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4
读书笔记7
第六节 古体诗
古体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这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现在把古体诗的韵、平仄、对仗等,在这一节里叙述。
(一)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前面讲律诗的韵的时候,已经把平声30韵交代过了;现在再把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开列在下面。
上声29韵:
1董dǒng、2肿zhǒng、3讲jiǎng、4纸zhǐ、5尾wěi、6语yǔ、7麌yǔ、8荠jì、9蟹xiè、10贿huì、11轸zhěn、12吻wěn、13阮ruǎn、14旱hàn、15潸shǎn、16铣xiǎn、17篠xiǎo、18巧qiǎo、19皓hào、20哿gě、21马mǎ、22养yǎng、23梗gěng、24迥jiǒng、25有yǒu、26寝qǐn、27感gǎn、28俭jiǎn、29豏xiàn
去声30韵:
1送sòng、2宋sòng、3绛jiàng、4寘zhì、5未wèi、6御yù、7遇yù、8霁jì、9泰tài、10卦guà、11队duì、12震zhèn、13问wèn、14願yuàn、15翰hàn、16谏jiàn、17霰xiàn、18啸xiào、19效xiào、20号hào、21箇gè、22祃mà、23漾yàng、24敬jìng、25径jìng、26宥yòu、27沁qìn、28勘kān、29艳yàn、30陷xiàn
入声17韵:
1屋wū、2沃wò、3觉jué,jiào、4质zhì、5物wù、6月yuè、7曷hé、8黠xié、9屑xiè、10药yào、11陌mò、12锡xī、13职zhí、14缉jī,qī、15合hě,hé、16葉yè、17洽qiá
(我的认识:现代习惯上是阴阳上去四声,入声没有了。据网上资料介绍,入声是汉语调类之一,以塞音(p、t、k)结尾,发音比较短促,现代普通话和大部分北方方言没有入声,已将入声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南方地区的吴语、粤语、赣语、闽语等方言还保留着入声。
对古体诗的平声韵30、上声韵29、去声韵30、入声韵17共106个韵分析看: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上声即第3声,去声为第 4声,入声在普通话里被分到阴阳上去四声当中。
上、去、入三声均为仄韵。其中上声29个中有5个是四声而非三声,他们是,8荠jì、9蟹xiè、10贿huì、14旱hàn、29豏xiàn;去声30个中有一个28勘kān是平声;至于入声17个中阴平声1屋wū、12锡xī、14缉jī三个,阳平声3觉jué,7曷hé、8黠xié、13职zhí、17洽qiá五个,上声15合hě一个,去声2沃wò、4质zhì、5物wù、6月yuè、9屑xiè、10药yào、11陌mò、16葉yè八个。就这样把入声分别给阴平3个,阳平5个,上声1个,去声8个。由于我们北方人不会发短促的入声,只能了解这个知识罢了。)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韵通用也行,但必须是邻韵才通用。平上去三声分15类,入声分8类,即使这样仍有7个韵是独用的。因为我没有写古体诗的计划,这些分类就不记录了。
(二)柏梁体
有一种七言古诗是每句押韵的,称为柏梁体。据说汉武帝建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
(三)换韵
律诗是一韵到底的。古体诗固然可以一韵到底,但也可以换韵,而且可以换几次韵。换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每两句一换韵,四句一换韵,六句一换韵,也可以多到十几句才换韵,可以连着两个平声韵,连个两个仄声韵,也可以平仄韵交替。
(四)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的平仄没有任何规定。唐宋以后所谓古风在平仄上也应该是完全自由的。但是,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着意避免律句,于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开,区别得越明显越好,以为这样才显得风格高古。
(五)古体诗的对仗
古体诗的对仗是极端自由的,一般不讲究对仗;如果有些地方用了对仗,也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的要求。
并且要注意:古体诗的对仗和近体诗的对仗有下列两点不同:
(1)在近体诗中同字不能相对;古体诗则同字可以相对。如杜甫《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2)在近体诗中,对仗要求平仄相对;古体诗则不要求平仄相对。
(六)长短句(杂言诗)
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
(七)七律的古风
这些古风有很多律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篇中各句基本上都是律句,或准律句(即仄仄平平仄平仄)。
(2)基本上依照粘对的规则,特别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完全是对立的。
(3)基本上四句一换韵,每段都像一首平韵绝句或仄韵绝句;其中有一韵是八句的,像仄韵律诗。
(4)仄声韵和平声韵完全是交替的。
(5)韵部完全依照韵书,不用通韵。
(6)大量地运用对仗,而且多数是工对。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3-10-4 21: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8-2015 Design: Comi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