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老门爱门球 于 2015-2-26 06:58 编辑
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试的这首《水调歌头》,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是这类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诗的上片借明月以发感慨,自喻清高。开头两句化用李白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今我停杯一问之,”点明自已是饮酒赏月,对天发出了痴问。接下来“不知”两句,由问天而转向浪漫想象:不知月宫仙境,现在是何年月?这里似有借月宫以关注朝迋之意。下面“我欲乘风归去三句,则由赏月而向往月宫并引深沉的思索。大意是说:我本是从仙境那里来的,现在想乘风再回到原处,又恐”琼楼玉宇“太高受不住寒冷。这几句借仙境以喻朝廷更加明显。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又回到了现实,觉得还是地方胜过朝廷啊!
下面用圆月以寄别情,豪迈乐观。开头三句的”转“、”低“、”照“,承前而生发,写出了深夜里的月光移动,把思念推向深沉。对月发出了轻轻的脑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早不圆,晚不圆,偏在人离别时圆,这不是有意给人增添愁绪吗?下面“人有”三句,由帐惘而转向安慰,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古来如此,那还有什么悲伤的呢?于是诗人豁然开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要兄弟能够健康常在,彼此在千里之外赏月又有什么关系呢!一派豪情跃然纸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