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戈壁梭梭2 于 2016-9-9 12:12 编辑
目前所进行的职业联赛,充其量是准职业联赛,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联赛。距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联赛(有企业化的俱乐部和职业球员)路程还很遥远。要实现这一目标,现行的这一运动不进行彻底的改革恐怕不行。
现行的这一运动,是在“英式槌球”基础上的革新,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融入了棋类的精华,极大地丰富了战术和技术的内容,同其他户外体育运动相较,战术的地位极为显赫。技术当然也很重要,但是,两者相较,战术处于主导地位,技术却处于从属地位。在比赛的过程中,每杆球怎么打,必须服从战术布局和战术调整的需要,必须按教练员的指令打。这样的运动,节奏慢,运动量小,竞争不很激烈,既要活动身体,又要动动脑子,而且是动而不疲,思而不倦,游戏性、趣味儿性也很浓。说白了,这样的运动,就是最适于中老年人的休闲体育,尽管也适于其它群体,但对于青年人吸引力不大,要成为竞技体育较难,进亚运、重返奥运更难,实现职业化恐怕是难上加难。怎么办?彻底改革。怎么改?凸显技术。里约奥运会正在进行中,那些比赛项目都是竞技体育,而且有不少已经走上职业化的道路,想一想,它们的看点在哪里?力量、技术和技巧。有没有战术问题,有,那是专家们才能看得懂的,绝大多数观众欣赏的是精彩的技术展现。
槌球这项运动要实现职业化,必须解决凸显技术的问题。有人可能会想,凸显了技术,就会淡化战术,一旦战术淡化了,已经入了门的资深的门球人就会觉得很乏味。正因为这样,我设想的改革,是要实现这一运动的多样性,即两条腿走路,具体地说,是在五个方面实现多样性:1.场地多样性:沙场、草场、人造草场都有;2.活动的目的多样性:福利型、康乐型、竞技型并存并重;3.赛制多样性:不是五人团体一种,而是五人团体、三人团体、单打、双打及其它并存并重;4.、办赛的方式多样性:官办和民办、全国和地方、大规模和小规模并存并重;5.打法的特点多样性:既有凸显战术的战术型的打法,又有凸显技术的技术型的打法,(并不废弃战术型的打法,两种都有,自由选择)这样一来,我国的这一运动就可以成为即是各个群体都喜欢参加的群众性很强的社会群众体育,又是能进各种运动会的竞技体育。其最终的目标,还可能实现商业化、职业化。
(这里只是提纲携领提一下,最近,我在中门网“中式竞技门球”板块发的帖子:《辩证法规律与槌球运动改革》和《倾力打造中式槌球》较系统的谈了我的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