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154|回复: 16

转:门球卫士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4 0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造成肃条的主要原因并不在微信,而是门球人口在曰趋减少,究其根本还在于门球之魅力不足。唯有改良规则走竞技化改革之路才是正途。但是,中门网保守之风渐炽,一些反对变革的版主极力阻击变革。”  看到了您的庐山真面目!赞!规则改革,还是中国门协不作为!

点评

"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死守草地规则,在"毯地"上硬要唱"草地"的歌,这是中门网主流派的最大误区。  发表于 2017-7-7 11:20
发表于 2017-6-25 11: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老师门球需要走竞技化改革的道路,但这需要有个过程。门球需要鼓励各个年龄层的加入,但不是强迫。

点评

参照草地门球规则,保留"撞、闪"两大根本技术,改变"出界,进场"等一系列基本打法,形成真正的、完全的毯地规则。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竞技化改革的门球之路  发表于 2017-7-7 11:54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4 08: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人口在减少,使得 本网站趋于萧条,我认为很对。
怎么办,我有下列想法(不系统)。


1,不要争取青少年参加:原因是:
         a,每一个网友都有子女、儿孙,他们对门球的态度你不知道吗?你连自己的子女都不能动员来打门球,还提什么有爱青少年参加?
          b,青少年适合的是篮排足、网乒羽,你门球要和那些运动争人才,有什么本钱?你比哪些运动更适合青少年、更有技巧、更好玩、更惊险、还是更有钱?


2, 不要说发展竞技门球,原因是:
           a,比赛 就是比技术,比技能,就是竞技!
           b,“竞技化” 的提议已经提了2、3十年,到现在连“竞技化” 的规则都没有一条已经成熟。说明竞技门球只是虚无的概念。


3, 不要追求市场化,因为:
            a,门球是强身健脑的为目的体育活动,只有参加者亲身参与才能起作用,足球市场化了,对绝对多数的观众来说,那是娱乐,而不是体育活动,坐在剧院里,和坐在看台上得到愉快没有区别。坐、看,不是体育锻炼。
            b,门球技术,相对竞技司管理的体育技术简单,不紧张、不激烈、没有人愿意买票看,再加上不适合电视转播,观众少,既无门票收入,也少有广告效果。市场化是无源之水!


        说到这里 ,我还要说又很多有识之士,愿意投入资金,不求回报,发展门球,我对他们是 心怀感激的 。他们中有:
        本网的军旗父子,
        郑炜,
        中复康公司
        联赛的组织者

总之,门球是只适合中老年人通过亲自参与,得到强身健脑的体育项目。门球只有服务于中老年人才有前途,才是值得参与的 体育项目。“为了发展门球,为了门球发展”  的口号是为发展而发展,脱离了人群的需要谈发展,是没有意义的。门球本身是无生命的,没有发展要求。
因为门球只适合中老年,所以,发展门球的对象只在中老年,全国退休老人大概有两亿以上,即使打门球的有500万,也只占中老年人的2.5%不到,老年人里发展门球有何等巨大的潜力!
所以 门球 要把退休老人从麻将桌上,坐在街头聊天者,不参加任何体育运动者那里拉到门球场上来。这才是门球人要努力做的。


(下一篇谈门球的改革)

点评

中门网反对改革的保守风气,已成为主流。可悲可叹!  发表于 2017-7-7 11:00
门球人要立志、践行改革,不当保守派。  发表于 2017-7-7 10:52
门球在中国的唯一的出路,是在现行草地门球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让门球适应毯地球场的要求。要通过改变门球的打法,发掘门球的潜力,让门球更好看、好玩、更竞技化,从而吸引更多中老年人来参加。  发表于 2017-7-7 10:46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4 07: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如不能像三大球、乒乓球和田劲运动项目进学校、上课堂,那就很难免门球人口下滑趋势不再加剧,因为打门球的老年人日渐下降,这是自然规律,而新来的不多。门球如进学校、上课堂,列入正式体育比赛项目,甚至进入奥运会,那才前景看好。当然,改革门球也很必要。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4 11: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军旗老先生转发此贴含义颇深,只有无所畏、无所求,心怀坦荡之人才能作出。人世间人之性格、爱好不同,有喜动、有喜静;有善谋、有尚动;这在老年、中年、青年中都有,所以虽说中国老年人有2·5亿也不可能都是喜爱门球之人,同样在中青年人群中也不能说就沒有喜爱门球之人。古人云:‘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现在问题是门球运动如何‘有革有化’成为一项中国老百姓喜爱的体育运动,而不是自然消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4 20: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不想再啰嗦,但既然看了贴还是回个话为好,简单说几句吧。
     处于同一时代、同一领域且有相同爱好的人在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上有差异是正常的,但假设差异大到没有同全是异,那就无法求同存异,而只能由历史来评判。
     我一直以为如果都仍然按照现在这种既粗放又难懂、用于自娱自乐的休闲门球打下去,那门球只能继续急剧萎缩,消亡也只是时间问题——这是真正喜爱门球的人不愿看到的。及时增加能吸引更多人的新玩法,才能使门球重现生机。
     刚履新的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主任范广升前不久参与了一次门球活动,谈了一席话,标题为:开拓思路,把门球事业做大做强 ,现摘录几句与各位共享(其中的粗字和下划线为本人所加)——
     我了解到,现在我国的门球规则与国际的门球规则不是完全接轨的方式,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规则的制定要从项目发展的角度出发,国际规则有国际规则制定前提和出发点,但更要从我们国内人群现状和社会现实角度出发,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项目发展的规则,以达到促进技术和战术发展的目标。我认为,门球如果在规则上能让大家看懂,技战术能让大家看懂,场地上再有些变化,会更加好看的。
任何体育项目的发展都要遵循这样的规律,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拓展:首先是竞技的一方面,然后是群众的一方面,还有产业的一方面和文化的一方面。竞技方面是从普通爱好者中走出的高精尖的队员,他们代表了这个项目的竞技水平。
在整体体制设计方面要集中精力在怎么把项目做大的工作上。体育产业包括:制造业,场地器材及其衍生品;赛事体系设计,竞赛表演也是产业的一部分,不是仅仅依靠制造业或者几个赞助商为比赛提供赞助的方式,而是基于人群的消费。门球产业的发展也必须要依靠个人消费,通过合理引导项目消费,才能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有了人群自然就有一些有商业运营经验的企业从中发现商业的经营点,建立合作模式,前来与协会合作。

     

点评

没有形成完全的适用于毯地球场的打法和规则,就无法吸引更多的中老年人参与门球运动。这是中国门球发展的瓶颈,门球巿场化更是侈谈。  发表于 2017-7-7 11:41
范司长这个讲话有水平,准确、全面,有改革意识,鼓舞人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5 07: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5 07: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壶浊酒 发表于 2017-6-24 20:29
本不想再啰嗦,但既然看了贴还是回个话为好,简单说几句吧。
     处于同一时代、同一领域且有相同爱 ...

范司长这个讲话有水平,准确、全面,有改革意识,鼓舞人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5 11: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烨鹤 发表于 2017-6-24 08:59
门球人口在减少,使得 本网站趋于萧条,我认为很对。
怎么办,我有下列想法(不系统)。

赞同老师的部分观点,但是对于老师认为门球不适合青少年的观点,我持的态度是:第一,青少年打不打不能强迫,但对于那些感兴趣的,要积极鼓励;第二,门球不能光看作一种体育运动,也是一种智力游戏和社会教育课堂;第三,要合理引导,任何一个事物如果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就否定是不对的。如果这样,我也可以举出更多的门球不适合老年人的理由,例如很多人到老了很在乎面子,为了一个球的输赢往往争得面红耳赤,严重时引发心肌梗塞;此外,长时间在户外运动,很多老年人容易发生低血糖,造成晕倒;第三,门和柱绊倒人的事情、大力闪球击中人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些对老人来说都是非常危险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5 17: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兰、排、足人人都喜爱,这项竞技很激烈,吸引力很强,而门球形象本身慢腾腾一个一个轮番上场,象总有人说改革规则,规则怎么改门球本型是改变不掉的,怎么加大吸引力!?门球运动就是适合退休后的中老年人,教育部不下决心(门球进课堂),现状很难改。教育部现在还不一定知道什么叫门球!哈哈。

点评

门球的魅力在哪里?在于它要成为"场地斯诺克"运动项目。精准的撞闪技术,丰富多变的过门、撞柱、出界和进场、续击和双多杆球等战术,  发表于 2017-7-7 12: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