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荆电之花 于 2011-11-7 23:20 编辑
昨天下午正在门球场练球,一个队友的老同学前来看她,“闻风”找到了球场。看到球儿满场飞,我们满场追的情景,有些诧异地问她:“现在整天看不到你人影,就在玩这个?”。队友望着我们眨巴眨巴眼睛,笑着回答;“是的,俺现在就玩这个!”。 我们都笑了:俺们现在集体都在玩这个,并且还有点玩上瘾了,玩的还有些忘乎所以了。50岁不到用现在的话说还是青壮年时,孩子的翅膀已经硬了飞走了,他有他广阔的天地,不用父母整天盯着;老父老母身体也还健康,也不用整天守着。这几年,似乎是最清闲的时候。再过些年,自己也要升级当奶奶了,哪还有这么清闲自在。赶紧抓住“青春”的小尾巴,尽情的玩吧。 三个女人一台戏,更何况,这是一支有二十几个几乎同龄的女人的队伍。球场上,可以“口无遮挡”地说笑,反正都是女性;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吃喝喝(总有每个人从家里带来的糖果糕点),反正一直在打球,在运动,也不用担心长“肉肉”;可以偷偷看看相邻球场上那支“老师傅”们的球队,然后暗暗比较——俺们的高棒贴脚打法比他们的姿势要好看。 “中看不能不中用,球场上比的是实力,不是花拳绣腿”这是队长常对我们“吼”的一句话,好在俺们都已经习惯了她的大嗓门,她那副“恨铁不成钢”的劲头,好像要俺们一夜之间个个都变成范晓东老师那样的“全材”。队长要求我们从“闻鸡起舞”到“挑灯夜战”,早起要练球,晚上要练眼神。她是唯一能够“迟到加早退”的人,谁让她是干部呢,又谁让俺们都特别服她呢(笑:)可是她管起俺们来,可是毫不含糊的。她常常会“出其不意”地突然出现在球场的某个角落,令那些“偷懒”在球场边吃“东东”的好吃佬“闻风而逃”——嘴里还在咀嚼,手里赶紧拿着棒棒回到队伍中了。有时候练球实在是枯燥无味(十点之前练球,十点钟以后才能相互比赛)就趁着队长不在,偷偷赛一场,也常常能被她捉住,骂我们集体“死脸”。哈哈,不过,俺们也有对付她的绝招——人多眼杂。队长一个人总是对付不了俺们这二十几个,偷懒时只要一人看到队长的身影出现,一声“老虎来啦!”(谁让她正好姓胡呢:),大家就各就各位了,队长来了还会表扬俺们表现不错,没发现俺们个个都在偷偷乐呢! 其实胡队长最能闹。她属于那种嘴有一张,手有一双的女能人,让你不得不服她。也只有她才能统管这支娘子军的队伍。女人堆里,难免会有些小气生,队长总是能摆平。她会用她一贯的工作方法——软硬兼施,让你心服口服。闲暇时,她是最能闹的一个。当我们练球练到手软的时候,她会大发“善心”,带着队伍出去徒步旅行。还时刻不忘记边走边收获——春天的野菜,被巧手的几个姐姐腌制成了好吃的咸菜,我们每天的早餐都是在门球场上集体啃馒头,比吃什么都香;山上的野果,野葡萄被我们酿制成了甘甜的美酒,这是预备冬天球场上吃火锅的。用队长的话说,我们吃喝玩乐都要在球场,这样才能显示出一支队伍的凝聚力,这样才能出成绩。她还带着俺们集体追“星”——开口闭口都是“范老师这样说了,范老师这样做了……”。百忙之中的范老师时刻在关注着我们这支队伍,专门为我们制定了训练计划,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网络,成了连接我们和范老师的纽带,能让我们时刻聆听范老师精彩的授课,一点也没有距离感。 而我们,每个人的笔记本上都有范老师的亲笔签名,都视如珍宝呢:) 这就是俺们的队伍,虽说都已经“徐娘半老”,却还“童心犹存”。想当初,俺们的威风锣鼓响彻了整个荆楚大地,今天俺们的门球虽然才刚刚起步,有这样的领头人,有这样的老师,有这样一群志趣相投的学生,一定也能早日出成绩的:) 这首《好日子》只能发歌词,不能送曲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无奈。祝大家心想事成,天天都是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