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姿,门球运动员不可忽略的问题
美姿,顾名词义,一般是指在人像摄影中,摄影师根据生活中不同类型人的习惯性、下意识的动作,通过姿态美的审视观来要求人物的肢体语言与形体线条的完美呈现。引用到体育运动,“美姿”也是各类体育运动不可忽略的问题。我们欣赏诸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以及体操、游泳等运动项目时,不仅欣赏运动员的技能,同时还一并欣赏其“美姿”,如果那位运动员动作“怪异”,你欣赏时也随之感到别扭,不爽。门球运动是文明与高雅、意志与技巧、对抗与趣味、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性体育项目1。它既有台球运动之妙,又有高尔夫球之趣,还有棋类运动之精2。国际公认台球和高尔夫运动被称之为高贵儒雅的运动项目。由此,门球运动既然有“文明与高雅”、“既有台球运动之妙,又有高尔夫球之趣”,那么,门球运动员亦应有“美姿”的潇洒,“绅士”的风度才是,这样才能对得起“高贵儒雅”的称呼。
现实中,由于门球运动员的学习门球途径不同,拜师学艺的老师(教练)技术水平迥异,或不同时期入道时的门球技法教材不同,致使门球击球方式与姿势多样,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下面,我只对门球运动员的“美姿”谈点粗浅看法。
门球运动员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一旦到赛场上就是名“演员”。300平方米的门球场坪,是“演员”(门球运动员)展示才华、显示美姿的“舞台”。除了裁判员在场内执裁外,在这个“舞台”上,大家最为关注的还是击球运动员,按轮号,在场内也只能有一名运动员“表演”,其他待轮号的运动员和观众只能在场外,场内“表演”的运动员自然是观者的聚焦对象,运动员的“美姿”便是吸引眼球的部分之一。门球场上,我们不乏看到有的运动员“表演”让人大跌眼镜。就击球姿势来说:上扬杆——击球后将球杆向上高高举起,恨不得举过头顶;拧巴杆——击球瞬间转动锤头,或击球后转动锤头;侧甩杆——击球后,或左或右开弓甩杆,对执裁人员有伤害身体的可能。就运动员场外站姿来说,有的即使身体健硕,习惯于将球杆当成拐杖撑身体;有的运动员不把自己当成即将步入“舞台”的演员和即将投入“战场”的战士,却与队友或观众交头接耳,身体东倒西歪。就运动员在场内运动来说,有的当击球后,身体随着球的运动轨迹而弯腰扭胯,或脖歪身斜,好像此种动作就能纠偏球的运动轨迹似的;有的击球后不是提起球杆走向下一击球目标,而是将球锤拖着场坪,或双手平端球杆摆弄。凡此种种姿势,与门球运动“高贵儒雅”大相径庭。诚然,有的说,目前玩门球的人群老年居多,不能对老年人谈什么“美姿”,也不易对老年人的击球姿势与表现过于苛求。但我认为,作为娱乐与竞技项目来说,特别是在赛场上,运动员的精气神还是必须要有的。我经常接触几位耄耋老门球人,他们在赛场上精气神不减,风采犹存。作为一名门球运动员,观众在欣赏你门球技战术的同时,你的举动,你的“美姿”,你的神采,同样都在观赏之列。
门球运动竞技性较强,有人说了,得分是硬道理,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你再“美姿”,球技不行,得不了分,打不赢,等于白搭。目前门球“猫论”还是大有市场的,持“猫论”观点的也大有人在。但是,众多打球好的门球人,其“美姿”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赛场上,队员击球姿势优美、动作潇洒,一般可达到击球命中率高、闪送到位、闪带精准、擦薄边远袭等出奇的效果,精彩场面和高难技术的展现,能给球友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优秀门球运动员站姿、握杆击球的动作规范是门球技术水平成熟的标志和检验标准。但凡观看过优秀门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击球姿势和击球动作后大都感觉漂亮、潇洒,让人赏心悦目3。如果我们门球运动员将球技炼精,用“美姿”添翼,使技能与“美姿”有机协调,势必“给球友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纳日黎歌《闲话门球》
2. 高永祥《门球技战术汇编》
3. 高永祥《击球姿势与握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