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制”,是指各类正式比赛之外,平时玩球的方法。既然是“玩儿”,谁愿意咋玩咋玩,咋高兴咋玩,有“探讨”的必要吗?就玩球的个人来说,是咋玩都行,但从全局、从门球发展的高度看,探讨新的“玩法”则非常必要。假如能有一种或几种能为多数人(部分人也好)接受的玩法,与五人赛制并行或取而代之 ,那将是门球的幸事。大家知道,平时玩球,是门球活动的主体,是民众认识门球运动的主要渠道。因此,它对门球运动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是门球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可现实是,几乎是全国上下一律利用国际规则,在没有裁判员的情况下,成年累月地进行“正式比赛”。可以这样说,我国门球运动上世纪90年代初大发展,90年代末之所以出现大幅度萎缩,这种单一的五人制玩法,是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这种玩法的弊端太多。1、绝大多数时间,打球是并不不愉快的,由于技术水平和战术意识的差别,经常出纠纷。球场矛盾多,败坏门球名声。2、规则长期被践踏,养成一大堆坏毛病,稍有“法制”观念者,看到这些有法不依、占奸取巧的行为,就痛心,怎么能玩的高兴呢;3、由于输赢大家都有责任,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南郭先生指责别人走调”的现象非常普遍,多数人没有苦练基本功的积极性 ,技术水平总在低层次徘徊;4、排斥技术稍差特别是新打球者,谁都不愿让技术差者、新手和自己一块玩。这也很难怪,因为这种玩法决定了,某方若有一个吊脚队员,几乎就没有取胜的可能了,这部分人,实际成了“搅局者”,勉强加入某一方,也常因失误被训斥、被埋怨,自尊心受到伤害 ,最后走人了事。这些人是被谁赶出球场的?表面上可能与老张、老李某些言行有关,实际是这个制度,这种玩法,将他们排挤出去的。这很不利于门球人口增加。 笔者渴望出现的玩法,是一人一球,没有战术,没有互相配合,各打各的,轮番击球进门、撞柱得分。各人记个人得分数,好坏与他人无关。五人得分之和为总分,总分决定胜负,就像兵乓球的团体赛那样。笔者将我县备战市里比赛,几项基本功训练的方法,加以整理、综合,设计了几项以“得分”为主要目的的玩法,供朋友们讨论。 在球场增设三个区域:在一门后,距二线150厘米和300厘米,与二线平行划两条射线,形成两线间150厘米的长条形地带,称一区;再分别在二线和四线,距零号位120厘米处选取一点,以此点为一角,以二线和四线为长边,各划长130厘米、宽70厘米的长方形,(一号位在此区域中间)称二区和三区。球成功进一门后,选择用或不用这三个区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进门、撞柱得分的玩法。 (一)、增设的三个区域一个不用。进一门后获两次续击权,两次续击进二门,不成功(和现行规则不同,进门后球出界,不得分,下同。)击球权结束记一分。如成功,再获两次续击权,两次续击进三门,若成功,再两次续击撞柱,再用一次续击进开球区,如成功,再进一门。成与否,击球权结束。此玩法,适合新队员。 (二)、只用三区。成功进一门后,直接进二门,不成功,击球权结束,记一份,若成功,则获一次续击权,续击进三区,不成功,击球权结束,记二分,成功,获一次续击权,进三门,成功记三分,一次续击撞柱,成功,记五分,再用一次续击权进开球区,若成功,续击进一门,成功记六分。成与否,击球权结束。 (三)、用一区和三区。进一门后,自球必须落位于一区内,然后续击依次进二门、三区、三门、撞柱、进开球区、再进一门,击球权结束。如进一门后,球没能落位一区内,记0分;未能进入二门,记一份,以后类推。 (四)、用二区和三区。在距二线2米、进一门的“跑道”左侧1米处,放一接应球,进一门后,擦打接应球,奔二区,进入区内,记1分,没能进入,也有闪击权,闪击他球撞柱,成功再记2分(撞柱成功与否他球不得出界,否则不得分,击球权结束),闪击成功后,进二门、进三区、进三门、撞柱、进开球区、再进一门,击球权结束。此玩法全部成功,满分为9分(一区、两柱、四个门)。 (五)、三个区域都用。球进一门后,落位一区外,记0分,击球权结束。落位一区内,记一分,然后依次进二区、二门、三区、三门、撞柱、进开球区、再次进一门。若连续成功,记6分。若某次没成功,击球权结束。 (六)、三个区域都不用。依次进一门、二门、三门、撞柱、进开球区、一门、二门……某次不成功,击球权结束,若连续成功,则总有续击权,直至再次撞柱,得10分,击球权结束。此玩法适合少数高手们。 采用哪种方法,可根据多数人多的技术水平而定,为照顾新朋友,和年龄过大的老队员,也可实行“同场两制”。一场打几轮,临时决定,若人多有接班的,总分少的一方,个人得分少者下。(为充分利用资源,非击球员可以利用临时闲置的球,在不影响击球员击球的情况下,自己选项进行练习) 以上这些玩法,和五人赛制相比,显得简单、单调,可能觉得不如过去的玩法“有意思”。可是,五人制真要是玩出“意思”,基础条件要求太高,一是,要有裁判员,二是,六个人的技术水平,战术意识要接近,这些都很难同时具备。人民公社的集体制,的确有很多优越性,但要发挥其优势,其前提条件是,所有的人,都 必须具备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从上到下,抛弃一切私心杂念,一心一意为集体。可它恰恰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所以,它反倒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阻力,人民总是不得温饱,最后的解体,则是必然的结局。 这种“单干”式的玩法,实际上是个人基本功的比赛,谁优谁劣,立见分晓。它虽然有很多优点,杜绝了相互埋怨,利于提高技术、特别是远攻技术,容易接纳新人,促进门球人口的增加等。但面对已经吃惯了“大锅饭”的门球队伍,要让多数人自愿接受上述玩法,是很困难的。先入为主,习惯势力,盲目攀高,这些都是很大的阻力,新规则倡导的“打轮次”遭冷落,就是明证。但“强迫”部分人在一定时段接受,不仅可能而且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我县,从今年备战唐山市“三八”节门球赛开始,摒弃了过去在没有裁判员的情况下,整天“两队对打”的训练方法,而“强迫”改用了以进一门选落点、冲二门、三门站位为重点的,基本功型的“单个教练”,(就是上述玩法中的二、三种的前半部)玩了十来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去市里比赛的四个队,小组全部出线,两个队打入决赛,获第二、第四名。这是我县多年来参加市三八节比赛的最好成绩。在之后的市乙级赛中,我队的刘凤华,代表县老年体协队出战,小组、预赛、决赛三个阶段共9场球,全是进一门后直接冲二门,8次成功,接近90%的成率。最后该队夺得亚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