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3990|回复: 34

“七点瞄准法”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6 11: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在央视体育频道播出的《魅力门球》第二集里,介绍了“七点瞄准法”。希望能在论坛看到网友们对这种瞄准方法科学性的评介和探讨的文章。

评分

参与人数 1票数 +1 收起 理由
灿烂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8-16 14: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点瞄准法有它的科学道理,但对击球手不能通用,有的击球就用不了七点瞄准。比如我用贴脚打法,右手就
握在锁扣上,那莫6点和7点不就是一个点了吗?我的理解是不管你用几点瞄准,在理论上首先要杆正,目标点和
击球点必须在一条线上。至于你的回杆送杆击球正不正就是你平时练习的事了。所以我建议新学者可以按此练习。老运动员可以借鉴,纠正自己的击球动作。这是我个人看法,不定对,供参考。
                 庄子游  
                         2009年8月16日
发表于 2009-8-16 16: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提杆 于 2009-8-16 16:13 编辑

    七点瞄准法和帖脚打,在天然草坪上不好用,力度不大,退杆太少了,我平常打球退杆再少也要30厘米.用上下臂发力.
对,不对,请各位老师指点改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fw359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8-16 23: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有点六根指头挠痒,多一道子,比赛时就有八秒的时间,连站位,到放杆,再瞄准,时间就已经够紧的了,如果再找七点去瞄准,非常可能就要八秒犯规了.我的意见是不管几个点瞄准,打球要看球感,有的人球感好,也许两点就能瞄准了,有的人球感不好,练十几年你给他拉条直线也未必能打上.凡是适合自己的打法,就是好的.不一定什么都要跟着学.
以上是个人的粗浅认识,科学的评价我不懂,也说不出来.林老师是物理教师,您应该给我们讲讲从科学的角度怎样来认识这个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小提杆 + 10 赞同
fw359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8-17 11: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点瞄准法从理论上分析不错,但是球杆上的点很难找,我在北京良乡和中关村打球时,听过大家对此瞄准方法的评价,不认同者居多。我很欣赏焦兰贵老师这样一句话:打球的最高境界是提杆就打。据此推论,七点瞄准,初学者可以用,以后慢慢减少瞄准点,五点、四点、三点,直至提杆就打。
同样道理,焦老师过一门时的站位方法(先正站后移动脚跟),初学者可以采用,熟练了直接面向过门方向线站位就可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0 金钱 +10 票数 +2 收起 理由
健康第一 + 2
小提杆 + 10 + 10 赞同
fw359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8-17 15: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练球进-门,用10个球排在开球区,用30钞钟时间,全部打进一门算成功.有球没进门或出界或超时算失败.我进一门练习, :handshake 请各位老师指正.
发表于 2009-8-18 13: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门球是力量、角度、准度的最佳结合,最有效的方法是简单,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使三者达到最佳结合!
发表于 2009-8-20 10: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是高科技,七点一线 没有理论根据。
发表于 2009-8-20 10: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是高科技,七点一线 没有理论根据。
发表于 2009-8-20 12: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本午 于 2009-8-20 12:15 编辑




     七点瞄准法,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只须指出此瞄准法的基本特征(条件)就足够了,多余的条件完全可以去掉,而且应该去掉。



    《魅力门球》(二)中的七点:1点(他球或目标点)和2点(自球)确定一条直线,即瞄准线;3点、5点为球槌两击球面的中心,3、5两点确定一条击球方向线


    瞄准的任务就是使击球方向线瞄准线重合 ,即3、5、2、1四点在一条直线上。第一集中讲的:慢拉、短撤、稳放、正击等,就是保证击球成功的技术和心理的要求。




   球槌T字型刚性器具,球槌上的3、5、7三点可以完全确定这个球槌的空间位置(不共线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中学立体几何公理)。所以球槌上的4、6点完全是多余的。


     建议《魅力门球》应该在播完一轮后,听听群众的意见,修正补充后,再制成光碟发行;否则留下来的负面影响太大了,很难挽回 !?

评分

参与人数 2票数 +4 收起 理由
健康第一 + 2
林静风闲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00: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点瞄准法”讨论(一)

本帖最后由 林静风闲 于 2009-8-21 00:08 编辑

  所谓“七点瞄准法”以及《魅力门球》(二)中的关于“七点瞄准法”的某些讲述,应该说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教练在听取球员讲述自己使用的瞄准方法以后,手握锤头进行比划,指出那些瞄准法存在的问题是“在运杆过程中容易造成棒尾偏斜,击球后偏离目标。”“在一些大型比赛中半米球或1米球失误比例占很高”。所以应该选用“七点瞄准法”。并强调“七点瞄准法是在立线上而不是在平线上”。
  应该指出,“在运杆过程中容易造成棒尾偏斜,击球后偏离目标”,并不是瞄准法或者瞄准动作过程不科学造成的,而是由于其他的动作过程(例如后撤杆过程、送杆击球过程)不科学造成的。老陈讲述的的瞄准方法(即四点瞄准法)就很合理,很科学。
  我们看看“七点瞄准法”的七点示意图:

mzf2.jpg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七点中有五个点是在门球棒上的,这五个点在同一个平面上,另外两个点(他球、自球),又和锤头在一条直线上。几何知识告诉我们,这七个点在一个平面上,但是这个平面并不一定在所谓“立线”(估计是指“竖直平面”)上。当握杆不和地面垂直时,这七点所在的平面也跟着偏离竖直平面。而“七点瞄准法”本身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
  如果说“七点瞄准法”是为了保证整个球棒(包括锤头、握杆)和他球、自球在同一个平面上,那么只需确定整个锤头和他球、自球在同一条直线上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只需要确定锤头前端、尾端与他球、自球在同一条直线上就可以了。由此可见,锤头上2/3位置上的那个点,完全是多余的;如果选用了这个点,那么锤头尾端的那个点就没有必要选用了。
  那么握杆上的那两个点的选取是否有必要呢?本人认为那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它们对瞄准线或击球线的确定,没有任何帮助。如果非要确定握杆(实际上是七点所在的平面)与地面垂直不可,在握杆上选取两个点倒是必要的,但是遗憾的是“七点瞄准法”却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所以就击打自球,使自球正向撞击他球而言,先由他球、自球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调整锤头位置使其前端、尾端均在这一条直线上,这就是正确的也是科学的瞄准方法。
(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2票数 +4 收起 理由
健康第一 + 2
小提杆 + 2 有理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0: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静风闲 于 2009-8-21 10:35 编辑

“七点瞄准法”讨论(二)
  《魅力门球》(二)在介绍“七点瞄准法”的时候,还介绍了简化后的“三点瞄准法”。据说适合初学者使用。
  下面是介绍“三点瞄准法”的屏幕截图。
mzf4.jpg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三个点指的是自球、锤头2/3处点、握杆上的锁扣。在教练的讲述中,是把“锤头、自球和锤头端面点简化掉,就是他球为一点,4点(即锤头2/3处)为2点,锁扣为3点。这与视频给出的示意图不符。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示意图上画的,还是教练讲的“三点瞄准法”都不能正确确定瞄准线(或击球线)。
  首先,握把上的锁扣所在点,不在瞄准线(或击球线)上,对瞄准线(或击球线)的确定没有帮助。
  按示意图画的,处在地面上的两点(自球、锤头2/3处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但这条直线并不能保证通过他球,不能通过他球的“瞄准”是没有意义的。再者,当固定锤头2/3处点不动,即以此点为转轴,水平方向无论怎么旋转锤头,上述两点确定的直线没有变化,可是锤头(即锤头所在的直线)却偏离了原来的方向,不再通过自球,不能通过自球的“瞄准”是没有意义的。
  按教练的讲述,处在地面上的两点(他球、锤头2/3处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但这条直线并不能保证通过自球。同样,当固定锤头2/3处点不动,即以此点为转轴,水平方向无论怎么旋转锤头,上述两点确定的直线没有变化,可是锤头(即锤头所在的直线)却偏离了原来的方向,不再通过自球,不能通过自球的“瞄准”是没有意义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所谓“三点瞄准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如果新手照此练习,将会深受其害,“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评分

参与人数 2票数 +4 收起 理由
健康第一 + 2
小提杆 + 2 有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8-21 20: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12# 林静风闲

   焦老师讲的简化“三点一线”,是指点2、4、6 三点,即三角形246的三个顶点。点2为自球,不是他球。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22: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13# 王本午
  讲述的是“他球”,屏幕上另外图示的是“自球”。他球、自球都必须在瞄准线上,缺一不可。这个“三点瞄准法”却选择了握把上的点为第三点,三点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实在是匪夷所思。
  下面是讲述时的屏幕截图。

mzf3.jpg (18.78 KB)
2009-8-21 21:22


 

mzf5.jpg (17.83 KB)
2009-8-21 21:22




mzf6.jpg (15.25 KB)
2009-8-21 21:22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22: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年我也听说过“七点瞄准法”,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自己没有见到具体介绍。
  应该说明的是,“七点瞄准法”本身是不能解决“球杆的顶点在瞄准线的正上方”这一问题的。例如闪击他球时的瞄准,“七点”都在一个平面上,符合“七点瞄准法”的要求,但球杆握把并不与地面垂直。

  他球、自球、锤头上的各点共线,处在水平地面上。确定“球杆的顶点在瞄准线的正上方”也就是确定直线(握把)与平面(地面)垂直关系。几何知识告诉我们,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条件是: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门球棒在制作过程中已经做到了握把与锤头的垂直。也就是说直线(握把)已经与地面上的一条直线垂直,但这并不能说直线(握把)就与地面垂直,还必须确定该直线(握把)也与平面(地面)上另外一条与锤头相交的直线垂直,只有当握把与地面上的这两条直线都垂直的时候,握把才与地面垂直。我们注意到,“七点瞄准法”在地面上只确定了一条直线,所以是无法完成使“球杆的顶点在瞄准线的正上方”这一任务的。
  另外,“七点瞄准法”选点过多,必然分散球员的注意力,这也是其有待改进的地方,但是不能减缩为《魅力门球》(二)中讲述的“三点瞄准法”那样,因为“三点瞄准法”也是缺乏科学性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票数 +4 收起 理由
健康第一 + 2
松贞子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