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门球狂人A 于 2011-11-20 18:14 编辑
“寿阳杯”门球王争霸赛随笔
文/胡杨
“寿阳杯”门球王争霸赛我是参与者之一,比赛期间,结识了众多的网友和球友,令人高兴;地方政府和门球人对争霸赛的支持,让人感慨;争霸赛精彩激烈的争斗场面,令人兴奋,,,,,,
(一)球王赛之最
1、年龄最大的球员:刘震,85岁。
2、年龄最小的球员:葛飞,12岁。
3、最远的参赛球员:来自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的五名球员,距离山西寿阳三千多公里。单程坐汽车、火车总计四天。
4、参赛人数最多的家庭:丈夫葛富贵,妻子陈凤,儿子葛飞,一家三口参赛。
5、场次得分最多的球员:9月16日上午,山西的王富茂单场得分39分(球王赛得分上不封顶)。
6、最遗憾的球员:新疆好网友(葛富贵)以小组第一的成绩出现,19日上午,却被单位一个电话召回新疆(他还在职),无缘决赛。
7、单球最高得分:12分。此项记录保持着有十多名球员。
8、最后五分钟通过击球进续击圈反败为胜的球员:陕西的张天祥,八进四决赛中对阵山西小将刘四海,在非常被动的局势下,主动出击,两次击球进续击圈,最终战胜刘四海。
9、风格最高的球员:河南名将杨栋,预赛时有这样一场球,裁判员判罚对方球员超时犯规、局势对他非常有利,他完全可以将对方球全部清场,此时,对方球员提出抗议(这是错误的行为),面对这种情形,杨栋主动提出,让对方继续打,化解了矛盾,使比赛得以顺利进行。
10、球风最好的球员:本届球王得主、山西名将李兰贵,不仅球技高,而且人品好、球风好。他(打白球)在和刘贤争夺球王的对阵中,第二轮次进一门的②球,撞上了跑道上的③球,如果按照规则规定,③球复位后,②球完全可以擦③球运行到二门口,但是,临场执裁的裁判员在复位时摆错了球位,②球没有了擦球角度,面对这种情形,李兰贵一声不吭,按照裁判员的摆放,继续进行比赛。
(二)难办的球王赛
我这里所说的“难”,不指人为因素,那话说起来太长,暂且不说。
举办争霸赛有“四难”:
一、参赛人数多。
我参加了两届球王赛,参赛人数都在一百人以上,一百多人可就是一百多个参赛队,一百队以上的比赛规模大与否球友们肯定清楚。
像这种规模的大赛,参赛队员、裁判员的接送、吃住和安全问题,返程车票的购买、赛程以及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安排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漏洞。所幸的是,这次大赛上述方面都做得很成功,受到了普遍的好评。
二、场地分散。
举办球王赛需要六到八块连片场地,如果有这样的条件,自然没得说,但是这次的比赛,八块场地分别在福澜广场、老干局、朝阳一中和东河村。场地分散本身就不利于管理,因为场地条件不同,组委会还要求安排球员轮换在不同的场地参赛,不仅增加了编排的难度,而且球员每半天要换一次场地,一旦上错了车,就会耽误比赛。
三、编排。
人多、场次多、场地轮换,这些常规情形,不算难事,难的是秩序册已经打印好,但赛前的运动员联谊会上,却出现了换人和不来报到的情形,如果是团体赛,换人只是在裁判长的秩序册上,换一个名字,队名不会变,秩序册不需要更改,可这球王赛就不同了,换个人就是换了个队,要逐一在日程表上改动。另外,比赛期间,如有一个队(人)的场次变动,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因为换场地的因素),稍有不慎,就会出错。
四、新规定
这次的球王赛有三项新的规定(后面有专门论述),这些新规定,赛前要对裁判员进行培训、要对运动员进行讲解,有些规定还涉及到战术问题,都需要向运动员说清楚,以便其适应比赛。
新规定还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些都需要在赛前充分设计预案,赛中及时发现和解决,赛后总结和完善。
(三)快手刘同义
刘同义,山西省太原市门球队员。
第一次在球场看到老刘,光头,黑脸,敞开上衣,露着肚皮。留下的印象是:不修边幅。
第二天看老刘打球,忽然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裁判呼号后,老刘满不在乎进场,走到自球前,没有任何停顿,球槌前挥后撤再前挥(击球),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做完所有击球动作,估计不会超过两秒钟。你可能要说,这么快击球,肯定打不准。我告诉你,说错了。老刘的撞击球,不仅打得准,而且打得正。遇到闪带球,老刘依然是快节奏:低头放球,松手便闪,没有瞄准程序,没有片刻犹豫。
下场后,我问老刘击球有什么诀窍?他说了一句:“我就是心态好,不在乎。”
老刘还真是不在乎,因为我闻到了他的酒味。一问,果不其然,赛前,他刚和朋友喝完酒。
决赛时老刘在老干局场地,我不知道老刘是否又喝了酒,只知道他没能闯进前四名。
(四)两个马大哈
张秀海,河南球员。
经过三天半的拼搏,张秀海小组出线。
20日上午7点,30名选手汇聚抽签。事前,我按照1—8、9—16、17—24、25—32的顺序号,安排选手分别在1、2、3、4号场地进行决赛。第一次宣布后,紧接着我又重复了一次。正式抽签时,我安排陕西的刘长春帮忙,选手抽出顺序号后,我登记他们名字,刘长春专门负责告诉选手在哪个场地决赛。
我想,应该是万无一失了。
没想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张秀海抽了个9号,拿着顺序号便去1场地报道。1场地裁判组长张喻生,也是一个马大哈,一看有人来报道,稀里糊涂便接收了。张秀海问他什么时间打第一场球,张喻生板着指头一算,9点半。
现在不到8点,还早,于是,张秀海上街了。
其实,张秀海是2号场地的第1场球。等张秀海返回赛场时比赛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的淘汰。
张秀海看了看赛场上决赛的球员,什么话没有说,任何人没有找,一声不吭地回了宾馆。
(五)限制双杆(多杆)球
本届球王争霸赛有三项试验性规定,“限双”(简称)是其中之一。
2008年“江津杯”球王争霸赛上,已经对双杆(多杆)球进行了限制,那次“限双”只在决赛时使用,其方法是每场球限用两次。这次限双的规定是:只有撞击对方球形成的双杆(多杆)球才有效,如果撞击的是己方球或同时有对方球和己方球,则只有一次续击权(闪击权有两次或多次)。
这种“限双”的办法,因为只能使用对方球,增加了造摆双杆(多杆)球的难度和风险,毕竟可利用对方球的机会不是很多,而且在造打双杆(多杆)的过程中不能有失误,所以,比赛时大多数球员都望而却步,不敢造打了,赛场上难得看到双杆(多杆)球的身影。但是对于高手来说,只要有机会,他们绝对不含糊,照摆不误,照打不误。比如我看过李兰贵的一场比赛,前后总计打出了三个双杆球。
从整个比赛过程看,这种限双的做法,收到了如下效果:
1、达到了 “限双”的目标,特别是那种利用自球堆造双杆的做法完全得到了遏制,比赛中很少出现一边倒的情形。
2、方法简便易行,裁判员和参赛队员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3、过去的四角战术、小球战术失去了使用价值,从而促进了远撞球、擦边球、闪带球技术水平的发挥,使比赛过程显得更加精彩,更加充满悬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