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夏益民

也谈修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1: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1、取消双杆!造打双杆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却威力巨大,容易产生一边倒。取消双杆,使得规则更简单明了。撞击获得续击权,过门获得续击权,无论获得多少续击权,只能够续击一次(就是一种规定)!
2、一门留球是门球战术的需要,不要再改变。
3、闪击犯规的规定应该简化,尽量减少自球拿出界外,闪击不足10厘米以及放球前犯规,自球原位,他球放在撞击后的位置;所谓“双飞”球,自球复位,他球移动有效;无论闪击何时犯规,自球都不拿出界外。只保留触及移动球犯规,自球拿出界外!
4、撞击他球一律以他球产生“动态”界定,不需要裁判员确认。捡拾他球时,只要不是手触及另外的他球,不犯规(裁判员视情况复位)。
5、过一门时,取消7.5厘米的规定,门前、门后均以球门线为准界定。成功进一门的过程中,自球碰撞场上球(门前球、门后球),碰撞有效;没有成功进一门的过程中碰撞场上球无效。
6、击球员触及了已经捡拾过的他球和已经临时移开的他球,不犯规!
7、对小概率事件,规则不必细说,裁判员有权自行处理。即,撞击数个他球成接触状态,删去那些长篇大论的规定。已经过三门的界外球进场与中柱接触的规定,也删去,裁判员按照球碰柱、柱碰球产生移动为判定依据!
8、闪击他球时,放球与中柱接触的规定也删除,本来距离中柱远产生闪击难度,怎么近距离到限制击球员了,毫无道理!
总之,规则应该尽量简化,门球人都搞不懂,怎么能够让观众看明白啊。

我暂增加两点:
9、凡压球门线(未过门)的球,后续有效移动过门,一律得分。这样,裁判员好记,可杜绝或减少错判、漏判。
10、被呼号的队员称为击球员,获得一次击球权。击球后,不能获得续击权时,该队员立即退场。删除那些“几有几无”的废话,击球权什么时候结束,一目了然。
                                                                                 (泰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1: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发展靠人气
          人造草坪场是目前最先进的专业化门球场地。现在我国己修建了较多的人造草坪球场,为开展门球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前年我们东台市政府一下子出资八十万元让东台四连片沙土门球场换成人造草坪球场。去年头灶镇政府和社区教育中心投入近15万元,高质量建成了人造草坪球场。与此同时,头灶门球人共同出资、自己动手,铺起了一片草坪球场。这样全镇已拥有四片门球场,为普及全镇门球运动充实了基础设施。这是东台头灶门球人一大幸事!  
          场地重要,人气更重要!  门球发展靠人气!  我国是人口大国,  门球喜爱者相应较多,大约全国有五百万门球爱好者, 但仍不足百分之零点五全国门球比赛常年不断,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门球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从总体看,全局看,  门球人总数在锐减,  人气仍然不旺。头灶门球人也是青黄不接。动员新队员很难。门球人基本上是退休多年的老同志,影响力小。门球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真令人担忧!
          目前我国门球运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人数下滑、后继乏人! 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才是重中之重!尤其要把新退休的人员,尽可能多的引进门球场,相对而言,修规远不如这个问题重要!
           门球人数逐步锐减,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门球的认识有误区。一是许多人认为门球只是老年人的活动,与中青年没有关系 。二是一些人认为门球运动量不大,起不到炼身体的作用。一些中老年人宁愿到麻将桌上去消磨时间也不愿走进门球场。
           其实门球既具有台球高尔夫球的精致美妙、高雅时尚,又能像篮球足球那样远程奔袭、酣畅冲杀。它简单中充满着智慧,挥杆时展露岀潇洒。它还是适应人群最广、男女老少都能参加的终身运动。她由于不像篮球运动那样扣人心弦,也不像足球运动那样摄人魂魄,更不像国球乒乓那样惹人喜爱。整个运动过程温文尔雅,场上只见裁判员在跑动、呼叫,运动员保持缄默,静静地等待着自己上场机会的到来。只有内行的人才知道门球运动其实是一项高雅的体育项目,有利于智力的开发,适合于各个年龄段,比赛过程中看似平常,其实暗藏杀机。往往最后几分钟负方绝地反击,实现逆转大获全胜。
            这样好的运动项目目前却是看台空空,观赏者尚少,人气不旺。而运动员、裁判员又急需补充后备力量。怎样才能把门球运动搞得红红火火、繁荣兴旺呢?
           一要争取得到上级和各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实践证明,只有得到领导的重视,门球运动的前景才会更广阔,更有活力和动力。
           二要注重门球后续人才的培养。我国有许多门球队伍年龄老化,相当多的队员从八十年代开始打门球直到现在,七十多岁、八十岁的老队员还无人接替,后继乏人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要想门球发展,急需各级门协领导的奋斗和拼搏! 门协组织在搞好门球活动、门球发展研究的同时,一定要把门球队伍的发展壮大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三要在球赛时大造声势,搞好宣传,重视开幕和颁奖,要有足够的运动员在场,要充实看台观众。还要借助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弘扬门球正能量,尽全力为门球运动的发展前景鼓与呼。     
             四希望各级门协和500万门球人,能从奥运精神的高度和角度,来审视我们的门球运动,总结20多年来中国门球运动的成绩,找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想想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有益经验,探讨如何改革创新!  
至于修规问题,只要在符合国际规则的前提下,规则简便易好理解,门球人操作方便,有展示技战术的亮点,  就能吸引更多人打球,   就一定会开创门球运动的新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2: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盲目修规   越修越盲
                                                                           田边

        说实话,打了几年门球,我还从未认真看看门球规则,因为休闲娱乐的项目大都十分粗放,只要对玩法了解个大概,能活动一下筋骨,找点乐子就行了,就像其他休闲健身活动如散步爬山打牌K歌之类的,没有规则或临时议定几条规则不是也照样可以玩得尽兴吗?
       后来听说门球的现行规则已经过了十多次修订,还规定了今后每几年一修,于是随便浏览了部分章节。看后才觉得:如果想要门球发展,还真要修,而且要大修。如果说规则中表述不严谨歧义多只是小事,那有几点作为笑谈也不过分。
        一,进一门(明明可以进门也要移球,进门后撞击他球再重击不违规,不重击就拾球反而违规等)。
        二,“10秒” (不切实际根本无法执行又祸事频发却保留至今)。
        三,抽签决胜(贻笑大方)。
        当然还有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时间三方共用、“一边倒”等等。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只要认真分析研究,对症下药,应该都能够妥善解决。
        修规本是好事,如足球增设了电子辅助裁判使比赛更加公平,排球羽毛球改变“发球方才能得分”、乒乓球改变局分数便于安排转播等等。人家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进一步将项目做大做强,规则一经修定就长期执行,无特殊情况决不频繁变动。反观门球,居然将修改规则当成家常便饭。这样补来修去,恐怕连修规的人都快找不到北了。
        为什么会“越修越盲”呢?我不相信中国门球人就整不岀符合中国门球运动实际、比较科学完备、可以长期使用的门球规则。“越修越盲”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对门球这项运动还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定位就没有方向目标,在没有目的地的情况下,当然就只能走到哪算哪、走一步看一步了。
        要定好位并不难,有现成的做法可借鉴。足球有5人制11人制,篮球有3人制5人制还有NBA,台球高中低档次的玩法更是不少,就连中国象棋除了常规的楚汉对垒外,还有翻棋、揭棋等。很多运动项目从实际岀发,根据不同的竞赛条件和不同的发展需要合理定位,设计了多种档次的玩法,各有各的规则,使不同的人群各得其所,实现了普及与提高齐头并进。门球为什么就不能向人家学学呢?
        中国门球近年来进步很快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了竞技门球的理念,不少人还提岀了普及康乐,发展竞技的方略,这是可喜的。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康乐门球和竞技门球的确切定义、它们的本质区别和发展方向是什么?还没有人指点迷津。现有门球玩法,包括国际的多种和中国的2015、国内的小场地、三色球等等玩法,有人说是康乐门球,有人说是竞技门球,还有人认为既是康乐也是竞技......  要知道,康乐休闲与体育竞技虽然在形式上大体相同,但是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如果对门球发展现状不认真进行具体分析,在概念不清、定位不明的情况下,怎么可能靠修修补补编制岀适应门球发展实际的好规则呢?
        运动项目的技术体系都会各有侧重,各具特点。可以将重在普及的门球界定为康乐门球,将意在市场的门球界定为竞技门球。康乐门球定位为健身休闲,侧重娱乐性,规则相对宽松;竞技门球定位为体育表演,突出观赏性,规则必须严谨。既有共性又各具个性的多种玩法,应该能有效地促进门球运动迅速发展并使之产生质的飞跃,而且一旦制定,就可以长期实施,再也不用玩“定期修规”的儿戏了。
       如果将进军市场确定为竞技门球的方向,那我们不妨来一次逆向推理,看看竞技门球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规则。市场规律是无情的,只有能够创造重大价值并通过激烈竞争检验的产业才能进入市场,包括体育产业市场。可见一个体育项目要想进入市场首先得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而有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又必须具备哪些最基本的条件呢?这个大家都知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社会影响力大和经济效益高,也就是能创造巨大的精神价值和经济效益。一般来说,社会影响力的大小与参加和熟悉该项目的人群多少成正比,经济效益的高低与该项目观赏性的强弱成正比。这样看来,一个运动项目要成为体育产业,首先必须实现广众化而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简单地说就是“三多”:主动参与的人多,了解熟悉的人多,喜欢的人则更多。看看那些已经市场化、职业化并登上体育最高殿堂的运动项目,哪一个不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呢?
      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岀来。足够的人气可以改朝换代,可以横扫千军,可以移山填海,可以呼风换雨......

      门球能实现“三多”吗?答案是肯定的。靠什么实现?很简单,就靠一部好规则。
      历史已经证明,迄今为止虽经过两次重大变革,但所有的槌球规则包括后来的门球规则,都不能使这项运动发展成为大众项目,而社会的发展变化又使门球离当代人们的欣赏需求越来越远。如果把我国的门球运动比作一台车,上世纪八十年代靠的是政府在前面拉,最近几年拉力逐渐减轻,幸好又有一些赞助商轮流在后面推。只要推拉的力度稍不够,车就往下滑,目前下滑的速度似乎在加快。经过查看,原来这是一台没装发动机的车......
      制定一部好规则,就是为这台车装上强劲的发动机,它不但不需要推拉,而且可以很轻松地把所有的参与者,包括推拉的人一起载向幸福快乐的未来。
      言归正传。如何才能实现“三多”呢?其实,只要有了第一多,也就是主动参与的人多,第二第三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逆推到这里,结论比较清晰了——意在市场的竞技门球需要的是能吸引众多人主动参与的规则。
      具有什么特点的规则能吸引众多的人主动参与呢?归纳一下参与人口最多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几个球类项目的共性,我们会发现也很简单,就四个字:好懂好看。
       假如我们从乡下请一位不识字的老太婆来到体育场看球赛,她很快就能看懂从未见过的网球和从未踢过的足球。如果我们请一位没见过门球的研究生来看门球赛,看上几天也许还是一头雾水。
   难懂的东西,能好看吗?不好看的东西,能喜欢吗?不喜欢的事,愿参与吗?好懂好看——好懂才可能好看,好看才可能喜欢,喜欢才可能参与。如此看来,好懂应当是制定规则的首要原则,因为只有容易懂,后面的故事才有可能发生。
      使体育竞赛好懂的最有效手段是什么?更简单:直观。直观就是通过感官就能直接获得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所以直观教学一直被提倡。体育比赛为什么要直观?因为体育竞赛的实质就是表演。只有表演者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一呼一应观众当时就理解了,领悟了,才能在现场产生共鸣并与表演者同步将表演不断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圆满的表演效果。这种效应,相信喜欢看比赛的人莫不感同身受。
      逆推至最后,我们终于得到结论:意在市场的竞技门球规则,必须是能使竞赛直观易懂、一目了然的规则,同时又是使竞赛充满悬念、激烈精彩的规则。
      要做到既好懂又好看的确不容易,但也不是很难。真正难的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惯性思维的顽固性决定了任何改革创新都会经历难熬的阵痛,但只要有一伙人坚持信念,奋力追求,阵痛过后,便是坦途。
      修规最忌盲目,修规不如制规。制定一部好规则,催生一个新项目。打造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槌球产业链,是历史留给中国的机遇。

                                                                                                 2020.0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2: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门球的发展在民间。门球的修规条款一定是被民间所认同后才会形成条文的。
漫漫修规路,12次了,但愿第13次能够好一点儿。
如果没有想好,把现行的2015规则再执行五年也无妨。
2015规则和关于2020规则修改的三条意见相比,不动为好。


                                                         (门球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2: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015》适当修订后适用于老年人康乐型运动在《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015》的基础上,如能再民主制定出“竞技型”门球规则就好了!        大刀阔斧,删繁就简,凸显技术,增加看点!本着简单、直白、清晰、实用的原则首先是要让人们能够“看懂”,要让人们感到:门球比赛确实吸引人、确实有看头!加快向“竞技型”门球推进, 这样有利于“康乐型”和“竞技型”两轮齐转!  分年龄、行业、级别多办一些赛事,拉动体育、旅游经济,吸引不同年龄的人群来打门球,力争在世界上产生大的影响,努力使门球步入全运会、亚运会!最后重返奥运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4 14: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老师钻研规则精神可喜可贺!赞


它球不允许闪出界外于情于理行不通!


行不通!行不通!行不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1: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飞船 发表于 2020-1-14 14:53
夏老师钻研规则精神可喜可贺!赞

它球不允许闪出界外于情于理行不通!

衷心感谢好友第一时间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祝老师开心快乐,全家幸福安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8-22 05: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