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亨利 于 2013-12-14 21:36 编辑
在端正好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孔子认为好学的人要“敏于事慎于言”。即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要在事上敏感果决,在言上谨慎平实。刚刚开始步入门球运动行列的朋友,首先要端正态度,热爱门球运动,只有热爱它、喜欢它,才能有信心学好它。第二,应当将门球理论知识(门球竞赛规则、裁判法、基本技术的训练方式)加以学习了解,学会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和实战结合起来,在实战中检验自己的基本技能。第三要苦练基本功。初学门球时有的同志往往容易从书到书,从理论到理论,对待基本功练习并不积极,不重视,认为练球枯燥,甚至认为基本功的练习不如打比赛有味道,以打代练,与平时练习无关无关,这是错误的想法。孔子认为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是实践能力的锻造,要从对待事情上勘磨检验。所谓“敏于事”是指对待事情果决明快。现在大家经常在门球上上看到这样的现象:很近的球闪带不准,击球、闪球、擦边能力低,打边线球紧张等就是指练习与实践脱离的结果。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就是平时不注意基本功的训练,到关键时刻掉链子。古人认为,学习的效果与功夫反映在事情的应对与办理上。《易经》云:“君子伺机而作,不俟终日。”就是指要抓住事情办理的尺度与火候,不要等,马上办。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敏于事的人也是一个有效率的人。人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未必。同时说比较容易泛泛,所以言语上谨慎一些,就不会把话说大了。朱熹说,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即话容易说冒,做事难于做到位。而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门球基本功扎实的队员,常常需要考虑到事难行,故需敏;言易出,故需谨。慎于言,就不会不懂装懂,也不会固步自封。如果语言上自满,容易自己形成暗示,不会与时俱进。从而难以把学习与苦练基本功当成日常的功夫。儒家主张“尊德性而道问学”,意即德性再高也要在日常中不舍问学。慎于言,要求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要随时保持谦虚。宋人有句云,“辩道不如平气”,即与其口沫横飞争高下,不如心平气和,慎言敏行。二者可鉴修为之高下。
所以,初学门球的队员学习与练基本功一定与实践结合,要防止唯实践而功利;如求学只为事功,就很容易抛弃和忽略学习,一味在事功上求成。孔子说敏于事,是指对事的反应要敏捷而非事功要强大。同时,也要防止唯口头而轻实践。{:soso_e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