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4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率先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经过14年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终于赢得了伟大胜利。这不仅是中国的胜利,更是世界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
这场胜利属于每一个为正义而战的人,是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如今,战火虽已远去,但那段历史不应被遗忘,那些为国家和民族挺身而出的英雄们值得永远铭记。
由申奥执导并参与编剧,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王骁、周游、杨恩又等主演的《南京照相馆》将上映。凤凰网娱乐“凤凰院线经理指数”集结全国多位一线电影院线工作者,对该片进行票房预测。院线经理点评该片:年度催泪弹,暑期档第二爆款。预测该片最终票房为10亿,排片比例预计为25%,综合评分8.5分。近日,电影《南京照相馆》在内地掀起暑期观影热潮,截至8月5日,观影人次已经超过4700万,票房达17亿元人民币, 现在票房已接近20亿元,预计最终票房将达到40亿元。据央视新闻7月27日报道,在暑期档电影当中,《南京照相馆》已经打破了近三年暑期档战争片首映日纪录。
这部电影聚焦在一家照相馆里面,对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杀刽子手以及日本军国主义的刻画入木三分,引发了观众强烈情感共鸣,对民族苦难感同身受,对日本侵略者极度愤慨。大几千万中国人集中产生的普遍而强烈的情感,构成了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它理应受到尊重和重视,尤其需要日本方面认真掂量。电影也将于8月28日在香港上映。该片故事取材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两位中国青年冒死保存日军罪证影像的真实经历。1937年,照相馆学徒罗瑾将日军要求冲印的、记录屠杀和强奸侮辱中国人民的照片偷偷制作拷贝、集合成相册,并意外与学友吴旋于毗卢寺“接力”秘藏至抗战胜利。战后,这本相册成为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的“京字第一号”证据,令南京大屠杀元凶之一谷寿夫认罪伏法。
《南京照相馆》凭借一路上扬的国内票房成绩登顶上个周末的全球票房榜,美国知名杂志《综艺》对此给予关注。从8月7日开始,该片将陆续登陆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院线。俄罗斯、韩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上映工作也在筹备中。这意味着《南京照相馆》的海外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覆盖更多国家和地区。
院线经理:年度催泪弹,加上抗日情绪的浓烈,整体影片完成度很高,有望成为后春节档第一部破10亿影片。质量很过硬,点映效果也不错,不过考虑到最近的市场环境,突破5亿应该不成问题,但10亿还是难度太大。作为近期要上映的第一部抗战题材影片,会有一定的先导红利,加上片子确实质量过硬,应该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今年暑期档个人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全员演技在线,虽然剧情中间有些太戏剧化,但瑕不掩瑜,支持让更多观众看到。
日前,记者寻访电影中照相馆旧址以及两位青年秘藏日军罪证相册遗址。片中“吉祥照相馆”的原型位于当时的南京国府路估衣廊10号(现南京市玄武区中山路东侧估衣廊10号),随着电影热映,估衣廊10号和毗卢寺两个地点已成为市民游客缅怀历史的地标,不少观众在观影后特意前去缅怀历史。
《南京照相馆》中“吉祥照相馆”的原型是位于当时的南京国府路估衣廊10号的华东照相馆。1938年1月,一个日本少尉军官来到华东照相馆,要求冲洗两个“樱花牌”胶卷。当时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发现冲洗出来的照片中,有很多日军杀害中国军民与强奸侮辱中国妇女的照片。南京大屠杀期间,还有一些中外人士冒死保存日军罪证,成为战后揭露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和审判日本战犯的重要证据。
1937年12月,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担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冒着生命危险,用一台16毫米摄影机秘密地将日寇在南京的暴行拍摄下来,这也是迄今发现的南京大屠杀唯一动态影像。
时任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和金陵女子大学舍监程瑞芳则同时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其中,程瑞芳是第一个以日记形式记录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当时年逾六旬的她将日军在安全区内所犯的烧杀劫掠奸淫罪行和南京难民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自己的心路历程逐日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侵华日军官兵拍摄的相册被发现,其中很多相册都记录了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种种暴行。例如,日军航空兵伊藤兼男的照片集贴有他1937年7月13日参加侵华战争到1938年1月7日到达南京,并在南京生活80天所见所闻的照片,其中一页有四张照片,皆是日军屠杀后,在城墙外、护城河边被遗弃的纍纍尸体的照片。
《南京照相馆》自上映以来之所以引发观影热潮,就在于该片以艺术视角探讨历史正义。一条高赞的网友评论表示,决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这也是让《南京照相馆》被更多人看重的意义。它传递了中国电影人对于历史、人性和正义的深入思考,这种思考跨越国界。通过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来铭记历史,并不是为了宣扬仇恨,而是通过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来警示世人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罪行,并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守护历史真相的共识。
何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正确二战史观?是历经战后80年检验形成的捍卫历史真相、弘扬公平正义、促进和平发展的历史认知体系,是基于客观历史事实,全面、公正地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观。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体现在尊重历史事实、坚守正义立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修正主义,反对任何歪曲、篡改或美化侵略战争的行为,以史为鉴、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正确二战史观不仅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也是人类良知的体现。
当前,围绕二战真实历史的记忆正被一些人有意淡化甚至扭曲。这种扭曲的历史叙事具有三个危险特征:在时间维度上,炮制“二战六年论”刻意抹杀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抗战;在空间维上,鼓吹“西方中心论”系统性贬低中苏战场的决定性作用;在性质维度上,兜售“日本受害论”将侵略者装扮成“受害者”。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错误二战史观正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解构战后秩序、推进地缘政治博弈的意识形态武器。
在政治右倾保守化加剧的大背景下,日本国内修正主义史观大行其道,但人们也看到,维护正确二战史观的积极力量并未消失。此前多家日媒报道称,迫于党内保守派压力,“首相考虑不发表战后80周年谈话”,对此石破茂本人在8月4日公开澄清“不要相信有关报道”。同天,名古屋市长广泽一郎在记者会上表达了与南京恢复交流的意愿,当被问及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时,广泽表示“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名古屋市政府选择在战争结束80周年之际改善对华关系,体现了对历史问题的某种反思和对中日友好的期待。在二战中,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抗击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铭记历史,也是为了镜鉴现实。当今国际秩序的主体部分,均与二战进程及其胜利成果紧密相连。若国际社会要坚守和维护公平正义,就必须坚定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坚决抵制任何歪曲二战历史甚至美化纳粹思想与军国主义的行为。唯有这样,历史才能成为维护和平的力量,而非引发分裂的根源。
捍卫正确二战史观,也是一场世代之间的接力。当年那段历史的见证者正在消逝,传承历史真相的重任已落在我们肩上。在战后国际秩序面临挑战的今天,捍卫正确的二战史观不仅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对未来的担当。我们必须以最坚定的态度守护这段历史记忆,让真相永远铭刻在民族血脉之中,绝不允许任何势力篡改、美化侵略历史。这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
“照片能褪色,但历史不会”,《南京照相馆》中的这句台词收获许多共鸣。在今天的历史节点,秉承怎样的二战史观已成为检验人类良知的风向标、捍卫战后国际秩序的晴雨表,也是将正确二战史观“立此存照”的现实意义之所在。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开创未来,让子孙后代不再兵戎相见。因为正确二战史观是一面镜子,在照出大是大非、人心向背的同时,更能指引未来,定位国际社会应有的时代精神和发展坐标。
近期国内有多部反映二战历史的电影上映,像讲述南京大屠杀期间中国平民壮举的《南京照相馆》,还有关于中国渔民在日军枪口下冒死营救英军战俘的电影《东极岛》等。对此,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血的教训不容忘却,历史悲剧不能重演”。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 蒋斌:我注意到相关影片热度很高,网上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有些故事,如果我们不拍,可能就永远消失了。”《南京照相馆》和《东极岛》这样的电影,让世人了解到日本军国主义灭绝人性的残暴,以及中国和世界人民联手反抗日本法西斯的英勇斗争,更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了解到历史的真相,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主动将手中掌握的揭露侵华日军暴行的历史证据无偿捐献出来、公诸于世。在铁证面前,任何歪曲二战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企图都不可能得逞。血的教训不容忘却,历史悲剧不能重演。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军队将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影片在观众中所引发的愤慨之情,很大程度上指向了当下的日本。我们从日本舆论对《南京照相馆》的反应中,能一眼看出问题出在哪儿。有声音污蔑《南京照相馆》是反日宣传和仇恨教育,并为此“感到不安”。日本网民的评论试图否认或淡化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这都暴露出日本社会存在错误、扭曲的历史观。
南京市民:国家强大 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
尽管天气炎热,南京毗卢寺的游客仍不在少数。其中一些游客是在得知罗瑾、吴旋曾在毗卢寺秘藏日军罪证相册后,专程前来寻访历史遗址和打卡。“00后”大学生李念欣前几日刚和女友一起观看《南京照相馆》,5日也冒着酷暑来到毗卢寺。李念欣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历史,但是不能盲目仇视日本和排外。他认为,爱国要以理性为主导,要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真的会对国家对民族有利,是不是真的铭记历史,对未来有帮助。”
电影把故事放在1937年冬天的南京,主角是估衣廊那边一家照相馆的老板老金。这个切入点挺巧妙的,大部分戏都发生在那个十几平米的吉祥照相馆里——临街的店面要应付鬼子拍“太平盛世”宣传照。里间的暗房里,显影液泡着的胶片却悄悄记录着平民逃亡的瞬间。就像暗房里那盏红灯,明明灭灭间,把大时代的血色和小人物的挣扎都映在了胶片上。影片中枪支、刺刀与相机、胶卷的并置对比,日军处决平民的枪声和摄影师按快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觉得头皮发麻。那场“摆拍”戏,是最诛心的片段,把侵略者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金老板为了保全一家老小,只能忍着恶心给日军拍“亲善”照片;阿昌偷偷藏起那些记录暴行的底片,手都在发抖;金老板一家却连张安稳的全家福都拍不成。这些人不是什么英雄,就是想活下去的普通人,可正是这种“普通”,让那些选择和挣扎显得特别真实。面对同档期《南京照相馆》票房展现的强劲走势,《东极岛》能否延续相同题材的口碑热度,成为暑期档又一现象级作品?《东极岛》的叙事很完整,显见地以中国人的视角讲一个二战期间发生的历史往事。
主演朱一龙和吴磊饰演的兄弟给观众的印象深刻,他们各自的气质迥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正如影片里描述的那样,即血性。尤其是朱一龙饰演的“阿赑”,这个角色登场就有一种荷尔蒙爆棚的感觉。他也是激发整个村子“血性”的根:目睹弟弟被抓、渔民惨死,与保长那段边扇耳光边说话的戏仿佛也打在观众心里。其实这个人物和倪大红饰演的“吴老大”一样都属于“外冷内热”,看到弟弟阿荡救回落水的英军战俘,也经历了从冷漠到同情的过程。
全片最精彩,最燃的地方就是他在大海上鏖战日寇,与弟弟、乡民和英军战俘们并肩作战。让《东极岛》脱离了一般的人文叙事,更具观看性。战争史诗级的画面让人所共知的《东极岛》成为暑期档值得一看的电影。
作为一部大场面商业巨制,相信它能获得很多观众的认可。
故事以一对“海盗娃子”兄弟为故事切入点,首先陈述了1942年日寇封锁下的渔村世界:“不准出海”是侵略者的封锁,“旱王八”是渔民们的自嘲。而“海盗娃子”的身份让兄弟俩与众村民分置岛的两边,如果没有那艘运输船和落水求生的英国士兵“牛门”,可能大家会一直这样麻木而憋屈地活着。东极岛》以热血的民族情怀展现出超越故事本身的国际化视野,用中国人自己的语境重塑“里斯本丸沉没”这一重大二战历史事件,唤起的不只是观众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旨在告诉观众,战胜恶魔般敌人的根本在于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性、自由与正义,它是全人类共同的宿命追求,尽管过程既沉重又艰辛。人物前后的思想变化、巧妙的中远景切换与恰到好处的台词,使这个主题不流于表面,宏大激昂的海面战斗与悠扬久远的音乐,让观众仿佛回到了那片血海之上,与一群质朴的先辈们并肩作战。支撑《东极岛》中那片血红底色的,正是我们传承自前人的精神。
希望这部电影像东极岛渔民扬起的风帆一样,一路远航。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8-11 12: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8-2015 Design: Comi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