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四 于 2016-4-5 16:29 编辑
为绵竹门球精神点赞 四川省第三十届老年门球赛历经4天,于3月30日下午落下帷幕。恰逢这几天我动了个小手术,行动受限,未能到场亲身体验这场四川老年门球的盛宴。但每天的情况我一直在关注,借助网络,目睹了赛场内外的许多真实场景。我对这次赛事的评价是正面的,更对绵竹门协和绵竹门球人的作为大为赞赏。 回顾这次赛事能够落户绵竹以及绵竹门协为赛事的细致准备,我的结论是都是一句话:不容易! 还记得三年前绵竹门协换届,绵竹门球人推举出了一个新人当他们的主席,她就是郭长英同志。论球龄,小郭是个新兵。论资历,在职时她是一般工作人员。而当时的绵竹门球正处于困难期,场地破烂不堪,班子接替不畅,队伍凝聚力下降。为此,我还着实为这位新上任的主席捏了一把汗。但后来的接触,尤其是她的一系列行动,让我改变了对他的担心。 第一件事是她发动球员自己动手修球场,发动大家捐款解决资金困难。记得那是2013年的盛夏,在她的带领下,男女老少齐出动,顶着烈日,奋战多日,使破败的公园门球场换了副新面孔。一次性捐款接近两万元,缓解了门球经费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凝聚了绵竹门球人的心,开始铸造绵竹门球的一种精神。 第二件事是她带领门协一班人主动、多次走访绵竹市政府有关部门,向他们介绍绵竹门球。讲困难,呼吁支持;更讲门球对绵竹社会发展的作用,争取门球的社会地位和政策。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政府主管部门更加关注门球,逐步满足门球的需要。门球场的遮阳棚修好了,附属设施逐步完善了。2015年政府利用追加预算的方式,一次性解决了门球场改造的经费30多万。2015年5月,四连片的公园人造草坪门球场竣工投入使用,圆了绵竹门球人多年的梦想。 第三件事是他们通过门球与文艺联姻,在发展门球人口上有了的突破。 门球人口发展难,一直是困扰中国门球的大问题。绵竹门球有过辉煌的过去,512地震前曾连续举办过较大型的梨花杯赛,名声在外,但后来也遇到了这个瓶颈。郭长英利用她和一大批舞友、歌友的私人关系,主动介绍门球,开始在他们中间发展了一批门球新人。2014年春季,她带这批门球新兵到德阳门球场来参观,到新建的警院人造草坪球场体验感觉,极大地提升了这批新人对门球的兴趣。以后的情况就更好了 ,不仅解决了门球人口发展的困难,他们还组建了隶属门协的舞蹈队、歌咏队、管乐队.....真正做到了门球与文艺结缘,既发展了门球人口,更极大地丰富了门球的文化内涵。 也许是绵竹门球这几年的巨大进步得到四川省门协的赏识,在去年11月绵阳市门协举办的的一次门球邀请赛上,省门协的张副主席主动向郭长英提出2016年省三十届老年门球赛可否落户绵竹。当时小郭把这个信息告知了我,我认为这是一个宣传和发展绵竹门球的机遇,但要做好向绵竹有关领导的汇报协调工作。不久,省门协的张副主席等到了绵竹实地考察,正好我带德阳球队参加绵竹门协举办的庆祝门球场改造竣工的邀请赛,第一次与张副主席认识,并一起参与调研考察。我借机向省门协介绍绵竹门球的情况,特别提出绵竹门球发展很重要的是靠一种精神,那就是以郭长英为代表的“乐于奉献,主动作为”的精神。对此,张副主席表示认可。 是啊,正是靠这种精神,以郭长英为代表的绵竹门球人,以为门球做贡献为乐,再多的困难也不怕,不断努力向前。也正是靠这种精神,他们在奋斗和胜利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收获了快乐。 正是靠这种精神,他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能自己干的事,发动大家齐心干。主动向政府汇报,争取支持,一次不行多次,不厌其烦,用行动触动领导,感动“上帝”。 几经协调,省第三十届老年门球赛门球赛终于落户绵竹,定于今年3月26——30日举行。绵竹门协第一次承担如此大型赛事,缺乏经验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如何协调与处理与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系,更需讲究。面对赛事准备的大量工作,他们还是靠“乐于奉献,主动作为”的精神,不等不靠,提前多次向绵竹有关部门领导汇报,虚心向省门协请示,逐一明确有关事项,并逐一落实。 我认真看了3月26日下午省门协主持召开的各球队领队、教练参加的联席会,3月27日上午的开幕式的实况录像。尽管都是方方面面领队的讲话,致辞,郭长英只在联席会上出场,说了两句客套话,但我还是看到了背后绵竹门协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心血,他们才是这场赛事的真正主角。 四川省第三十届老年门球赛圆满结束了,它留给大家的不仅是绵竹美丽的环境和热情,更应让大家记住为这次赛事默默奉献的一大批可歌可敬的绵竹门球人,记住支撑绵竹门球的可贵精神——“乐于奉献,主动作为“的绵竹门球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