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756|回复: 11

应对“一边倒”和“幸运球”的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1 11: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孟凡银 于 2011-7-21 11:25 编辑

      应对“一边倒”和“幸运球”的建议
                                                                                                               孟凡银/文
       门球比赛过程中的“一边倒”和“幸运球”(偶然性)现象,是门球比赛中的“多发症”,也是困扰门球运动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因为它的存在,严重影响门球比赛的公平性和竞技性,致使我国二十多年来的门球比赛级別难分, 强弱不定, 上届冠軍, 下届落榜, 二连胜不多见, 三连冠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多年来,虽然我们采取了“限双”措施和对赛制的调整,但收效甚微。我们应该寻求新的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来探索、认识这一问题,遵循和依据门球发展规律来解决这项难题。据此,我先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几点建议。
     一、门球比赛"一边倒"和“幸运球”(偶然性)的症结何在?
       门球运动是二战结束后, 在日本中老年人群中兴起的一项娱乐健身运动,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民族文化的差异,适合日本人的门球比赛规则, 在今天我们看来, 它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因为它的比赛方法很像武士道格斗的方式,即先下手为强—— 一刀将对方刺倒而获胜。比如,比赛中只要抢先击打到对方球,都要闪击出界,少则一只球, 多则五只球全部清场。这种界外球要隔一个轮次才有击球权。所以我认为,称界外球为休克球更确切。在同一场次中, 一方可以多次将对方球“打” 休克状态,然后在场内上演独角戏,对方只能站在场外充当观众。这就是大家公认的比赛“一边倒态势。在门球比赛中一次有效的双杆击球、擦边击球、闪带击球、远射击球、幸运击球等等, 都能将对方球闪出界外休克”, 造成双方击球权的失衡, 形成比赛一边倒和“一杆定乾坤”的态势。从这个角度看门球比赛一边倒一杆定乾坤的态势, 不是偶然性而是必然会形成,仅仅只限制双杆球是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可见,门球比赛中用于闪击对方球的方法和对被闪击出界的它球停止一次击球权的规定、对双杆球续击权的奖励形成对等反差等因素,扩大了双方击球权的差距, 有失体育比赛的公正,这是造成双方击球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破坏了体育比赛对等竞技的基本原则,无公平竞技可言。形象一点讲, “一边倒”现象好比是杀鸡,赛场呈现的只是“杀”和“被杀”,没有“斗鸡”的场面,就不会有竟技和观赏性, 也就不会有观众。所以有必要改革创新。
   二、解决“一边倒”和“幸运球”的建议
    找到了门球比赛“一边倒”和“一杆定乾坤的形成原因, 就会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将“杀鸡”场改为“斗鸡”场就行了。但要认同这个观点和实现这种改革, 还会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 须要门球人共同努力, 深入研究、不断调整、充实、完善其内容, 先实行国内、国际双规制。建议如下:
    其一、保留所有形式的双杆球和大部分功能, 比如闪击权和续击权,但不准用双()杆击打他球,只可用于过门占位等。
    其二、将其闪击出界的“休克”球“起死回生”即将界外球改为出线处的压线球就可以按顺序球号击球,这样才能均衡击球权, 不管闪击出线几次都不“休克”, 恢复其击球权, 就有战斗力, 双方就可对等竟技, 行成了“斗鸡”式的竞技活力。
    其三、击打对方球在闪击时不准将其闪击出场外只能闪送到对己方有利的场内位置。凡将对方球闪击出界外的, 视为闪击球犯规, 停止续击权, 他球置于出线处压线或放回原位, 这样不仅克服了闪击对方球的随意性, 增加了闪击送球的技术难度, 也增加了对方攻击难度, 平衡了击球权, 竞技观赏性更强。
笔者以为,只要进行上述改革, 门球比赛“一边倒”和“幸运球”(偶然性) 现象就可以基本消除。斗胆提出以上建议,希望中国门协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裁判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将这一难题做为一项主攻要目来深入研讨,求真务实的促成我国竞技门球的改革创新。

     结束语:    门球先天不足,       竞技还不成熟。
              娱乐健身尚可,      全运奥运难求。
              保守自会衰退,      创新才有出路。
              莫笑奇谈怪论,      兴衰全靠责任。
              写出文章共赏,      欢迎百家争鸣。



原载《门球之苑》2011年第4期 总54

评分

参与人数 2票数 +3 收起 理由
皖城门球 + 2 赞一个!
喜欢门球的灵性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7-21 11: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门球运动的改革创新有益的顶好文章{:soso_e163:}{:soso_e163:}
发表于 2011-7-21 15: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对门球比赛规则具有开拓创新的思路,值得赞同。
发表于 2011-7-21 17: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对“一边倒”和“幸运球”的建议

                                                                                                               孟凡银/文

       门球比赛过程中的“一边倒”和“幸运球”(偶然性)现象,是门球比赛中的“多发症”,也是困扰门球运动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因为它的存在,严重影响门球比赛的公平性和竞技性,致使我国二十多年来的门球比赛级別难分, 强弱不定, 上届冠軍, 下届落榜, 二连胜不多见, 三连冠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多年来,虽然我们采取了“限双”措施和对赛制的调整,但收效甚微。我们应该寻求新的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来探索、认识这一问题,遵循和依据门球发展规律来解决这项难题。据此,我先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几点建议。

     一、门球比赛"一边倒"和“幸运球”(偶然性)的症结何在?

       门球运动是“二战” 结束后, 在日本中老年人群中兴起的一项娱乐健身运动,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民族文化的差异,适合日本人的门球比赛规则, 在今天我们看来, 它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因为它的比赛方法很像“武士道格斗”的方式,即先下手为强—— 一刀将对方刺倒而获胜。比如,比赛中只要抢先击打到对方球,都要闪击出界,少则一只球, 多则五只球全部清场。这种界外球要隔一个轮次才有击球权。所以我认为,称界外球为“休克”球更确切。在同一场次中, 一方可以多次将对方球“打” 成“休克” 状态,然后在场内上演“独角戏”,对方只能站在场外充当观众。这就是大家公认的比赛“一边倒”态势。在门球比赛中一次有效的双杆击球、擦边击球、闪带击球、远射击球、幸运击球等等, 都能将对方球闪出界外“休克”, 造成双方击球权的失衡, 形成比赛“一边倒”和“一杆定乾坤”的态势。从这个角度看门球比赛“一边倒”和“一杆定乾坤”的态势, 不是偶然性而是必然会形成,仅仅只限制双杆球是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可见,门球比赛中用于闪击对方球的方法和对被闪击出界的它球停止一次击球权的规定、对双杆球续击权的奖励形成对等反差等因素,扩大了双方击球权的差距, 有失体育比赛的公正,这是造成双方击球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破坏了体育比赛对等竞技的基本原则,无公平竞技可言。形象一点讲, “一边倒”现象好比是“杀鸡”,赛场呈现的只是“杀”和“被杀”,没有“斗鸡”的场面,就不会有竟技和观赏性, 也就不会有观众。所以有必要改革创新。

   二、解决“一边倒”和“幸运球”的建议

    找到了门球比赛“一边倒”和“一杆定乾坤” 的形成原因, 就会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将“杀鸡”场改为“斗鸡”场就行了。但要认同这个观点和实现这种改革, 还会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 须要门球人共同努力, 深入研究、不断调整、充实、完善其内容, 先实行国内、国际双规制。建议如下:

    其一、保留所有形式的双杆球和大部分功能, 比如闪击权和续击权,但不准用双(多)杆击打他球,只可用于过门占位等。

    其二、将其闪击出界的“休克”球“起死回生”。即将界外球改为出线处的压线球,就可以按顺序球号击球,这样才能均衡击球权, 不管闪击出线几次都不“休克”, 恢复其击球权, 就有战斗力, 双方就可对等竟技, 行成了“斗鸡”式的竞技活力。

    其三、击打对方球在闪击时不准将其闪击出场外,只能闪送到对己方有利的场内位置。凡将对方球闪击出界外的, 视为闪击球犯规, 停止续击权, 他球置于出线处压线或放回原位, 这样不仅克服了闪击对方球的随意性, 增加了闪击送球的技术难度, 也增加了对方攻击难度, 平衡了击球权, 竞技观赏性更强。

笔者以为,只要进行上述改革, 门球比赛“一边倒”和“幸运球”(偶然性) 现象就可以基本消除。斗胆提出以上建议,希望中国门协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裁判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将这一难题做为一项主攻要目来深入研讨,求真务实的促成我国竞技门球的改革创新。



     结束语:    门球先天不足,       竞技还不成熟。

              娱乐健身尚可,      全运奥运难求。
              保守自会衰退,      创新才有出路。
              莫笑奇谈怪论,      兴衰全靠责任。
              写出文章共赏,      欢迎百家争鸣。



原载《门球之苑》2011年第4期 总54期


2
查看全部评分


皖城门球爱好者


喜欢门球的灵性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分享0 收藏0 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0: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gan 发表于 2011-7-21 17:36
应对“一边倒”和“幸运球”的建议

                                                                 ...

gan网友:想听听您对主帖的意见。
发表于 2011-7-22 10: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对门球的改革和发展有启迪作用。
实际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比如:采用多局制决胜负也是较为可行的。
发表于 2011-7-22 11: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个大胆创新的构想!好!
发表于 2011-7-22 11: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运动有一种运动的特点,不必为此担忧,我们玩的也很习惯.
发表于 2011-7-22 12: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改一下海阔天空,让中国门球冲进奥运。
发表于 2011-7-22 12: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接送球 于 2011-7-22 17:23 编辑

            帖文拜读了,是一个很富想象力的革新。按你所说比赛双方整场就都沒有界外球了(自己把自球打出界外怎么算),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布局,如何防守进攻确实需要重新考虑。但要说此革新好与不好,唯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需要有人组织去试验,去验证。支持你的革新思路。
发表于 2011-7-22 13: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症结所在   改革有方

      支持老师的分析“在门球比赛中一次有效的双杆击球、擦边击球、闪带击球、远射击球、幸运击球等等, 都能将对方球闪出界外“休克”, 造成双方击球权的失衡, 形成比赛“一边倒”和“一杆定乾坤”的态势。从这个角度看门球比赛“一边倒”和“一杆定乾坤”的态势, 不是偶然性而是必然会形成,仅仅只限制双杆球是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难题。”,“界外球要隔一个轮次才有击球权。”
       “一边倒”现象,主观因子就是“双杆击球、擦边击球、闪带击球、远射击球、幸运击球”;客观因子是“界外球要隔一个轮次才有击球权”。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正因主、客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才造就了门球比赛中的“一边倒”。解决了“界外球击球权”。问题就解决了一多半。
       如果广大门球人,特别是专家和领导们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共识,在哪一次修改规则时“界外球放在某一特殊位置仍有击球权”成为亮点之时,门球场上“斗鸡”一样的热闹场面,一定会到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5: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送球 发表于 2011-7-22 12:18
帖文拜读了,是一个很富想象力的革新。按你所说比赛双方整场就都沒有界外球了(自己把自球打出 ...

您提出的(自己把自球打出界外......)和将己方球闪出界外以及犯规被裁判放置界外的球为界外球。此问题在我另一篇帖文<试谈界外球的"起死回生">一文中有述,刊发的文章中省略了。谢谢!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