|
本帖最后由 戈壁梭梭2 于 2014-11-10 18:05 编辑
我已经连续发了七个本地门球调查的帖子,介绍了五家渠农场门球兴起,市区门球下滑的情况,今天谈一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止住市区门球下滑的问题。
1、解决门球本身的问题。尽管人们都说它是老中青少皆宜,事实上它是更适于老年人,对青少年人的吸引力不是太大。这个问题涉及到门球的改革,要解决需要有个过程。
2、面对下滑不能无所作为,要下决心去抓,抓和不管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六师五家渠的门球运动农场兴起市区下滑?就是因为近几年下功夫抓了农场门球的启动,而面对市区的下滑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为此我建议,新一届的门球协会不要再是只抓代表队的集训,而是在抓集训的同时,认真地过问一下各单位日常的门活动,多高一些近距离小规模的比赛,扩大影响,坚持普及提高一起抓。
3、下大力气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门球不会有大的发展。
(1)、加强宣传力度,让人们真正认识门球。现在普遍认为门球只是老年体育,是退休老年人的事,年轻人不应跟着瞎掺和。这一误识我们这里表现得尤为突出,不破除很难使门球向青年人拓展。
(2)、下决心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现在的门球人口结构很不合理:一头大(老年门球),一头小(少而门球),中间即在职人员的业余门球基本是断层。一头大是门球的特殊,是正常的,但是,中间断层这是门球要命的问题,必须解决。我和红柳曾在党校做过试点,当时有20多人参加,由于没有得到支持后来散伙了,但是至今仍有不少人留恋门球,甚至还有那么几个人经常利用早晚时间,练门球打门球。我和戴天喜商定,准备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每年都搞两到三次“新老搭配门球赛”,以学校的四个部门(教学、教辅、党政、后勤)为单位,组成四个队,老球员两人,在职人员三人,通过比赛,吸引在职人员融入门球队伍;二是每年一次的师市门球大赛,党校要搞一个在职人员的队参赛,事实上我们已经搞了两年,而且打得不错,还进了前八。我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在职人员进门球场的人会逐步多起来,而且迟早会得到领导和群众的支持,因为这是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
不开展在职人员的业余门球活动,就解决不了后继无人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