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中国门球网 返回首页

张口笑的个人空间 http://www.menqiu.com/?1022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13年《家庭保健报》知识精选(三)

热度 4已有 1086 次阅读2014-1-17 10:51 |个人分类:健身养生| 保健, 知识

大冷的天 吃红色食物防感冒


    冬令时节,气候寒冷,红色食物最适宜在寒冷的冬季食用,因其富含蛋白质和优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元素,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从而增强人体抗寒力。一般来说,红色食物都富含天然铁质,还富含充足的蛋白质和优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具有维护身体健康、提高身体免疫力、抗氧化、抗微生物的作用,从而能增强人体的抗寒力。因此,冬季常吃红色食物,不仅有御寒的作用,还能防治感冒。同时,红色食物在视觉上也能给人刺激,让人胃口大开,食欲大增。
红色蔬菜:西红柿、红薯、红椒
    西红柿降血脂: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番茄红素。番茄红素能抗氧化,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受氧化破坏,从而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红薯通便降胆固醇: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疗效。另外,红薯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红椒防衰老:红椒是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蔬菜。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另外,红椒中的β-胡萝卜素是最有效的抗氧化剂之一,可以缓解人体衰老。
红色水果:樱桃、红枣
    樱桃养颜:樱桃是目前被所有营养组织公认的具有超强“祛除人体毒素及不洁体液”的水果!樱桃含铁量很高,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含有糖分、蛋白质、钙、磷、胡罗卜素、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成分,常吃养颜驻容,使皮肤红润嫩白,特别是可以防治女性月经期贫血和体质下降。但樱桃性温热,热性病及虚热咳嗽者不能吃。
    红枣补血抗衰老:红枣主要功能是补中益气。红枣富含钙和铁,对防治贫血有重要作用。常食用大枣可以治疗脾胃不和、身体虚弱的症状,民间还有“一日吃仨枣,红颜不显老”的说法。女孩子在生理期时在大麦茶中放6~8颗红枣,能起到很好的缓解手脚冰凉的效果。
红色肉类:牛肉、羊肉
    从中医角度来说,牛羊肉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驱寒、温补气血的功效,因此冬季适当吃些牛羊肉,可以缓解这些症状,既可以御寒,又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羊肉御寒暖身:性温,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而且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黏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牛肉增强免疫力:牛肉富含的蛋白质、氨基酸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红色饮料:红酒,红茶
    红酒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红酒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血管生长因子,避免动脉硬化。冬季适当喝点红酒,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好处,要避免过多饮用。
    红茶促进血液循环:红茶中富含微量元素,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红茶中的钾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增强心功能的作用。国外的临床研究表明,红茶中含有茶多酚、儿茶素等多种植物化合物,经常喝茶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关链接
红色食疗佳肴
西红柿猪肝汤
    原料:猪肝250克,虾仁25克,蘑菇40克,鸡蛋1只,西红柿150克,料酒、葱段、姜片、胡椒粉、盐适量。
    做法:将猪肝切去筋膜洗净,切丁后加料酒、姜汁、蛋液、盐、胡椒粉搅打成浆,用旺火蒸10~15分钟至结膏;清水加虾仁、黄酒煮沸5分钟后倒入蘑菇、西红柿丁和肝膏,再煮沸,调味即可。
    功效:猪肝能养肝明目、增强免疫力;蘑菇补益脾胃,益阴养肝,降压,降脂,润燥化痰,增加白细胞;虾仁、西红柿均为增强免疫力的食物,西红柿可增强营养,减少感冒的发生。养肝明目,增强免疫力。用于防感冒、防治夜盲症及免疫力低下者。
胡萝卜炖牛肉
    原料:牛肉250克,胡萝卜250克,料酒、姜、葱、盐少许。做法:牛肉切成小块,加料酒、姜、葱、盐,再加入胡萝卜块,炖熟,即可食用。
    功效:牛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胡萝卜增强免疫力,防感冒,健脾,补血,助消化。此药膳具有益气养胃、强健筋骨、增强免疫力。适用于防感冒及免疫力低、虚损消瘦、腰膝酸软者。
红薯姜汤
    原料:红薯1个,姜1块,红糖适量。
    做法:把红薯削皮后切成小块,生姜切成薄片,加水六碗煮熟后,再加适量红糖,每天早晚饭后喝一杯。
    功效:红薯补充营养,生姜可去寒,比较适用于风寒感冒。
本报综合报道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2月26日第9版“健康美食”

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三九贴”不是你想贴就能贴

    冬季,各医院排队贴“三九贴”的患者很多,还有人买了拿回家给家人用。但药师提醒:“三九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想贴就贴。
不是所有病都能贴
    “三九贴”即采用具有辛散温通作用的天然中草药制成膏药,贴敷在相应的穴位,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促进血脉运行、疏通经络,可起到清宣肺气、健脾益肾、止咳平喘、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以降低来年再患病的几率。
    临床实践证明,“三九贴”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最好,这是因为呼吸系统最易感受寒凉之邪,而穴位贴敷所用的温通辛散药物,通过穴位贴敷能使药物直达病所,扶正祛邪。具体包括儿童和成人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咳喘、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体质虚弱、阳气不足怕冷、腹痛腹泻等多种病症。有的医生常用“三九贴”治疗风湿性关节疾病,但常常需要与“三伏贴”配合使用。
    “三九贴”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内病外治方法,和众多外治法一样,它不能包治百病,有些医院过度夸大治疗效果、盲目扩大适用范围是不科学的。
不是人人都会贴
    不少患者或家属图省事,到医院买了膏药拿回家自己贴。目前不少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大都使用自己研制的膏药,其组成和适应症并不完全相同,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药物,贴在不同的穴位上,正所谓“辨证选药,辨病选穴”。专家指出,在应用时一定要辨证施治,不能千人一贴,其疗效因人而异;辨病取穴是重中之重,取穴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切不可贪图便宜到一些不正规的小诊所接受治疗;另外,患者自己在家取穴也很难保证十分准确,同时还有可能出现药物过敏等情况。所以,患者最好亲自到医院去,请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贴。如果想自己在家贴,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并对照穴位图来贴。
有些情况不能贴
    如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烧期间不能贴敷;有高热、心绞痛、局部皮肤溃烂者要慎用;皮肤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不宜贴敷;特殊体质及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者不适宜贴敷。另外,2岁以下的孩子、孕妇、对胶布过敏者要慎用。由于有些贴敷药物有磁性成分,因此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心脏病病人也要谨慎选择。
常怡勇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2月26日第4版“家庭医生”

揭秘那些不靠谱的偏方

    在保健养生、治病疗疾方面,总是流传着各种偏方。不过,过去是口口相传,而如今则是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前段时间,一则喝柠檬水可以美白瘦身的偏方,靠着QQ、微博、微信的传播,一夜之间就红遍大江南北。在健康问题日益得到人们关注的今天,各种匪夷所思的养生偏方越来越多。下面,就请跟随编者的视线来慢慢梳理一下,那些曾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但却不靠谱的偏方。

美容偏方
吃木瓜丰胸只是个传说
    原帖重现:近年来,吃木瓜丰胸被炒得沸沸扬扬,在网络上更是热议不断。有些人认为吃未成熟的木瓜能丰胸;有些人则认为木瓜要和其他食物一起吃才能丰胸;还有些人认为木瓜要每天吃才有丰胸的功效。
    专家观点:木瓜是我们常吃的水果,人们经常食用的木瓜是番木瓜。番木瓜果皮光滑、美观,果肉细致、厚实,香气浓郁,汁水多,营养丰富,有“百益水果”、“万寿果”之称,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
    自性成熟期开始,女性的卵巢发育并分泌雌性激素,在其促进下,乳房发育增大,腺体和脂肪组织显著增生。从医学的角度来讲,乳腺组织的发育与雌性激素有关,而木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木瓜酶、木瓜酵素并没有刺激雌激素分泌的作用。所以,吃木瓜丰胸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经常吃木瓜(生吃、蒸吃、煮吃、炖吃)的女性,会发现自己的乳房非但没有变大,反而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木瓜中的酶类物质具有分解脂肪的作用,人体内的脂肪少了,乳房中的脂肪也在减少,所以乳房会变小。

田七丹参祛斑效果并不明显
    原帖重现:最近,朋友圈中盛传一个祛斑秘方,说吃了这个方子后,不仅能治胃溃疡,还可以祛斑。据介绍,这个祛斑秘方很简单,也很容易操作,即用田七、丹参、花旗参,按1:1:1的比例,磨成粉末后每天吃1小勺。如果用田七与丹参、花旗参两者中的一种混合磨成粉末,就按3∶7的比例来搭配。
    专家观点:中医认为,田七具有理气、收涩、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痢疾、喉炎、跌打损伤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田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同时可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丹参能活血调经、祛淤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花旗参可调节血压,有助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疾病的恢复。
    三者合用可以疏通血管、活血化淤,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祛斑的效果并不明显。从女性保健的角度来说,按照这个比例来吃确实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气色,但是说这个方子可以祛斑就有点不太靠谱了。
    斑分为很多种,有黄褐斑、雀斑等,因每种斑形成的原因不一样,所以治疗方法也不一样,特别是对年纪大一点的人来说,长斑是一种生理现象,只能改善而很难完全去掉。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方子平时吃可保健养生,没有副作用,但女性在月经期间最好停用。

保健偏方
喝枸杞水明目补肾功效并不好
    原帖重现:最近,我看见很多同事每天上班总是往茶杯里扔一小把枸杞,开水冲泡代茶喝。大家提起它的作用也是一套一套的,如补充维生素、明目、补肾等。
    专家观点:枸杞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能滋阴,增强免疫力,但只有在坚持食用的情况下才有药用价值,偶尔吃一两次是没有效果的。枸杞中所含的维生素大多是水溶性的,遇热容易被破坏。如果想用枸杞来补充维生素,最好是把干枸杞稍微用水泡一下,在菜炒好、粥做好后撒一把,作为配料就可以了,这样可让维生素的损失减到最小。
    枸杞之所以对眼睛有好处,是因为其富含胡萝卜素、钙、铁等营养元素,俗称“明眼子”。对于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来说,可适当多吃点,但枸杞并不适合所有人,因其温热身体的效果较强,一些感冒发烧、发炎、腹泻的人最好别吃。此外,枸杞有“保质期”,有酒味的枸杞已变质,禁用。
    枸杞最主要的作用是补肾。上班族工作忙,很多人都用枸杞泡水喝,但这样做效果并不好。久坐的上班族可把已经被水泡开的枸杞咀嚼后吃下,这样效果更好,或在打豆浆的时候放一些,虽然会损失一些维生素,但却能充分吸收枸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

喝润喉茶洗肺易出现副作用
    原帖重现:最近,网上热传一款润喉药茶(具体方法是:石斛、百合、麦冬各3克,大枣2枚,冰糖2粒。加开水150毫升泡服,每剂可冲泡2~3次),说常喝此茶可将气管中长期附着的废物软化而咳出,相当于清洗了肺部。
    专家观点:此款润喉药茶并没那么神奇,用来清洗烟民的肺更不靠谱,有些人喝了反而容易出现副作用。
    从这款药茶的中药成分来看,石斛、百合、麦冬三味药的共同功效为润肺养阴、益胃生津,对于排痰的作用却微乎其微,因此对于排出肺部的有害物质没有效果。烟草中的焦油等有害物质,主要是沉积在肺泡以及一些比较深层的小气管内,不容易被排出。
由于药茶中的三味药物皆为寒性,故对于患有风寒咳嗽(表现为痰多,痰为白色稀痰)及脾虚便溏的烟民来说,还是不喝为妙,因为喝了这款药茶反而会使痰液更多或出现腹泻症状。

瘦身偏方
吃辣椒减肥结论不科学
    原帖重现:近年来,经常能听到一些关于吃辣椒减肥的说法;商店也常卖一些减肥护肤品,声称含有辣椒素,擦哪里就能减哪里。                                       专家观点:辣椒能减肥的依据是辣椒素能提高人体代谢率,代谢加快了,就不会因堆积过多养分而导致发胖。这个说法的依据虽然没错,但结论却并不科学。辣椒素的确有促进循环的作用,如果将含有辣椒素的护肤品涂在局部皮肤处,如大腿部,可扩张该处微血管,加速皮肤局部代谢,使皮肤发红、发热、发汗而有减肥效果。但是,这样的效果却是不能再次出现的,因为辣椒素接触皮肤时,可迅速刺激并消耗局部神经传递物质,使之无法正常工作,即使再次受到刺激,皮肤也不能再发汗、发热,也就无法达到减肥效果了。而原先因为发汗达到的减肥效果,随着水分的重新补充,又会恢复原状。至于有些人发现,大量吃辣椒能减肥,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辣椒损伤了胃肠黏膜,影响了食物的吸收所致。

抗癌偏方
喝五行蔬菜汤抗癌简直是无稽之谈
    原帖重现:据一些商家宣传,目前日本正盛行喝五行蔬菜汤。发明者是日本细胞学博士立石和先生,他从1500种食物中找出5种蔬菜,用于熬汤,能有效抑制癌症,为生命注入活力和元气。这5种蔬菜是萝卜叶(青)、胡萝卜(红)、牛蒡(黄)、白萝卜(白)、香菇(黑),分别代表木、火、土、金、水五行,其方法很简单:取白萝卜、牛蒡各1/4根,白萝卜叶1/4丛,胡萝卜1/2根,香菇1~2枚,洗净切成大块,加入菜量3倍的水,以大火烧开后,小火煮1~2小时即可食用。 
    专家观点:部分食物虽含有一定的抗癌治癌成分,但要起到治疗效果,需要达到足够的剂量,而普通食物中的治疗癌症的药用剂量极低,所以现代制药工艺才有“萃取”、“浓缩”等方法。因此,五行蔬菜汤没有药用价值,只能算是普通养生汤水,说能治癌更是无稽之谈。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2月24日第6版“健康谎言大盘点*偏方”

阿司匹林与急救的是是非非

    相信不少人都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过这个段子:“有人因心梗而逝,因无知在心痛或不舒服时躺下休息,一躺就没有能再醒来。40岁以上的朋友们一定要记住:在睡眠时如果心脏病突发,剧烈胸痛足以把人从沉睡中痛醒,立刻口含三颗阿司匹林嚼碎了咽下去,接着立刻联络急救中心,然后坐在椅子或者沙发上静候援助,千万别躺下!”您或许不知道,这可是个大谣言。
    流言:有心脏病的朋友,尤其是患有心绞痛、冠心病的朋友们,可以随身备一小瓶阿司匹林,当遇到心绞痛突然发作时(胸闷、胸痛如压榨,剧烈如绞),可以立刻口服几片阿司匹林,以争取急救时间。
    真相:这个“方子”会被热传,“出处”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在做介入手术时要提前嚼服3颗(300毫克)阿司匹林,以保证1~2小时过后,手术时血液稀释达到很理想的状态,以减少手术中出现血栓的风险。
    阿司匹林是冠心病、缺血性脑中风等疾病的常用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阿司匹林虽能有效防止血栓形成,但对心肌梗塞并没有急救效果,并非心梗、心绞痛等疾病的急救药物。
    在突发心脏病时,要求急救药起效时间短,往往需要在服用后数分钟即起效。而阿司匹林通常需要1~2小时才能起效,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急救作用,还谈不上是救命药。
    在突发冠心病、心绞痛的情况下,还是建议患者服用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不主张使用阿司匹林,因为药效不同。速效救心丸本身脂溶性很高,能达到“药物快速入血”的效果,在1~3分钟内起效,3~5分钟达到最强的效果。遇到突发情况时,舌下含服5粒速效救心丸,能快速起到急救作用。如果患者原本有冠心病病史,在刚刚开始感觉不舒服时,可先服用阿司匹林,躺下休息一会儿,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的话,赶紧再吃救心丸。如果患者一发病就很重,比如直接倒地,此时服用阿司匹林不能起到急救的效果。
    此外,“心脏病发作时千万别躺下”也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服药后没有体位的要求,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宜平卧。因为急性心衰患者平卧会加大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前负荷,使得心脏负担加重,所以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会觉得坐着比较舒服。
    对于尚未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但有易患危险因素的人群来说,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非常重要。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腹型肥胖、吸烟、缺乏运动、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一级家属在男<55岁、女<65岁之前发病)等。当男性>40岁并有两项或两项以上上述危险因素,或者是>50岁并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上述危险因素;女性>50岁并有两项或两项以上上述危险因素,或者是>60岁并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上述危险因素时,就应服用阿司匹林积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这些人群必须每天服用阿司匹林。
    如果没有禁忌症,阿司匹林需要终身服用。对于患有消化道疾病(如溃疡病)的患者来说,应用阿司匹林时需谨慎并向医生咨询。在药物方面,首选肠溶片,因为非肠溶片如普通阿司匹林或泡腾片是在胃内即时溶解,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而肠溶片只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下才溶解。肠溶片的质量也很重要。质优的肠溶片在胃内完全不溶解,质差的即使符合标准,在胃内仍然会有少量溶解。其次是服药时间,如果是肠溶片,最好在饭前服用,药物会迅速进入肠道。再者是服用剂量,这也很重要,每天100(75~150)毫克是合适的剂量,剂量过高副作用会增加,过低则不能产生治疗效果。
本报综合报道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2月24日第5版“健康谎言大盘点*用药”

体质不分酸碱——
酸性体质 彻头彻尾的谎言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的说法,网上也有很多纠正酸性体质的方法,甚至很多药店或者保健品店也会向大家推荐一些改善酸性体质的保健品。但也有人表示,“酸性体质说”是骗人的伪科学,那真相究竟如何呢?
    流言: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体液偏酸会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易患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有研究表明,癌症不能在弱碱性的人体中形成,只能在酸性体质中形成。不管是容易疲劳、脸上长痘、头疼脑热、失眠多梦,还是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是癌症,都和人的体液偏酸有关,只有身体呈弱碱性才是健康的,而酸化比较明显的话,还会导致酸中毒。赶快多吃菜,少吃肉,把体质改造成碱性吧!
    真相: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酸性体质”、“碱性体质”的论述。
    人体有很多种体液,如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还有分泌的各种消化液、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不胜枚举。这些液体各有各的酸碱度,并非都是偏碱性才好。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但胃液需要保持强酸性,才能起到正常的消化作用。如果发生呕吐现象,大量的胃酸排出体外,反倒会引起轻度碱中毒,这就是呕吐后会感觉头晕的原因。其次是皮肤,处于弱酸性的皮肤更不容易滋生细菌。女性阴道最理想的环境也是酸性的,一旦pH值大于4.5,就会引发炎症。除此之外,正常人的尿液也是呈酸性的。肾脏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体内的酸性物质从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一个人的尿液呈碱性,反倒是不健康的。
癌症与酸性确实能扯上一点关系,但并不是“酸性体质”诱发了肿瘤,而是肿瘤的生长会导致实体瘤周边的微环境变酸。科学研究发现,实体肿瘤周围微环境的pH值,的确比正常组织和器官要低。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快,而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往往跟不上肿瘤细胞快速扩增的脚步,供应的氧气和养料不足。肿瘤细胞总是处于缺氧和缺养料的微环境中生长,新陈代谢过程也与正常细胞不同,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使得肿瘤组织周边的组织液pH值降低。然而,肿瘤细胞内部的pH值却是与正常细胞相同的。
    而酸中毒一般是某种疾病的并发症,病因也复杂多样。比如代谢性酸中毒可由腹膜炎、休克、高热、腹泻、肠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引起,而呼吸性酸中毒则可由脑膜炎、血栓、脊髓灰质炎、支气管哮喘以及广泛性肺疾病引起,另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人体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含酸的代谢产物(碳酸、乳酸等)和碱性代谢产物,但人体有三个调节系统可以进行酸碱平衡,肾脏可以通过尿液排掉多余的有机酸,呼吸会快速排掉很多酸性成分,体液也会中和酸碱平衡,因此正常生物体的体液酸碱度总是稳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所以人的体质不会是酸性的。如果你没有这些严重的疾病,就不用担心自己是所谓的“酸性体质”。
本报综合报道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2月24日第4版“健康谎言大盘点*疾病”

曾经误导你的那些生活常识
    生活中,由于一些网络观点的影响,很多不适合的生活习惯,都被人们当做金科玉律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有些是完全起不到作用,有些做法则会起到反作用。本期,就为大家总结一下生活中流传最广泛的一些谣言,并对此进行科学纠偏。

减少电脑辐射? 
摆仙人掌和洗脸是唬人的
    不少媒体在提及“防止电脑辐射”时,都会扯上“洗脸”和“仙人掌”,还有不少“健康养生大师”也把这两条收录到自己的语录里。可是,即便科学家在专业论文库搜索相关内容时,却发现没有任何论文可以支持这两种说法。
    福岛大爆炸后,其中关于核武器防护的部分出现过这样的描述:核爆炸后,首先要局部消除人体暴露部位的放射性物质。用干毛巾擦拭的消除率为65%以上,湿毛巾擦拭的消除率可达90%。用水洗脸,效果更好。其次要用水冲洗全身,全身洗消的消除率在95%以上。”
    制造这一流言的人很可能不了解核辐射与电磁辐射之间的差别,并移用了上述“消毒方式”:既然原子弹爆炸后的核物质都可以清洗,那么用完电脑后,人脸上估计多少也会有电磁颗粒吧?当然要洗脸了。还好专家没有参考“全身洗”那一条,让大家每次用完电脑后都要去洗个澡,要不网吧都要安装浴室了。
    电脑旁边放仙人掌又是咋回事呢?这可能是人们对仙人掌特性的美好寄托:生命力顽强、足以应付沙漠的严苛环境——也就是说,仙人掌有很强的抗紫外线辐射的能力,那么仙人掌估计也许可能很有可能多少也可以抵抗电脑的辐射吧?但事实并非如此。
电磁波是怎么回事?
    电磁波是一种物质,但是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实际存在,但看不见(除了可见光部分)摸不着,只可以用仪器探测。电磁波也不会产生像灰尘一样的微粒落到人身上。它的“微粒”是光子,永远以光速运动,不会静止的,当然就不会落到人的身上并且停在那儿。
脸上其实没有电磁颗粒
    原子弹爆炸之后,每一个小碎片甚至每一个小微粒都是一个辐射产生的源头,所以一定要把它们洗掉。电脑的电磁辐射则主要来源于电脑里的各种电路,并不会产生类似放射性物质小微粒的东西。坐在电脑前,把电脑打开,身体就会开始接受到电磁辐射,把电脑关闭以后,电磁辐射也就立刻停止了,脸上不会有“残余的微粒”,也就没有必要洗掉了。传统显示器会则因为静电而吸附一些灰尘,但这些灰尘本身不会产生电磁辐射。
    对于液晶显示器,它的辐射和一个小灯管的辐射没有什么差别,本质上说,液晶屏幕的辐射是完全没必要担心的。此外,一台电脑摆在那里,向各个方向发射的电磁辐射或者电磁波的强弱主要是由电脑本身决定的,仙人掌也无法屏蔽或者吸附。
辐射远小于手机待机
    最后,电磁波里比可见光能量高的部分(伽马射线或紫外线)确实可能诱发癌症。但比可见光能量低的电脑辐射则远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需要达到很高的强度才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中国计量科学院曾经对电脑的各个部件做过一次电磁辐射大小的测试,结果电脑各部分的电磁辐射值都小于手机待机时的辐射值。所以即使在没有任何防护条件下使用电脑,电脑辐射影响健康的可能性都是极低的。
    所以,用完电脑后,洗脸最多可以缓解一下长时间盯着电脑的面部肌肉疲劳,仙人掌也就绿化一下房间吧。



每天梳头一百下?不适合油性发质
    我们都听过勤梳头有益头皮健康的说法,甚至还建议大家用牛角梳子或木质梳子,每天梳头一百下。实际情况是,太常梳头确实会刺激头皮上的皮脂腺,但是如果本来就是油性发质的人,那就应该要尽量避免梳头了,因为会让原本“油汪汪”的头皮表面更加“油光可鉴”。而属于干性的头发,这一方法比较适合,会使头发更滑亮、坚韧。每天梳头100下对于长头发的人特别值得推荐,而且要梳到发尾,不过只能用天然鬃毛制成的梳子来梳头;对于短头发的人则不适合,因为缓冲力小,这样做容易过度刺激毛囊,伤及头皮。




手机、抹布  比厕所更不卫生
    传统观念认为,厕所是家里最脏的地方。但是,实际情况是,经常用水清洗的厕所比人们刻板印象中的干净多了。家庭细菌研究专家发现,家中大多数细菌都躲在冰箱内壁的排水管内,抹布上的细菌量也比厕所多。陕西省疾控中心曾进行做随机调查,检测结果让大家触目惊心:平均每一块抹布含细菌总数过亿,真菌总数超千万。除此之外,手机键盘处和智能手机的显示屏,细菌也并不比厕所少,键盘所隐藏着大量的病菌,竟然是坐便器上的400倍。
    对于这几处地方,大家可要做好清洁工作。
    在日常清洁处理中,可采用一些简便易行的消毒措施,每日进行。如清洁后煮沸30分钟消毒,水中可以加少许苏打粉;或者清洁后,将抹布在浸湿的情况下置于微波炉中,大火加热2到3分钟;也可以在清洁后,用84消毒液或其他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无论用以上的哪种方法对抹布进行消毒,消毒后都应该及时的晾干或烘干,最好是以干燥的状态存放。
    清洗手机键盘时,先用废旧牙刷将键盘缝隙处的灰尘扫出来,再使用专门的手机清洁剂或较干的酒精棉擦拭即可。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2月24日第2版“健康谎言大盘点*生活”

常搓尾骨防治老年人便秘

    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肠蠕动缓慢,发生便秘的几率较高。防治便秘,除了调整饮食外,还可以经常揉搓尾骨,会收到满意的效果。搓尾骨能刺激肛门周围神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有防治脱肛及预防痔疮复发的作用,对老年习惯性便秘也有一定的疗效。搓尾骨可在每天临睡前进行,具体方法如下:端坐床上,双手半握拳,以手背从上到下推擦尾骨50次;再用双手中指及无名指指腹,在骶骨至尾骨部位上下摩擦30次左右;最后用手掌轻轻摩擦20次,至皮肤略感发热为止。
    需要注意的是,搓尾骨时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搓伤皮肤。如果便秘严重,要去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胡安仁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2月17日第4版“家庭医生”

喷嚏打不好 也会惹祸端

    进入冬季以来,许多人都会因为吸入冷空气,出现了打喷嚏的现象,医生提醒人们,打喷嚏也应掌握方法。因为有时强烈的喷嚏还会引起其他疾病:一是引起头、颈、胸部血管内压力骤然增高,引起血管破裂。二是因中耳内压力骤增,从而引起鼓膜破裂。三是因强烈反射性的腰肌收缩运动,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等。
    提醒大家,在打喷嚏时,特别是老年人在出现一些打喷嚏的先兆症状时,应尽量改坐为站位,改睡位为坐位。二要注意调整力量。人为地使头颈部肌肉或腰部肌肉处于收缩状态,促使机体产生一种抵抗力,对抗打喷嚏时产生的冲击力。三要注意快速抑制。如果出现连续多次打喷嚏时,用双手食指压迫双鼻翼外的机械压迫法,可迅速抑制喷嚏。
    另外,为防止病菌传染,打喷嚏时要一同捂住鼻子,因为带有病菌的飞沫也会从鼻孔迸出。值得注意的是,将口鼻对着手心打喷嚏也是不卫生的,因为手的触摸范围很大,病菌极易通过公车或电梯扶手、电话等公共设施传播到公共区域。因此如果实在来不及,应该用手背尽量挡住口鼻。
林奇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2月17日第2版“生活锦囊”

手脚冰凉中医推荐“温暖方”

    冬天,很多人都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即使穿再多的衣服,也会觉得冷。对此,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保健科主任王铸说,暖手脚其实也要因人而异,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温暖方”。
阳气虚衰早穿衣
    身体阳气虚衰,就不能很好地温煦人体,特别是处于四肢末端的手脚就更得不到阳气的温煦,因此会出现全身怕冷而手脚尤为严重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应多吃一些性属温热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鸡肉、大蒜、生姜、洋葱、山药、桂圆等,以提高机体耐寒力。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金匮肾气丸,以补肾温阳。
    阳气不足体质差者及老年人,要想手脚保暖,建议比一般人的着装早上一个节气。同时,还应特别做好腿、脚的保暖,因为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会容易暖和一些。
    如果您平时就很怕冷,穿衣服总比别人多,总想离温热的东西近一些,那么您可在午睡时将电暖宝放在关元穴(肚脐下3寸处)上,晚上睡觉时将电暖宝放在涌泉穴(脚心偏上的凹陷处)上,同时配合服用中药附子理中丸,若感觉身体不冷了,就可停药。
气血不足重食疗
    传统医学认为,气血不足的人容易手脚冰凉,现代医学也有类似的观点,因为有研究发现,贫血的人体温比正常人会略低一些,血液中缺铁会更容易怕冷。对于此类人群,手脚保暖最好的方法就是饮食滋补,具体而言,可多吃些阿胶、乌鸡、红枣、枸杞、桂圆等食物。另外,动物肝脏和精瘦肉也是不错的选择。
气血不畅运动热敷
    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身体的阳气淤滞,不能到达手脚,就会出现手脚发凉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的人只是手脚发凉,而身体的躯干部分是不怕冷的。这种情况下应加强运动,尤其是久坐或久站的人,更要多做手足和腰部的运动,以加快血液循环。如果不能经常运动,局部热敷也能加快血液循环。另外,还要注意平时不要穿太紧的衣服,饮食上可多吃一些具有行气活血、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玫瑰花、黄花菜、金橘等。
肠胃偏弱健脾养胃
    最后一类手脚冰凉的人,则与脾胃不和有关,此类手脚冰凉在儿童与少年中较为多见。这种情况,建议最好减少日常零食的进食量,甚至戒除零食,平日饮食以健脾养胃为主,可以多吃一些面食、山药等。
    下面介绍两个任何人都适用的温暖小方,以飨读者。
    姜糖当零食 时常含一片
    按照中医理论,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脾三经,具有解表、祛湿、散寒的功效。日常零食中常备姜糖,工作休息之余含上一两片,对暖手暖脚十分有益。
    花椒水泡泡脚 散寒效果也不错
  用花椒水泡脚,具有温中祛寒的功效。具体方法是:取花椒粒50克,放入布袋中,洗脚盆中加入温热的水后,将花椒袋放入盆内,泡的过程中,不断加入热水,以保持水温。花椒可温中祛湿、散寒活血、疏通经络,对驱赶体内之寒,冬日暖身很有帮助。
王燕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1月21日第7版“中医保健”

进入冬季——
如何让老年人的腿暖起来

支持专家:
薛建国 北京鼓楼中医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田得祥 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教授

    中医常把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腿部酸麻胀痛或沉重发冷,受寒时症状加重的情况统称为“老寒腿”,入冬后患者的症状会明显加重。
“老寒腿”病因在血管
    “人老腿先老”,腿发冷是人体衰老的表现,也是人的一生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现在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生对“老寒腿”病因的认识也有了进步。
全身各个脏器组织都需要营养,而这些营养是靠人体内的动静脉管路来输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主干血管会渐渐发生一些变化,例如内膜增生、脂质沉积、中层钙化等,会造成某些主干血管的狭窄,甚至堵塞,下肢的主要血管亦是常常发生堵塞的部位。下肢血管堵塞就会出现下肢凉、麻、痛等症状,即使休息也不能完全缓解。如果病变继续发展,当堵塞的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时,可出现足趾或整个足部的发黑甚至坏死。
所以说,“老寒腿”不注意防治也是非常危险的。那么,进入冬季,如何才能让老年人的腿暖起来呢?
自我按摩加中医疗法
    自我按摩:端坐在硬板床上,将两腿伸直,双手由大腿根部挤压至脚跟部,再反向挤压至大腿根部,早中晚都可以进行。 
    另外,防治“老寒腿”,还可以采用针灸、中药离子导入、药浴、穴位贴敷等方法,其中,针灸疗法见效较快,可选用血海穴、梁丘穴、阴陵泉穴和足三里穴等穴位,可以用针刺的方法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针刺主要起温经活血、通经活络的作用,艾灸主要起温经散寒的作用。
不要盲目进行锻炼
    很多“老寒腿”患者,愿意做蹲起动作,还有膝关节的扭转动作,其实这些动作对“老寒腿”没有好处,反而会加重软骨损伤。那么,“老寒腿”患者适合做哪些运动呢? 
    高抬腿:除了散步,“老寒腿”患者还可以做一些高抬腿动作,就是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做抬腿动作,一次做15~20下,连续做3组,每天做两回到三回。
甩腿蹬腿:一手扶墙或树,抬起一条腿前后甩动。也可以仰卧在硬板床上,两腿做蹬腿动作,都能使下肢关节肌肉得到锻炼。 
科学的腿部保暖方法 
    1.用红外线取暖器照射局部。 
    2.取食盐250克、小茴香60克,放入锅内炒热,用布包好,待温度适宜时,热熨患肢。 
    3.将水烧开,先用热气熏,待温度适宜时,以热水泡洗腿部。 
    4.取麻黄100克,老艾叶、生姜各60克,煎水熏洗患处,每日1~2次,有散寒、驱风、除湿、通络、活血、止痛等功效。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1月19日第3版“健康焦点”
 
一天放几个屁算正常

    放屁是人体胃肠道通过自主蠕动将肠腔中的污浊气体驱逐“出境”的生理活动,放屁的有无或多少并非小事,它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不仅能反映胃肠疾病与功能,还可能反映机体某些器官是否正常等。
    假如一个人一天不排气,肚子可能就要胀得慌了。正常情况下,在人的消化道里有大约150~200毫升左右的气体,气体排出的途径,要么向上由口冲出成为呃逆(打嗝),要么向下由肛门排出而称之为屁。一般人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每天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放10~18个屁。放屁,是胃肠道功能的信号,男女并没有太大差异,若一个人不放屁,或整天连珠炮似的放个不停,都可能说明身体出了毛病。
    比如说,数日不放屁,不排便,腹痛阵阵,往往是肠道梗阻的征兆;如果屁声连连作响,则可能与消化不良或过多食肉类有关;如果屁声如雷,却不太臭,则大多数是因为贪食含淀粉过多的食物所致。再如老年人及习惯性便秘者,因肠腔缺乏张力,推动力差,食物残渣停留时间长,产气过多,也会导致屁多。
主治医师 康亮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1月19日第3版“健康焦点”

高血压患者吃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风险吗?专家解读——
高血压患者该不该吃阿司匹林


读者咨询
    近日,有读者打电话咨询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某养生节目里有位专家说高血压患者不能吃阿司匹林,否则可能会引发出血。对此,他很是疑惑:之前自己一直在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难道现在真的不能吃了吗?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首要死亡原因,资料显示,我国每13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大量的证据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有研究证实,每天服用100毫克阿司匹林,可以使心肌梗塞发生率降低1/3,脑梗塞发生率下降1/4。
    高血压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是否应该服用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我们就请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专家为您好好梳理一下。

    阿司匹林是传统的解热镇痛药,但在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血小板聚集是动脉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所谓“无血栓,无事件”。所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否需要服用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两类高血压患者需要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孙宁玲教授表示:我国2010版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高血压伴糖尿病、心血管高风险者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毫克/天)进行一级预防。
    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要服用阿司匹林。但是,以下两类高血压患者应该服用阿司匹林:一是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二是5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合并下述任意一个危险因素或疾病(冠心病、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吸烟、肥胖、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高血脂)。
血压太高最好不要服
    值得提醒的是,对血压控制不好的人,要慎用阿司匹林,一般血压在185/110毫米汞柱左右就应避免服用阿司匹林,以防止因血压急剧上升而引起颅内出血。
    因此,有的人会担心服用这种药会出现危险,实际上,所有抗血小板药物都有这样的风险,但只要合理应用,其获益远远大于风险。要知道,高血压患者一旦发生脑中风或心肌梗塞,无论对个人还是家庭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阿司匹林引起的出血主要是胃肠道非致命性出血,而且发生率很低,大约每900人服用一年可能有1例消化道出血。而对于曾患有消化性溃疡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服用阿司匹林前必须明确溃疡不在活动期,并且尽量选择质量较好的肠溶阿司匹林。因为质量优良的肠溶阿司匹林在胃内完全不溶解,可以安全地长期使用。
    所以,对于血压控制良好,又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人来说,是完全可以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来降低风险的。
建议剂量每天75~150毫克
    对于需要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来说,建议每天吃一次,时间在早晨和晚间均可。如果在餐后服用或选用肠溶剂型,能减少胃肠道反应。建议服用的剂量为75~150毫克。剂量过小,不能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剂量过大,则会增加出血风险,而疗效没有增加。
    由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峰时间一般在每天的6~12点,而肠溶阿司匹林在服用后3~4小时血药浓度才能达到高峰,因此,目前认为在每天晚上睡前服用效果最佳。但更重要的是,坚持每天服药。
哪些人不能吃阿司匹林
  1.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和脑溢血者,禁服阿司匹林。
  2.近期内有手术史,特别是做过眼科、内脏、颅脑手术者禁服。
  3.平时有出血倾向者,如牙龈或皮肤出血者,不宜服用。
  4.有哮喘病史,对阿司匹林过敏者不宜服用。
  5.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多有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出血,不宜服用。
    一句话提醒:从实际情况看,多数高血压患者都是需要预防性地服用阿司匹林的,但是为了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每个高血压患者都应把重点放在控制血压、血脂或者血糖上,服用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同时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比服用阿司匹林重要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本报综合报道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1月19日第1版

聪明喝粥最养人
本报特约营养专家: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

    上期我们介绍了秋冬季节适合喝粥养生,本期我们请范志红教授,教我们怎样煮粥更营养。
    喝粥是我国的传统养生方法之一,在现代生活当中,它甚至更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健康饮食方法——因为只要聪明喝粥,既能让胖人减肥,让三高患者控制病情,还能帮助腹泻和消化不良的人恢复健康。
    首先,粥能帮助补充水分,既适合南方汗流浃背的夏天,也适合北方天气干燥的秋冬。煮大米饭的时候,米水比是1:1.2~1.5,也就是说,煮饭时最多是1公斤米加1.5公斤水。然而,煮大米粥的时候,通常米水比为1:8~10,而且这还是比较稠稀的粥。也就是说,粥里的水分含量通常高达90%甚至更高。粥里的水和淀粉结合而存在,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较慢,在人体留存的时间较长。北方人往往深有感受,在干燥的冬天,常喝粥汤有利于补充水分,不易发生口干舌燥的感觉。岭南居民煮粥加盐加鱼肉,与他们气候炎热出汗过多,需要补充盐分和蛋白质有关。
    其次,粥能帮助控制膳食热量,有利控制体重。说到降低能量密度,也和粥的高水分特性密切相关。一碗米饭通常可以煮出4碗粥,甚至更多。与米饭相比,粥体积大而能量密度低。因为有能量的只是大米中的淀粉和蛋白质,水分并不含能量,所以,水分大了,同样重量的食物所含的能量就低。100克大米饭含的能量超过100千卡,而100克稠粥只有30千卡左右。所以,对于要减肥的人来说,喝杂粮豆粥为食,就可以在不感觉饥饿、不减少营养摄入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主食中的能量,轻轻松松地减肥。
    喝粥的第三个好处就是对肠胃比较好,特别是在肠胃功能低下,或者发生肠道感染、腹泻等情况的时候,医生通常推荐喝粥,因为粥容易消化,和其他主食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即便没有胃肠疾病,如果吃了太多的油腻食物和高蛋白食物,人也会觉得身体疲惫,食欲不振,这时候喝两餐粥,就能让胃肠暂时休息一下。
    不过,粥并不等于白米粥。白米粥虽然容易消化,但是营养价值较低。对于糖尿病患者以及需要控制体重的人来说,白粥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胰岛素水平迅速上升,然后血糖水平下降,又会很快重归饥饿。这样对于控制血糖和控制体重都极为不利。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可以用杂粮豆类来煮粥,取其能量密度低的好处,避免消化过快和营养价值低的缺点。
    喝粥能帮助人们实现主食多样化。杂粮豆类虽然营养价值很高,但因为没有经过精制处理,一般质地比较紧密,煮饭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咀嚼起来比较辛苦;而煮粥之后,材料质地柔软,能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相关链接
轻松煮好杂粮豆粥
    虽然大家都知道杂粮豆类有营养,但总有人嫌煮杂粮粥太麻烦。其实如果有电压力锅,这个问题就简单了。直接把各种材料扔进锅里,加相当于原料重量6~10倍的水,然后盖上锅,按下“八宝粥”或“煮粥”的按钮,然后等着程序结束,压力回到常压,打开来吃就可以了。有“杂粮粥”功能的电饭煲也可以做到,只是烹调时间略长一些。有电炖锅也很简单,可以让它小火慢炖两三个小时,然后保温就行了。
    假如这些烹调工具都没有,那么就稍微麻烦一点儿,因为豆子、莲子、燕麦粒、糙米等食材需要提前泡一段时间。一般来说,豆子需要提前泡8~12个小时,杂粮只需泡2~4个小时。为简单起见,直接把各种材料放在容器中,加水没过食材,放冰箱里浸泡一夜就行了(放在冰箱里浸泡食材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细菌超标)。

不同人群喝不同的粥
    经常会有读者问:我放了十几种食材在粥锅里,它们真的适合我吗?会不会有什么互相冲突的地方呢?实际上,各种粮食之间并未发现有什么冲突之处,但它们配合在一起是否好喝,是否适合某个人的具体情况,倒是值得考虑。
    消化不好少吃豆粥 身体虚弱和消化不良的人,容易发生胃堵、胀气等情况,宜少用或不用黄豆、黑豆、绿豆等食材,因为它们消化起来的确比较辛苦,而且容易产气。其他杂豆占杂粮粥原料的比例不超过三分之一。如果有腹泻或便溏的情况,宜多用对肠道刺激非常小的糯米、大黄米、小米、山药、莲子等容易消化的食材。烹调之前最好经过8小时以上的充分浸泡,这样杂粮豆类煮后就会更加柔软,容易消化。
    高糖高脂宜喝谷豆混合粥 糖尿病人、高血脂患者的杂粮豆粥则相反。为了严格控制餐后血糖反应,必须使用一半以上的杂豆原料,包括红小豆、绿豆、芸豆、豌豆、蚕豆、鹰嘴豆、小扁豆等,因为按照同样淀粉含量相比,它们的餐后血糖反应特别低,多在30以下。花生、芝麻、莲子、百合等也都是低血糖反应食材。不要加入糯米、白米、大黄米、黏小米这类血糖反应过高的食材,少加枣和葡萄干等甜味食材,更不要加糖。宜用燕麦、大麦来增加黏稠感,因为它们富含有利于控制血脂和血糖的beta-葡聚糖,餐后血糖反应较低。
    研究数据表明,单喝大米粥时,血糖指数较高,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更适合喝加入豆类的谷豆混合粥。
    减肥者喝粥不宜太软烂 减肥者和三高患者的杂粮豆粥,需要增加一点咀嚼口感,这样才有更低的血糖反应和更高的饱腹感。豆子可以泡得时间短一些,杂粮可以不浸泡,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当中,让粥的质地不过于软烂。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1月14日第8版“营养课堂”

百病生于气

慕狄
    周瑜应该感谢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气死了他。假如诸葛亮当时口下留情,把他气个半死不活,那可就惨了。莫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恐怕他也只能流着哈喇子、歪着嘴,半傻不呆地虚度后半生了。
    当然,这是玩笑。但决不可小瞧生气对人身的伤害。如《甄嬛传》中的皇上就被气死了,《疯狂的赛车》中的教练就被气残了。这就是气性大的结局,非死即残。倘以为这是故事,不妨到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转一圈儿,就会发现这些都是真的。
    中医有句话——百病生于气。现今人们理解,就是生气能导致很多种疾病。《黄帝内经》讲:“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本意为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脏腑经脉气机失调有关。这也就是为啥有人一生气“咔”脑血管崩了,有人一惊吓“嘎”抽了,有人因为高兴笑着笑着笑死了,还有的人因为发愁想不开吃不进饭。可见所有不良情绪都能导致疾病,远远不止生气。
    可如何才能不生气呢?对此,我们不妨学一学千年的一段对话,请两位禅僧为我们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开示。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说白了,就是看开点儿,消消气儿,毕竟与健康比起来,神马都是浮云。


本期主题策划:生气与疾病
当心!人都是被“气”死的 
    编者的话:网上有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花是浇死的,鱼是撑死的,人是气死的。经常自己找气生的人,如林黛玉,一般活20~50岁;经常受别人气的人,叫佣人,一般活50~60岁; 经常自我生气,也常气别人的人,叫俗人,如普通百姓,一般活70~80岁;从不气别人,自己也不生气,叫真人,如孙思邈、张学良,一般能活100岁以上!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生气真的会对人的健康造成直接伤害,只是体现得不那么明显,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因此,人们往往忽视了生气的危害,其实很多疾病都是生气引发的,中医自古就有“百病生于气”的说法。
    为此,我们采访了多方专家,请他们就如何防治生气引发的疾病,如何释放生气带来的负面情绪,为您出谋划策。

“百病生于气”的科学道理——
深度解读:生气与各类疾病

受访专家:
庞琳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主治医师
本报记者 边嘉铭
    如果告诉您生气不仅会气坏肝,还会气坏胃,甚至诱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您还会为了生活中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吗?下面,我们请医生告诉您,生气具体会引发哪些疾病。
生气时身体会释放毒素
    中医认为“大怒伤肝”、“怒则气上”,生气动怒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使气机升降紊乱,气血运行失于流畅,引发各种疾病,严重时则会导致“气死人”的事情发生。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研究表明,人在生气时会分泌大量毒素,因此,动辄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爱尔马把人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爱尔马分析认为,生气时人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比任何时候都复杂,都更具毒性。
    生气时,人体处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状态,释放出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使人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表现,极易诱发心脏病、脑溢血等后果严重的疾病,伤害循环系统;生气时,人们呼吸急促,可引起气逆、咳嗽等,伤害呼吸系统;生气时,人常觉得“气饱了”,没有胃口,易诱发胃与十二指肠溃疡,伤害消化系统……
生气易患消化系统疾病
    以前,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报道:一名足球运动员受到教练的一顿无理斥责后,敢怒不敢言,引起剧烈胃痛发作,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后来,在一名心理学家的指导下,将足球当成教练员的脑袋,狠踢一通,使压抑在心头的怒火发泄出来,结果胃痛不药而愈。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胃溃疡患者往往具有这样的性格特征,竞争性强而过于自我克制;或被动、顺从、不善于交往,常有某种矛盾心理。具有这样性格的人,往往存在紧张、压抑、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使情感反应被阻断,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肠中的血液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食欲变差,严重时会导致胃溃疡。
鉴于胃病与情绪、性格密切相关,医学界已把消化性溃疡列为心身疾病。
【应对措施】
    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切莫忽视心理治疗,病人自己要学会对不良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逐步培养起积极、乐观、豁达、平静的心理状态,以利于消化性溃疡的康复。同时,平时不妨多按摩胃部,以缓解不适。
生气“气”出来的糖尿病
    张大爷有个儿子,今年30多岁了,整天不学无术,在社会上四处闲逛,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让张大爷操碎了心。前些天因为拦路抢劫而入狱,张大爷听到这个消息时如晴天霹雳,当即晕倒。后来一段时间张大爷觉得浑身乏力,到医院一检查,张大爷得了糖尿病,医生说张大爷的糖尿病和生气有很大关系。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发现: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原因,也就是说,生气也能“气”出糖尿病来。如果不良心理因素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最终被固定下来,导致糖尿病。因此,医学上已把糖尿病归属于身心疾病范畴。
【应对措施】
    人们应当认识到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危害,把控制不良情绪作为预防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一个重要措施。
    此外,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及适量的体育运动,也有助于改善心情,预防疾病。当焦虑、抑郁等情绪难以排解时,应及时找专科大夫就诊,避免病情加重。
“气愤不平”引起高血压
    一位40岁的商场营业员,在一次与顾客发生争执遭投诉后被扣罚奖金,气愤不平。夜间突发胸闷、心慌、胸痛和头痛,去医院急诊发现有心脏病和高血压(180/110毫米汞柱),经吸氧、输液等处理后症状缓解,心率、血压恢复正常。但第二天晚上,前日夜间的症状再次出现,又去就诊,如此发作持续了一个星期。
    人的心与身是密切相关的整体,身体上的疾病可以影响心理,心理因素也可影响身体。例如,生气、紧张、恐惧时会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出冷汗,甚至全身发抖,血压升高等,这种现象称为心理生理反应,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躯体的损害,引起心脏、血管、胃肠、脑等内脏的病变。因此,说高血压是“气”出来的,是有科学道理的。
   【应对措施】
    要学会“制怒”,要善于把思维从对不满的人和事上及时转移开,一时的感情冲动过后要认真总结,引以为戒。
当心生气易得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心脏自身工作能力不足,进而导致心律不齐、胸闷、心痛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心肌梗塞。曾经有个“老鼠愤怒实验”,研究人员对关在铁笼里的大白鼠进行电击,一天两次,每次10分钟。不久之后发现,老鼠的冠状动脉主干内径明显缩小,每分钟通过冠状动脉的血液明显下降。这证明了愤怒情绪是冠心病发生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动脉管壁内有肌肉,而动脉管壁内的肌肉受人体交感神经指挥。在一个人愤怒的时候,脑垂体会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使肾上腺素分泌。而过量的肾上腺素进入血液后会造成肌肉紧张、瞳孔扩大、呼吸急促、血压增高,全身动脉管壁的肌肉会收缩,每分钟通过冠状动脉的血液就会减少,这就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原因。
【应对措施】
    有个成语叫“心平气和”,就是讲心与气相关,这也正是防治冠心病的方法。平时应尽量保持微笑,并回忆愉快的事,可以令心脏跳动恢复节奏,血液流动趋于均匀。 
长期生气要谨防癌变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具有很多诱发因素,但总体来说,和人的内在机能紊乱有关,情绪和个性是其中很重要的环节。不良情绪为什么能致癌?国外很早就认为敏感、抑郁、多疑、厌世是癌症的催化剂,其可能机理是抑郁大大削弱了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机能处于低质量运行状态,当细胞突变时不易自我清除。比如有些女性癌症患者爱较真,性格内向,爱生气又不擅表达,导致植物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长期处于高度亢奋和紧张状态,反复刺激,造成靶器官,如乳腺和卵巢受伤。而很多优秀男性拼命工作、压抑自我,患胃癌与胰腺癌的较多,因为消化系统是情绪的晴雨表,很易受损。
    【应对措施】
    生气是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情绪,但不是说人只要生气就会得癌。两口子吵架、被领导批评,是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不同的人对此反应不一样。如果你觉得生活中让你生气的事像道坎一样,怎么也迈不过去了,思想钻了牛角尖,而且抑郁的心态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到一两年以上,就要小心了。
生气容易引发哮喘
    王**今年29岁,前两天与丈夫吵架后哮喘发作,出现过度换气、精神紧张等症状,应用谷维素、安定治疗后症状缓解,这属于心因性哮喘。早在19世纪,人们就注意到精神因素可以诱发哮喘,这些精神因素以生气、愤怒、恐惧、抑郁和焦虑多见。
心因性哮喘发作时,病人常表现为不停地过度换气,常伴有恐惧、焦虑、躁动不安和悲观失望等情绪改变,同时还伴有多汗、头晕眼花、食欲减退、手颤、胸闷、气短、心悸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但无哮鸣音、缺氧等表现。本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为精神因素影响大脑皮层而作用于丘脑,导致迷走神经功能亢进,使气道反应性增高所致。
    【应对措施】
    如果哮喘是因心理因素诱发或加剧,除常规治疗外,还应解决心理问题,否则难以控制哮喘病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暗示疗法、疏导疗法、家庭治疗、系统脱敏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催眠疗法及认知重建等。适当给予安慰剂或配合应用调节植物神经(谷维素、维生素B1)、镇静催眠(安定)及抗抑郁(多虑平、阿米替林)等药物治疗,疗效更佳。  
经常生气当心患甲亢
    甲亢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候群,以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眼突、手颤、胫部血管杂音等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调查显示,经常生气的人患甲亢的几率较高,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生气能引起甲亢。这是因为生气会令内分泌系统紊乱,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久而久之引发甲亢。
【应对措施】
    坐下,放松,闭眼,做深呼吸,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女人生气会得哪些病
    生气往往会伤肝,肝经循行两胁,肝气不舒、气滞血淤、经脉运行不畅与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甚至乳腺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有些30岁左右的女性平素性格内向、抑郁,有了不愉快的事情或有一些想法的时候,往往不能通过向他人倾诉、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来排解,减轻压力。长期的压抑导致肝气郁结、经脉气机不利,经前出现周期性的乳房胀痛、头痛、失眠、情绪波动易激惹等,甚至出现闭经、崩漏或更年期提早到来。更有甚者可因肝气郁结发生良恶性肿瘤等严重后果。
   【应对措施】
    这些症状及疾病的发生都与人的情绪变化有关,当我们为一些生活中的琐事生气,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时,要想到生气带来的伤害,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而且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我们要退一步海阔天空,保持一个健康、愉快的心态,以维护我们的身心健康。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1月14日第1、2版“特别策划”

茶枯水洗头 去屑又护发

    我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人。4年前,我因头皮瘙痒而经常搔抓,衣领上时常落满雪白的头皮屑,十分难看。为此,我去医院皮肤科看过,医生说是患上了脂溢性皮炎,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良方,让我用复方酮康唑洗剂治疗,并叮嘱治疗期间限制多糖、多脂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搔抓;起居有规律。
    说实话,复方酮康唑洗剂效果挺好,没用几天,头皮就不痒了,头皮屑也没有了。但美中不足的是,不能停药,一停药头皮屑就又会出现,只有长期使用才能维持疗效。复方酮康唑洗剂是抗真菌药,长期使用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我心想,要是有绿色环保的洗发香波就好了。
    一次出差,我来到景色秀美的瑶乡,信步登上瑶山,满眼望去山上栽满了山茶树,树上结满了累累的果实。一位随行的当地朋友说:“山茶子是瑶山的宝贝,除了榨油食用外,还可入药。”听说山茶子可入药,我就来了兴趣问个究竟。朋友说:“山茶子榨油剩下的茶枯,可用来治疗皮肤病,如阴囊湿疹、脂溢性皮炎等,煎水洗即可。”听说茶枯有这么好的效果,我就让朋友带我去山里的榨油坊,买了一大堆茶枯。
    在治疗之前,为了慎重起见,我特意去请教了一位老中医。他听说我的来意后,热情地给我解疑释惑。老中医说:“古时候没有什么洗发香波,茶枯水就是当时最好的洗发香波。瑶家女性喜欢将长长的头发盘在头上,你见过哪个不是头发漂漂亮亮的?她们养护头发的奥秘就是长年累月地用茶枯水洗头发。”听了老中医的介绍,我对茶枯水的功效更加肯定了,便开始用茶枯水来洗头,没想到洗了几次之后,头皮屑的烦恼就离我远去了。
    具体方法是:每次使用时取茶枯50克左右,用纱布袋包好,放入沸水中煮10分钟左右或放在刚烧开的水中浸泡,至水变成茶褐色即可,待温度适宜时,用手拿着布包反复揉搓,使茶枯里面的成分尽快散发出来。洗发时,水温可以适当高一些,尽量让头发多浸泡在茶枯水里,这样有利于茶枯中的有效成分更快地进入到头发中,也可以拿着布包在头上擦拭,适当按摩,最后再洗净,每周洗头2次。
    专家点评
    中医认为,茶枯味辛苦涩,有小毒,具有除湿杀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皮肤病及跌打损伤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茶枯含有茶皂素、蛋白质、天然茶油等,长期使用不仅有止屑、止痒、去油、杀菌、修复受损发质的功效,还有明显的乌发生发作用,是大自然最佳的清洁剂之一。
林中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1月12日第5版“验方集锦”

应对孩子冬季咳嗽小妙招
    要问孩子冬天最容易生什么病,恐怕大多数父母都会觉得是咳嗽。不错,但咳嗽分为多种,如风热咳嗽、风寒咳嗽、食积咳嗽、干咳等,而孩子冬季咳嗽最常见的是风寒咳嗽。河南省中医院吕沛宛主治医师说,风寒咳嗽很容易判断,那就是孩子受凉了,典型症状就是流清水样鼻涕、咳痰清稀、痰白、舌苔白。
小方法止咳 好使
    生姜汁擦背 取生姜榨汁,加入温开水,生姜汁与温水的比例是1:1(主要是因为孩子皮肤嫩)。擦孩子上背部周围的皮肤,背部有肺俞穴、大椎穴、风门穴等穴位,这些穴位有补益肺气、宣散风寒的作用。姜的作用是温肺化饮。因此,用生姜汁擦背可温宣肺气、疏散风寒。如背部皮肤发红,孩子哭闹,要及时用温水擦干净。频率视孩子背部皮肤反应而定,至少3天1次,当然如果一次好了就可以不用了。切记,每次擦后都要用温开水清洗干净。注意,这个方法仅适用于1岁以后的孩子。
    热水袋热敷 找一个大号热水袋,装入60℃~70℃的热水,包上毛巾,以不烫孩子皮肤为度。放入被窝,让孩子躺在热水袋上,以背部整体都在热水袋上为佳,盖好被子,这样肺部一暖,寒气就不会聚在肺部,会宣发出来,出点汗,就会觉得咳嗽减轻了,这个方法不痛不痒很舒服,很适合孩子用。
推拿止咳 安全
    逆运内八卦穴 部位:以宝宝手掌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此圆为内八卦穴。手法:四指在掌心逆时针方向自然画圈。运内八卦穴能够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既能宣肺止咳化痰,又能健脾消食行滞,对脾、肺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平肝清肺穴 肝经穴:掌心向上,宝宝食指指尖到指根处。肺经穴:掌心向上,宝宝无名指指尖到指根处。手法:用手掌握住宝宝其余三根手指,露出食指与无名指,用中指与无名指轻轻从指根部推到指尖。
    推后背 双手拇指面着力,沿孩子后背两肩胛骨内侧缘呈八字形向两边分推,然后单掌横放于后背,五指略分,顺着肋间隙横擦数次,或轻揉肺俞穴。
冷天搓大椎 温阳 
    天冷孩子容易受到寒气侵袭,建议家长经常给孩子搓搓大椎穴。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这里是人体所有阳经会聚之处,阳气聚集。用手掌搓热颈后的大椎穴,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度,可帮助振奋阳气,抗御外邪。洗热水澡时用热水多冲冲这个部位,哪怕是用热气腾腾的毛巾捂捂大椎穴,也有抵御寒气的效果。
河南省中医院 李尤佳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1月12日第4版“家庭医生”

吃凉拌凉薯降压又解酒

    说起凉薯恐怕无人不知。凉薯的块根肥大呈圆形、圆锥形,像一个个小萝卜。凉薯肉质洁白、无核、脆嫩多汁。可生吃、熟吃,或腌酸吃。生吃具有清凉除热、生津止渴的功效。另外,它还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若胃口不大,一个凉薯可以吃2~3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凉薯营养丰富,不仅富含糖分和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十几年前的一个秋天,年过四旬的我在一次体检时发现自己患上了高血压。医生给开了复方罗布麻,每天服3次,每次2片,服用后血压恢复正常,但整天头晕乎乎的,一点儿也不清醒。为此,我特意去看老中医,他询问病情后告诉我,整天头晕是服用药物后引起的副作用,让我每天服用维持量,即每天2片复方罗布麻即可,并建议我吃凉拌凉薯配合治疗。
    具体方法是:取大小适中的凉薯1个,去皮、洗净、切片,用开水烫一遍后,加入少许盐、糖、麻油,一点点味精和醋(最好用镇江香醋),搅匀即可,佐餐食。
    经过调整药物剂量,同时配合食用凉拌凉薯,1个多月后,药物副作用消除,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各种不适荡然无存。从那以后,每年秋季凉薯上市的时候,我都会去买大量的凉薯,生吃或是做凉拌凉薯吃。为了尽可能长时间地吃到凉薯,我将凉薯去皮、切块,稍晾干表面水分,浸入坛内腌酸,等凉薯过季节后,再拿出来吃,每日吃几块,也别有一番滋味。
    另外,凉薯还有很好的解酒作用。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闲暇时亲朋好友聚一聚,免不了喝点小酒,有时一不小心喝高了,千万别着急,可喝1杯凉薯汁(取新鲜凉薯1个,去皮、洗净、切块,放入榨汁机内榨成汁),或喝1碗凉薯小米粥(取小米200克,凉薯100克,白砂糖15克。将凉薯去皮、洗净,切成丁;小米淘净,用冷水稍微浸泡一下,锅中加水1200毫升,将小米放入,用武火煮沸后,放入凉薯丁,改用小火熬至小米熟烂,放入白砂糖调味,再稍焖片刻即可),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
    专家点评
    中医认为,凉薯性凉味甘,入胃经,具有生津止渴、解酒毒、降血压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头痛者;血压升高所致的头昏脑涨、面红目赤、大便干燥者;饮酒过量所致的烦躁口渴者。需要注意的是,因凉薯性寒凉,所以体质偏寒者、受凉容易腹泻者、脾胃虚寒者、大便溏薄者以及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女性寒性痛经以及月经期间不宜食用。
林中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1月5日第5版“验方集锦”

熬夜、抽烟喝酒、不爱喝水、不爱运动……
这些因素让你老得快

    日前,南丹麦大学发表的一份名为《环境因素对衰老影响》的报告显示,心情抑郁和经常暴晒在日光下是让你过早衰老的重要因素,抑郁会让女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3岁半,会让男人们显老2.4岁;在日光下暴晒至少会让你看起来年长了1岁;吸烟让女性的面部看上去增加了6个月的岁月痕迹,男性会增加1年。
    为什么你总比别人老得快一步?纵然是岁月无情,但请仔细想一想,自己平时有没有什么坏习惯,才使皱纹有可乘之机?今天,我们为您总结一下让你比别人老得快的种种因素。
熬夜加快皮肤老化
    晚上11时到凌晨3时是美容的最佳时间,也就是人体的经脉运行到胆、肝的时段。这两个器官如果没有获得充分的休息,就会表现在皮肤上,容易出现皮肤粗糙、脸色偏黄、黑斑、青春痘等问题。对于不习惯早睡的人来说,最迟也要在凌晨1时的养肝时间进入熟睡期。
经常暴晒皮肤会长皱纹
    吸收过量的紫外线坏处多多,轻则令皮肤变黑变粗,重则可导致皮肤癌,而它当然也是皮肤提早老化的罪魁祸首之一。因为阳光直射会直接损伤皮肤深层的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致使面部皮肤变得松弛无光泽,出现皱纹。所以,要养成使用优质防晒品的好习惯。
抽烟喝酒更易老
    尼古丁对皮肤血管有收缩作用,所以吸烟者皮肤出现皱纹的时间要比不吸烟者提前10年。同时,吸烟不只是让眼和嘴周围长出皱纹来,而且,吸烟还会让身体脱水,你吸烟时,毒素会进入你的体内,毒素会扩散,身体会通过肝和肾来分解毒素,而肝和肾会依靠很多水来排毒。所以,吸烟者一定要喝足够量的水。
    而喝酒会减少皮肤中的油脂,促使皮肤脱水,间接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同时,饮酒带来的人体老化效应会使我们的眼白变得混沌起来,这是因为酒精能够升高血压,血压会让我们眼睛里的毛细血管破裂,这样,眼睛就会充血。肤色也是相同的道理,只是肤色的变化是一种长期效应罢了。 
不爱喝水老得快
    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水分摄取不够,会导致油脂分泌量不足,皮肤就很容易脱水,所以每天必须强迫自己喝6~8杯的水,但是不要喝富含咖啡因的饮料。同时,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不喜欢运动衰老快
    适量的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大大降低肌肤衰老的机会。同时,运动还可以清除导致人体衰老的自由基,让人拥有自内而外的年轻状态。
坏情绪让人老得快
    坏情绪不仅仅存在于你的心里,还写在你的脸上。科学研究证实,压力激素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影响皮肤,造成皮肤干燥、老化等问题。
    例如,长时间的烦躁、压抑等情绪会导致压力激素增加,破坏皮肤保持水分的能力,导致皮肤干燥,也会让面部失去光泽。焦虑则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失眠,从而双眼浮肿、眼圈发黑,眼周还可能出现恼人的皱纹。
本报综合报道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0月31日第3版“健康焦点”

糖尿病、胰腺炎、睡眠不好……都有可能是晚餐吃得太多造成的——
您的晚餐吃得合理吗
晚餐早吃能防病  晚餐偏素血脂低  晚餐少吃睡得香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往往忽视了早餐和午餐。早餐胡乱吃一点,甚至不吃,午餐吃点盒饭或工作餐,只有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全家人才会好好地享用一餐,很多人把聚会、应酬也都安排在晚上,晚餐大量进食后运动又少,能量消耗不了都储存在体内,易导致营养过剩和肥胖,还可能使脂肪沉积到动脉血管壁上,导致心血管疾病等很多疾病。

晚餐吃太多的八大危害
    糖尿病 晚餐吃得太饱会刺激胰岛素持续大量分泌,致使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负担过重,如果胰岛B细胞长期持续超负荷工作,特别是中老年人,则会因为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而诱发糖尿病。
    急性胰腺炎 晚餐吃得太多,特别是同时酗酒或高脂肪饮食者,更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并可放射至左腰、左肩和左臂,还常伴有恶心、呕吐,如果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有的人会在睡眠中突发急性胰腺炎并致休克,因无人知晓其发病而不能及时进行抢救,导致死亡。胆道结石、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患者,在晚餐时暴饮暴食则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而猝死。
    胃溃疡及胃癌 晚餐后不久就睡觉,机体大部分组织器官开始进入代谢缓慢的“休整”状态,而胃肠道却被迫处于“紧张工作”的状态。由于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胃中,胃黏膜会大量分泌胃液,容易造成胃黏膜糜烂、溃疡,从而诱发胃癌。
    慢性肠炎及肠癌 晚餐吃得太饱,尤其是食用高蛋白饮食过多,因来不及完全消化,残余的蛋白质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有毒的物质,又由于睡眠时肠道的蠕动很慢,使这些毒素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在其长期刺激下,可诱发慢性肠炎及肠癌。
    冠心病 晚餐吃得太多,常会直接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加上肝脏会将多余的热能转变成胆固醇,致使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并逐渐堆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展成冠心病。吃得太多,还会使血液集中于胃肠道帮助消化吸收而使心脏供血相对不足,导致心绞痛发作。
    睡眠质量不佳 晚餐吃得太多,在睡眠过程中胃肠还在紧张地“加班工作”,这时产生的不良刺激会传导到大脑,使人多梦、失眠或睡眠不深,如果经常如此,则会使人整天昏昏沉沉,出现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肥胖 晚餐吃得过多,饭后人的活动又少,会使血液中的糖、脂肪、氨基酸含量增加,并转化为自身的脂肪,沉积于体内各个部位,久而久之,就会使人发胖。
    新陈代谢紊乱 晚餐吃得太多,尤其是吃很多的鸡、鸭、肉、鱼等,会导致新陈代谢紊乱,让你经常感到乏力、头晕、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也可因免疫力降低而容易感冒、皮肤生疖等。

合理吃晚餐的三大要点
    晚餐早吃能防病 晚餐早吃是医学专家向人们推荐的保健良策。有关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结石的发病率。
    人体的排钙高峰期常在进餐后4~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不断增加,容易沉积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所以,傍晚6点左右吃晚餐比较合适。
    晚餐偏素血脂低 晚餐要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而蛋白质、脂肪类食物吃得越少越好。研究表明,晚餐经常吃荤食的人比吃素者的血脂要高2~3倍。
    晚餐少吃睡得香 与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研究发现,晚餐少吃一点可以让胃肠得到很好的休息,从而发挥镇静安神作用,对失眠者尤为有益。
本报综合报道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0月31日第1版

不只针对糖尿病 全身都受益
动起来 “抖”掉一身病


    22日8时30分,哈尔滨,大雾,可友谊宫剧场里上下两层座无虚席,来自北京的著名健身教育专家赵之心为台下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关注健康的读者们上了生动且实用的一课,详细讲解了通过运动降低血糖,保健养生的知识。
    此次活动(即黑龙江省第二届健康教育科普巡讲暨龙江讲坛?百年养生讲堂)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黑龙江省糖尿病教育学会、哈尔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办。据赵之心透露,他即将推出一套抗糖操在全国推广,并把黑龙江省糖尿病教育学会做为一个实践基地。
    本报哈尔滨群读者“宽容”不但在现场认真记笔记,还把笔记拍成照片放到了群分享里,她向记者表示:“赵老师讲得太好了,我都没听够,回家我一定照着做。等抗糖操编出来,我坚决支持!”那么赵之心老师都讲了些什么呢?我们来分享一下——

●举——
锻炼上肢肌肉 叫醒犯困糖友
    据赵之心介绍,糖尿病患者的肌肉质量都很差,他建议糖尿病患者在矿泉水瓶里灌满沙子,一手握一个,像举哑铃那样,双臂向上伸直高举过头顶,然后恢复原位,反复数次。很多糖尿病人在看电视时,身体像泥一样瘫在沙发里,甚至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坐那就犯困,这个时候就可以举矿泉水瓶,一直举到胳膊有酸痛感即可。这么做不但能锻炼上肢肌肉,让上肢更健硕,对女性来说还可以预防乳腺癌。
●换——
练习食指拇指 防老年痴呆
    “左手是枪(伸直拇指和食指,其余三只握拳),右手是四(拇指握拳,其余四指伸直),然后换过来,一枪打四鸟,即左手是四,右手是枪。”这个动作真难坏了台下好多观众,很多人都做不好。既然做不好,就要加强练习。赵老师说这个动作可以练习食指和拇指,糖尿病患者大脑高糖,容易缺氧,做这个手指练习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
●颠——
脚趾举重 治糖尿病足、腿抽筋
    脚趾意义超出你想象——站直,10只脚趾踩地,脚后跟抬起来,用脚趾支撑体重,脚后跟抬起来,放下,再抬起来再放下。就这么上下颠,可以治疗晚上睡觉腿抽筋、脚趾抽筋。“晚上睡觉爱抽筋的人心脏不好,坚持做一个月,保证半年不抽筋。”赵之心说。并且这么做是给心脏供血的最简单方法,可有效防治糖尿病足,病情严重或者年纪较大的人可以扶着椅子做。
●走——
一步一米 降血糖血脂体重
    “别羡慕小细腿,腹部大、腿细的人都易得糖尿病。”人腿上有很多50%——50%的肌肉,50%的骨骼,50%的神经,50%的血液,12条经络中有6条都在腿上,所以想远离糖尿病必须学会“欺负”两条腿。具体说来就是“走”——第一种方式是大步走,一步一米,迈开步,甩开胳膊向前走。第二种是弓步走,就是在第一种走法的基础上,前腿有一个膝盖弯曲下蹲的动作,稍停顿后再抬起另一条腿向前迈一步,重复膝盖弯曲下蹲的动作。
    接下来,赵之心指出大家要记住两个数字:男2.7尺,女2.4尺,这是标准腰围。什么都可以有,但肚子上的肉不能有,因为胖会得糖尿病。“好吃懒做,吃得好,动得少,就容易有脂肪肝。”说到这,台下都笑了。赵之心提到了暴走妈妈割肝救子的事,提醒大家,想治好脂肪肝、控制体重,散步没有用,必须暴走。每天走10000步,连走3个月,血糖血脂都能降下来。而且晚上行走,还可以遏制第二天早上便秘,有利肠道健康,避免肠道疾病。
●睁——
使劲睁眼闭眼 防治糖尿病眼、白内障
    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并发症最可怕,为了预防糖尿病眼,赵之心教给大家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使劲睁眼,再使劲闭眼。这样做可以让血液瞬间被挤回心脏,再把新鲜血液输送至眼睛。这个动作不但可以预防糖尿病眼,对防治白内障、近视、眼睛干涩也大有益处。
    针对糖尿病人眼睛肿的现象,赵之心也给出了建议:“封油瓶、不吃肉、每天行走一小时,坚持做两周就会康复。”
●伸——
努力张开手指 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旦出现糖尿病关节炎,全身都会疼。这样的患者,以及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可以努力张开双手十指,伸直,停顿一下后再弯曲指关节呈爪状,然后用力握拳。赵之心对本报记者表示,“年轻人因为长期使用鼠标造成的手指疼痛,也可以靠这套动作得到缓解。” 
●抬——
侧平举向前走 10天治好颈椎病
    “颈椎有问题的,10天就能治好”听到这句话,观众都沸腾了,具体怎么做呢?——两臂侧平举(指尖向上),挺胸,向前上方看,手臂向后上方抬起来,走200步。以这样的姿势每天坚持走200步,颈肩都能走好。
●转——
体转运动 ”转走”腰椎疾病
    久坐的人,腰椎都不太好。针对这类人群,可以通过做保健操中的体转运动和体侧运动来锻炼腰部肌肉。双脚开立,双臂侧平举,左转5次,右转5次,轮换,左右各做50次。双脚开立,左手掐腰,右手抬起,越过头顶向左侧下压,每侧5下,轮换,左右各做50下。
●蹲——
扎马步 治骨刺、防膝盖退化
    听了赵之心的课,最深切的体会就是看电视时千万别闲着,要么做体转运动,要么做脚趾举重,还可以扎马步!双手掐腰,脚尖向前,双腿打弯。扎马步是防止膝关节功能退化、治疗骨刺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吸——
洗肺法 远离肺炎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周围,很多逝去的老人是不是临终前都患上了肺炎?——“因病住院,最后多数死于肺炎,关注肺部健康尤为重要。”赵之心介绍。首先,赵老师建议大家按揉胸腺,两根手指按到胸骨最高处。小孩子的胸腺像火柴盒那么大,而过了30岁以后胸腺就开始变小。揉胸、敲胸,可以让胸腺萎缩减慢,避免肺部感染。大家还应该常做扩胸运动,每天早起做100下。保持好胸腺,不仅对肺好,还能防治乳腺癌、乳腺增生。
    针对哈尔滨的大雾,赵之心还教给大家一个清肺运动——晴天在有树有水,空气好的地方,双手掐腰深呼吸,用鼻子吸气,再用嘴把气吐出来,再用鼻子吸,每次做100下。男士周末的时候还可以在山里跑跑步。
    在讲座的最后,赵之心老师提醒大家,要积极用药、合理饮食、心态平衡、适量运动。动起来吧,这样才能“抖”掉一身病!
本报记者 刘佳


专家简介
    赵之心 原北京体育大学教师,2000年经国家体育总局审批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现担任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北京市政府143号折子工程专家组成员、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越野行走运动首席讲师。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湖南卫视作专题科学健身类节目。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0月29日第15版“读者天地”

骨质增生更青睐老年女性——
预防骨质增生:补钙+轻度运动
受访专家 李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五病房主治医师
本报记者 雷雯


    骨质增生又称为增生性骨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是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的一种表现(简称关节退变),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并且近年来有高发的态势。本报记者就骨质增生预防和运动方面的问题,采访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骨科专家。

骨质增生者只能做关节承重少的运动
    李医生介绍,因为骨质增生跟关节退变有关,所以在生活中要尽量减少关节的承重,以免身体骨骼遭受更大的外界压力而加重病情。那么,患有骨质增生的人平时该如何运动呢?李医生推荐大家可以进行游泳和水中慢走。游泳是比较好的有氧运动之一,不但有利于保护关节,更能让身心得到调节。在水中进行运动,膝关节负重小,而活动范围大,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肌腱也能够得到充分的舒展,对骨质增生和其他骨关节疾病患者都适用。
骨质增生更青睐老年女性
    更年期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量流失,以及常年劳损、风寒侵袭等多种因素,容易引发关节变形,进而造成骨质增生。骨质增生有时会让人感到关节疼痛,进而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女性的晚年生活。李医生说,因为骨质增生是由于关节老化所致,所以并没有特别好的预防措施,老年女性可以在生活中注意多补钙。
应对骨质增生要适当减重
    在发现自己患有骨质增生后要及时就医,当关节疼痛发作时,有些人往往会选择随便买块膏药贴上,认为能够止痛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还应避免长期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长期剧烈运动或活动是诱发骨质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对于已出现骨质增生的人群,更应该避免,以免加重关节损伤。还有,患者应适当减轻体重,过重的体重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因此对于体重超标的人来说,适当减轻体重可以避免关节骨质增生恶化。
    李医生提醒大家,在治疗方面,切忌“有痛才治,不痛不治”,发现病情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0月24日第6版“健身养生”

保定一47岁男子因病自锯病腿——
专家解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持专家:
陈宇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日前,保定清苑县一47岁男子因病自锯病腿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医生表示:一般情况下自己锯腿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那么患者的腿就会像干枯的树杈一样,干枯坏死。因为出现闭塞,血液不通,在锯腿时出血量就不会太多,但疼痛感要因人而异。 
    大家都知道脑梗、心梗,难道还有“腿梗”吗?今天我们就带您好好了解一下,危害人们肢体健康的“杀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缺血当心被截肢
    在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都会抱怨腿走路越来越无力,以前走几里地都没有问题,现在走个百八十米就觉得腿酸胀疼痛。平时还会觉得腿脚冰凉、怕冷,在家中,甚至睡觉时也要穿厚袜子保暖。很多人认为这是年龄增长后的自然现象,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其实这种酸痛现象往往预示着一种潜在的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这种疾病的特点是早期起病隐匿,而一旦到了中晚期则会因为肢体重度缺血,造成患肢剧痛甚至坏死,相当一部分的病人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简单地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是下肢动脉血管严重硬化,动脉管腔出现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供应肢体营养的血液无法通过动脉系统顺畅地到达肢体,而出现下肢血液供应不足的一种疾病。而由于下肢动脉病变程度的不同,患者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间歇性跛行是典型症状
    在疾病早期,下肢缺血不重,安静状态下血供基本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可能没有什么感觉。而当患者运动时,下肢所需要的血液量大大增加,患者会出现下肢酸胀疼痛的感觉。休息一段时间后,这种症状可以缓解,但再次运动时仍会出现类似的症状。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症状。
    当下肢缺血继续加重时,即使在安静状态下血供仍不能满足肢体的需要,那就会出现下肢的疼痛。这种疼痛持续而剧烈,在夜晚或气温降低时,由于动脉收缩,血供进一步减少,疼痛会更加严重。很多患者因此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导致身体状态急剧下降,并有可能导致心梗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哪些人容易得这种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基础病理改变是动脉硬化,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也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致病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日益升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吸烟对外周血管的危害极大,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80%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吸烟,而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戒烟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另外,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也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致病因素。

相关链接:
一个最简单的检测方法
    在我们脚背的最高点,偏外侧一点,大约半公分处,大家可以摸到一条动脉,叫足背动脉。正常人足背动脉跳得是非常有力的,而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人,你去摸,可能是模糊不清,甚至是摸不到。
    另外,还有一个检测方法,就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在休息时我们可以去掐自己的腿肚子,或者是向身体方向使劲扳脚面,让小腿肚子的肌肉紧张起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会感觉到疼痛。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0月24日第3版“健康焦点”

“老花眼”们要配上一副好眼镜

    健康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有光学变焦能力,看远看近均没有问题。但步入中年后,眼睛的调节力开始逐渐下降,不能实现看远看近均清晰明了,这时候就是人们常常为之感慨的“老花眼”。
    哈医大附属第四医院视光学门诊主任郑玲教授指出,现在很多中老年朋友仍辛勤工作在第一线,如医生、教师、律师、会计以及各种文案人员,常需要近距离看东西,“雾里看花”的状态让许多中老年人颇感不便。面对看不清楚的电脑屏幕、档案文件、报纸、标签、各种产品说明书时,中老年朋友们常会远远地看,可即便如此仍会看不清楚。
    对此,许多中老年人常会买一副老花镜凑合看,以致常常抱怨自己戴一会儿老花镜就开始头痛、头晕、眼胀,并以为老花眼的人肯定都是这样的。还有一些中老年朋友会戴上一副双光镜,这种镜片上半片看远,下半片看近,一副眼镜就可以满足日常需求。郑玲教授表示,大部分人双眼的屈光度并不一致,而市面上卖的简易老花镜双眼度数是一样的,戴上这样的老花镜,很多时候双眼不能同时看清近处物体,很难保持舒适持久的阅读。而戴上一副适合自己的眼镜,能使阅读变得非常轻松舒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目前一种“渐进多焦点眼镜”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青睐。郑玲主任说,这种眼镜将全程视力屈光度整合到一副镜片上,即在同一只镜片的远用光区和近用光区之间,以屈光度循序渐进的变化方式,从远用度数逐步到近用度数,将远用光区和近用光区有机连接在一起,因此可在一只镜片上同时拥有看远距、中距及近距所需的不同光度,且外观上与普通眼镜几乎毫无二致,可以使眼睛老花的中老年人,仍然能方便地拥有全程视力,甚至舒适到了忘记自己已经“老花”的程度。这种眼镜适合屈光度数在-10.00D~+6.00D之间,散光度数在±2.00D以内的人群。由于这种眼镜有复杂的光学设计,因此需要“量身定制”。
    郑玲主任指出,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需要排除由于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眼部疾患造成的视物模糊后,由有经验的专业验光师给予医学综合验光,包括视远屈光度、远用瞳距、光心、调节力、视近屈光度、瞳高等各项指标,再进行试戴,然后根据各自的阅读需求和习惯制定合适的度数,且需要按验光师的指导练习使用与适应,直到佩戴舒适为止。
衣晓峰 岳金凤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0月22日第4版“家庭医生”

秋冻也要分人,不然真会冻坏人——
详细讲解哪些人不能秋冻


生活实例:
“老慢支”秋冻冻复发
    本想按照“春捂秋冻”的原则进行养生,结果却弄巧成拙冻感冒了。钱女士的母亲今年75岁,是个“老慢支”。这几天,天气明显有些转凉,她也想给母亲多加一件衣服,但母亲却说,秋冻能增强体质。结果发现母亲旧病复发,于是连忙把母亲送到医院。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杨润华表示:所谓“秋冻”是说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而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是一种耐寒锻炼的方式。但是,秋季气温变化大,这种多变的天气会使人产生冷热不均的感觉,不利于一些基础性疾病的控制。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来说,不仅不能“秋冻”,反而还要注意保暖。
那么,哪些人不能“秋冻”呢?

心血管病患者——
易冻出高血压、动脉栓塞
    深秋时节的低温和多风是心脏病的诱发因素。这是因为,人体要抵抗低温,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送到身体内部保存能量,这就会导致血管紧张,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势必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缺氧加重。如果这时候再受冻着凉,就会使心脏的冠状动脉更加缺血、缺氧,造成冠状动脉收缩,附壁血栓或者动脉硬化栓子脱落或破裂,从而阻塞冠脉血流,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所以,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注意保暖。
有胃病的人——
受凉可致胃酸增多、胃出血
    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身体不慎受到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原有胃病的人胃病会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以,秋凉时节,有胃病的人应注意保暖,一旦有疾病复发的征兆,应及时服药治疗。
呼吸道不好的人——
寒冷易引起感冒诱发其他疾病
    对于一些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来说,本身气道的防御功能较差,着凉时身体的抵抗力会大大下降,细菌病毒入侵后易引起感冒、咳嗽,还会引发扁桃体炎和肺炎。哮喘病人对气温、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机体抵抗力差,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有哮喘和支气管炎的病人,主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感冒,因此保暖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要及时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老寒腿”病人——
受寒会使症状加重
    老寒腿病人受寒后症状会加重。老寒腿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受累的关节以膝关节为主,常出现关节疼痛,有时伴有肿胀,上下楼或下蹲时疼痛加剧。老寒腿患者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保暖。
幼儿该“秋冻”吗——
以手和后颈不出汗为度
    天气渐渐转凉,又到了“乱穿衣”的季节。有的妈妈怕冻着宝宝,只要天气稍微一凉爽,就急着为宝宝加衣;有的妈妈则认为要让宝宝“秋冻”,这样才能逐步适应秋日转凉的天气,确保宝宝安然无恙。其实,家长只有正确了解“秋冻”的含义,正确为宝宝增减衣服,才能保证宝宝少生病,健康成长。
    尽管人是恒温动物,体内有一套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但对于小宝宝来说,体温调节功能有待完善,所以不能单纯地强调“冻”。当然,根据中医观点,小儿一般是阳气偏旺之体,如果过暖则会助长阳气而消耗阴液。所以,妈妈也不要过早、过度为宝宝保暖,可以检查一下宝宝的手、后颈,以不出汗为增加衣服的尺度,如果身体出汗反而容易感冒。
阳虚之人——
“秋冻”易致阳气不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汤毅提醒:对于湿热、阴虚体质等有淤热的人群来说,“秋冻”确实很有道理,但对于阳虚体质的人群来说,阳气本来就不足,体内不可能有很多的淤热,所以这部分人在秋季不主张“秋冻”,而要及时增添衣物,甚至要预防性地早一点儿多穿衣服,这样有益于固护阳气。
    (编者注:阳虚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一句话提醒:万事皆有个度,“秋冻”也不例外。秋冻的确有养生方面的效果,但是也并不是一冻到底,当有强冷空气入侵的时候,各地气温会急剧下降,如果这个时候再一味地盲目秋冻的话,就适得其反了,不但起不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反而还容易导致疾病上身,所以提醒大家,在深秋时节,“秋冻”一定要悠着点。
本报综合报道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0月22日第1版

中医专家为您解读“发物”
本报特约专家:廉万营 河南省中医院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便加紧残害开国有功之臣。元帅徐达患上了“发背”(痈疽生于脊背部位),最忌吃鹅肉,朱元璋却别有用心地赏赐徐达肥鹅一只。因为鹅为“发物”,易动火发疮。徐达明知其恶意,但又不敢违抗君主的命令,只好当场吃下。不久,徐达“发背”扩散而亡。
    传说的真实性我们不做深究,但可以看出“发物”一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是许多患者关心的话题。据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刘爱民博士介绍,“发物”是老百姓在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历史文献中记载属于“发物”的有100多种,很多都是人们每天必需的营养品,如果属于“发物”都不能食用,势必导致营养缺乏。仔细研究历史文献后不难发现,“发物”的发现是偶然的,100多种“发物”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随着历史的推进,很多当时被认为是“发物”的东西,在后来的实践中并没有诱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因此这些“发物”渐渐被人们淡忘而成了正常食物。
所谓“发物”,是指容易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的食物。客观地说,“发物”确实存在。但是一种食物对于一种疾病是不是“发物”,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轻重而定,也就是说,需要根据中医辨证结果来确定是不是“发物”。
 “发物”常分为以下几种。
动火“发物”——
    烟、酒、葱、蒜、韭菜、狗肉、羊肉、油炸食物、卤制品等能助热动火,同时火容易耗伤津液,因此有发热口渴、大便秘结等症状的人不宜食用。
动风“发物”——
    虾、蟹、鹅、鸡蛋、椿芽等有动风的作用,因此荨麻疹患者、湿疹患者、中风患者不宜食用。
助湿“发物”——
   饴糖、糯米、猪肉、面食等具有肥甘黏腻之性,因此有湿热、黄疸、痢疾等疾病者不宜食用。
积冷“发物”——
    冬瓜、四季豆、莴笋、柿子等具有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因此脾胃虚弱者要慎用。
动血“发物”——
    白酒、胡椒、羊肉等具有辛热入血、动血伤络、迫血外溢之性,凡是月经过多、皮下出血、尿血等患者不宜食用。
滞气“发物”——
    大豆、芡实、莲子、芋头、红薯等具有滞涩阻气、难以运化之性,因此腹胀、积食者不宜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发物”确有发病的作用,但食用“发物”后不一定都发病,关键在于食物巧妙搭配。比如生痰性“发物”,如牛肉、羊肉,若能与萝卜配合在一起,则有利湿化痰的作用,就可以不发病;动火动血类“发物”,如狗肉、黄鳝,若能与性寒凉的豆腐、茼蒿、白菜配合在一起,就可制约其热性,有热性疾病的人也可适当食用。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0月17日第7版“中医保健”

2013年诺贝尔医学奖揭晓,获奖者研究成果有助于治疗糖尿病——
为您解析糖尿病治疗中的胰岛素


背景新闻:
诺贝尔医学奖:有助于治疗糖尿病
    10月7日,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由美、德两国三位发现细胞囊泡交通运行与调节机制的科学家共同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是细胞运输系统的膜融合。
根据今年获奖者的理论,他们发现了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这一过程对某些疾病的研究非常重要,比如当胰岛细胞通过上述机制向血液分泌胰岛素时,如果运输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就可能导致糖尿病,因为胰岛素要么过多,要么过少。
    设想一下,无数人走在广阔的大街上,他们怎么找到正确的道路,公交车又会在哪里停下,什么时候打开门让这些人下车?细胞内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即找到不同细胞器间的正确道路并让搭载的物质出来、进入到细胞表面。
    分析人士称,根据研究者的理论,生物科技公司将有机会通过酵母来释放蛋白质,包括胰岛素以及可以抑制糖尿病的蛋白质,从而治疗糖尿病。不仅如此,这一理论还有助于发现一种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症的蛋白质。


什么是胰岛素
    白城市医院内分泌肾病内科主任医师胡俊明表示:在人体左上腹部的后方有一个长条形的器官——胰腺。它是人体的一个重要消化器官,它一方面分泌消化酶负责对进入胃肠道的食物进行消化,另一方面它分泌一些蛋白激素进入血液参与葡萄糖的代谢,使葡萄糖转换成能量被人体利用。这种蛋白激素就是胰岛素。胰腺上有一种细胞叫B细胞,多个B细胞聚集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胰岛”,它是制造胰岛素的工厂,生产胰岛素的多少受血糖的控制。血糖高胰岛素就多一些,血糖低胰岛素就少一些。通过这种反馈作用使我们的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胰岛素怎样发挥作用
    进入肠道的食物在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一部分被转化为葡萄糖并吸收进入血液,并随血液循环流遍全身各个器官。然而此时葡萄糖并没有转换成能量,当胰岛B细胞感受到血糖的信号后,立即产生胰岛素并释放入血。进入血液的胰岛素迅速与组织细胞(如肌肉细胞、肝细胞、脂肪细胞等)上的受体结合,使细胞上的葡萄糖通道打开,血液中的葡萄糖迅速地通过这些细胞通道进入细胞内并产生能量。葡萄糖被利用了,血糖也就降了下来。所以,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而胰岛素受体就像锁在葡萄糖通道上的一把锁。胰岛素和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在血糖的利用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胰岛素是降血糖的主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向红丁表示:一天中血糖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规律为餐前血糖偏低,餐后血糖偏高。但正常人的血糖,无论是空腹时还是饭后,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的幅度并不大,这是人体内升高和降低血糖的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么,人体内升高及降低血糖的激素都有哪些呢?升高血糖的激素又称对抗胰岛素的激素。人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较多,如胰升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而人体内具有降糖作用的激素则很少,主要是胰岛素,其他的激素降糖作用都很弱。由此可见,人体中升高血糖的激素很多,而降低血糖的激素几乎只有胰岛素一种。所以,人类患糖尿病的机会要比罹患低血糖的机会多得多。
你有胰岛素抵抗吗
    胰岛素在人体内促进周围组织(如肝脏、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如果这些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体内的葡萄糖不能充分氧化代谢,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便会发生糖尿病。尽管此时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超过正常,但胰岛素并不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这就是胰岛素抵抗。(编者注:通俗地讲,就是胰岛素不敏感了,没有以前那么好使了。)
    为什么有的人会发生胰岛素抵抗呢?目前认为,高脂肪、高热量和少纤维的饮食,饮酒、吸烟、肥胖和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均有助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如何让胰岛素充分起效
    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造成胰岛素抵抗和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重要原因,减轻体重不仅有利于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而且可以有效保护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正常功能。
    坚持运动 适宜的运动有助于胰岛素发挥作用,加速机体有关组织如肌肉、脂肪等对葡萄糖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控制情绪 当机体存在一些急性疾病或情绪激动以及其他一些应激情况时,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会减弱胰岛素的作用,因此积极控制各种应激状态对于胰岛素的充分起效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降低血脂 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多种代谢异常,例如高脂血症、血液高黏状态、高尿酸血症等,而这些代谢异常同样可以损害胰岛细胞,并促使胰岛素作用不敏感。
本报综合报道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0月17日第1版

你是在护牙还是毁牙?
护牙法则 活学活用

    只有正确地刷牙才能保护口腔和牙齿的健康,活学活用下面的护牙法则,才能给予牙齿最好的呵护。
10分钟 餐后护牙黄金档
    牙科专家表示,在我们大快朵颐半小时后,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就会开始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因此,餐后10分钟应该尽快漱口,不给细菌滋生的机会。此时,最好不要急于刷牙,因为在酸性的口腔环境下,刷牙只会增加牙齿的机械性磨损。所以,最好待一小时后口腔会到中性环境再刷牙才是明智的选择。
200克 读懂爱牙力学公式
    你在刷牙时的动作是狂野还是婉约?其实恰当的刷牙力度能够有效去除口腔细菌,并且给予牙齿适当的按摩。而过大的力度会破坏牙齿表面的保护膜。正确的刷牙力度大约为100~200克的力,大约相当于一个橘子的重量。在这个力度下,牙刷对于牙齿上牙菌斑的清除能力比较好,也不会对牙齿和牙龈造成伤害。
70% 牙签退役 牙线上阵 
    牙签的尖头即使看上去很细,但是经常使用还是容易使牙间缝隙增大。这会导致牙齿出现松动,天长日久,会留存更多的食物残渣,形成恶性循环。而牙线不仅柔软还很有韧性,可以在牙缝间穿行自如,可以带走70%左右的牙菌斑。
36% 刷牙多用温吞水
    我们可能会觉得用凉水刷牙漱口很清爽,殊不知,凉水的长期冷刺激容易让潜伏已久的牙病发作。比如,早期的龋齿、牙周炎等极易在冷水刺激下引发疼痛、牙龈萎缩等现象。因此,用凉水刷牙时护齿大忌。专家提醒,一定要用温水,即35℃~36℃的水刷牙,而且温水刷牙还可有效减少牙刷刷毛对牙龈的刺激,避免牙龈出血等。

相关链接
4招巧护牙 牙齿更健康
让唾液帮助口腔自净
    用舌头在口腔里搅动1分钟,口腔内的唾液分泌量可达平时的10倍,含漱片刻后徐徐咽下,是让口腔自净的好方法。
早晚做个叩齿操
    叩齿可以促进牙齿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抗病能力。也可以在洗脸时,用食指上下旋转按摩牙龈,可充分改善牙龈内的微循环,预防牙周病。
芽菜护牙很给力
    黄豆芽、黑豆芽等芽菜中含有丰富的钙,可以让牙齿更加坚固,另外,芽菜中含有90%的水分及丰富的纤维物质,水分能稀释口腔中细菌产生的酸,减少酸性物质对牙齿的腐蚀,咀嚼粗纤维的蔬菜还能对牙齿起到清洁作用。
绿茶 不让牙齿太受伤
    吃甜点时,那些软绵绵的糕点不仅富含反式脂肪酸,而且还会留在牙齿缝隙中产生细菌。吃零食后,若来不及刷牙,可以喝些绿茶。它含有大量的氟,能和牙齿中的磷灰石结合,从而可以起到抗酸防蛀牙的效果,同时绿茶清新的味道还可帮助除去口气。
本报综合报道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0月15日第2版“生活锦囊”

应季提醒 防秋燥也要分体质

    秋燥容易让人出现口干、皮肤干燥瘙痒、眼睛干涩等症状,但因为人的体质不同,有时出现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根据体质来润燥才能事半功倍。如阴虚体质者除有“秋燥”的普遍症状外,还会伴有手足心热、易心烦、傍晚脸红等症状,在食补方面应多吃雪梨、橙子、百合、玉竹等;而气虚体质者除有“秋燥”症状之外,还伴有气弱、脉弱的现象,可以用西洋参、党参、五指毛桃、玉竹等进行调理;燥热体质者容易肺胃燥热,表现为鼻子、咽喉干燥,大便干结,可以多吃淮山、银耳等食物。
    值得一提的是,秋燥还分为外燥、内燥。外燥是由外感燥邪所致,常常会有感冒、咳嗽等症状;而内燥是脏腑精亏液耗引起的,例如大病初愈、劳累过度、太过辛热等。因此,一般人群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理,如不能确定自己的体质,可以到医院请医生帮忙。若已经受到秋燥的影响,出现较为明显和严重的症状,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进行调理和治疗。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陈宁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0月10日第3版“健康焦点”

远离潜伏你身边的“重金属” 

    生活中,重金属的危险总是如影随形。铝、镉、铅和水银等金属,普遍存在于各种食品、家居用品、个人用品、工业用品和化学物质中。如果重金属累积在我们身体的主要器官和组织中,就会扰乱正常运作,还会排挤钙、镁、锌这类身体不可或缺的“优良”矿物质,最终导致严重的退化失调。既然每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与之亲密接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重金属毒物的伤害呢?
针对8大重金属 如何无毒一身轻
    铝 生活中,人们直接摄入铝的途径首先是食物,某些食物中使用了含铝的添加剂,如油条、凉粉、粉丝、饼干、膨化食品;其次是铝制锅具,不合理的使用,会让铝析出。使用铝制品要避免与硬物相互摩擦,以避免铝粉掉落。而鲜蔬果汁有助于排除体内堆积的毒素和废物。
    砷 喜欢吃海鲜的人要注意了,那些热带鱼、牡蛎和虾米中都会有砷物质的存在;如果家里还在烧煤炭,也有砷物质飘在浮尘中。而芹菜含有丰富的纤维,可以像提纯装置一样,过滤掉体内的废物,可以对付由于身体毒素积累造成的疾病。
    铍 就家庭生活而言,家用的一些清洁剂、空气清新剂、去污剂、去油剂会微量含有这一物质。而绿豆自古就是很有效的解毒剂,对重金属、农药以及各种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加速人体代谢,促使人体有毒物质向体外排泄。
    镉 在一些精加工食品中,镉会有残存,比如罐头食品、加工肉类、精制谷物等,用于烤瓷牙冠内侧的牙齿合金中也有它的存在。海带、紫菜所含的胶质,能促使体内的放射性物质随大便排出体外,对进入体内的镉也有一定的促排作用。
     铜 铜这种重金属并不排除在饮用水中出现的可能,比如有些工业排放物污染的水源,还有一些游泳池的水中也能检测到。据试验调查,食用榴莲壳提炼的粉状物质,最易排出体内的铜和铅。服用方法是每天1~2克,可用开水或果汁一起饮下。
    铅 除了铅笔,一些化妆品、彩色墨水、色素果汁、一些涂料中也会微量含有;而汽车尾气则严重含铅,更应引起大家的注意。豆制品中的纤维素可以抑制食物中铅在胃肠道的吸收,同时还要提醒爱吃皮蛋的人,皮蛋在制作过程中,多少都含有一定量的铅,尽量不要过多的摄入。
     汞 就人体亲密接触的范围来说,衣物柔顺剂、美白霜、杀虫剂、牙齿合金、工业废水等都会含有汞。而胡萝卜是有效的排汞食物,它含有的大量果胶可以和汞结合,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加速汞排出。
     镍 那些便宜的人造奶油中,普遍都有镍的存在,除此之外,还有浓茶和二手烟。猪、鸭等动物血中的血红蛋白被胃液分解后,可与侵入人体的重金属发生反应,提高淋巴细胞的吞噬功能来保护人体的正常运转。

相关链接
4个小动作 排出重金属
    主动咳嗽 外界的毒性物质通过呼吸进入肺脏,既损害肺脏,又累及全身。而借助主动咳嗽的方法,可以清洁肺脏。
    素食养生 每周可以进行两天素食,这样可让更多的粗纤维将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运动挥汗 皮肤也是排泄毒素的重要途径,主要通过出汗的方式让毒素随汗液排出。
    清淡饮食 在日常饮食中控制盐的摄入,因为过多的盐分会导致闭尿、闭汗,使代谢受阻,毒素堆积。
本报综合报道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0月8日第2版“生活锦囊”

秋季腹部不适多是胃部疾病引起——
秋季护胃“六大要点”


健康提醒:
秋天是胃病多发季
    黄**身体一向不错,也没有胃病史,所以平时吃东西时很少注意什么。一天早上,她来不及吃早饭就匆匆乘上公交车上班去了,那天气温正好比较低,刚下过一场雨,而她穿的却是无袖衣服,被风吹过后猛地打了个寒战,之后腹部开始感觉不适。后来腹部每隔数十分钟就强烈地痛一次,有几次几乎整个人快要蜷缩起来。她赶快到医院检查,原来是胃出了毛病。 
    医生表示:秋季腹部不适多数情况都是由胃病疾病引起的,这是因为人体受到秋凉的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均有所下降。同时,随着气温的下降,人的食欲也随之旺盛,食量大增,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大量上市,有的人难以抵御美味的诱惑,难免暴饮暴食,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导致胃病的发生。此外,秋季昼夜温差较大,晚上睡觉时如果不注意腹部的保暖,就非常容易引起腹部着凉,导致胃痛、腹泻的发生。因此,每年这个季节,都是胃病的多发季节,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朋友,更应格外小心,以防旧病复发。



    得了胃病后,平时注意保养并配合药物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所以胃病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好心情能防治胃病
    中医有“百病生于气”的说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情绪密切相关,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引起或加重各种胃病的发生或发展。因此,要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此外,平时还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强人体对季节的适应能力,从而减少胃病的发生。 
盖好被子注意腹部保暖
    秋凉之后,昼夜温差较大,患有慢性胃病的人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时增添衣服。同时,夜晚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因腹部受凉而导致胃病复发或加重。另外,还要注意下肢和足部的保暖,以免寒从足下生,导致腹部脏器的气血输布失调。
实行分餐制注意饮食卫生
    食用不洁或者变质的食物后,非常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的发生。随着各类瓜果的上市,有些水果上还有残留的农药,若不洗干净就很容易带入胃肠道内。此外,各种胃炎、胃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通过不洁的餐具、牙具、食物等传播。因此,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吃饭时最好实行分餐制,注意饮食卫生。 
切忌暴饮暴食吃过凉食物
    首先,吃饭时要做到细嚼慢咽,这样既能增加唾液的分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避免粗糙的食物进入胃中,增加胃肠的负担,甚至导致胃黏膜损伤。 
    其次,切忌暴饮暴食,暴饮暴食既容易造成急性胃扩张,又容易损伤胃的自我保护机制,导致胃病的发生。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使胃中经常有食物中和胃酸,从而防止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同时,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
滥用止痛药会使胃病加重 
    对胃黏膜损害较大的常见药物有三类:一是消炎痛等消炎止痛类药物;二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解热镇痛类药物;三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等。因病情需要使用上述药物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并尽可能减小剂量、缩短疗程,最好饭后服用,以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 
    此外,胃病患者在服用其他药物时,除医生特别叮嘱应在空腹时服用外,大多数应该在饭后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而加重病情。 
吸烟饮酒损害胃
    众所周知,酒精对胃黏膜有较大的损害作用。那么,抽烟是不是好一些呢?实际上并非如此。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作用于胃的迷走神经,破坏正常的胃肠活动,使幽门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使碱性的胆汁易于反流入胃,以致破坏胃黏膜。此外,尼古丁还能使胃窦部的细胞分泌胃泌素增加,进而促使胃黏膜分泌胃酸增多,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伤。 
    有统计表明,吸烟者患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要比不吸烟者高一倍,且患病率与吸烟量有密切关系;治疗过程中,吸烟者溃疡的愈合要比不吸烟者慢得多。因此,胃炎、胃溃疡等胃病患者,要做到戒烟限酒,以利于疾病康复或者防止复发。 
本报综合报道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年10月8日第1版





路过

鸡蛋
3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傲然秋菊 2014-1-17 12:50
你又送给我们一个受用不尽的“大宝库!”,深深谢谢了!
回复 翔云 2014-1-17 13:37
非常好!谢谢了。
回复 张口笑 2014-1-17 16:05
傲然秋菊: 你又送给我们一个受用不尽的“大宝库!”,深深谢谢了!
花了点时间编辑,谢姐理解和好评!
回复 张口笑 2014-1-17 16:05
翔云: 非常好!谢谢了。
谢好友好评!
回复 乐逍遥健体派 2014-1-17 19:56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强身健体,健康是福。
回复 张口笑 2014-1-18 08:03
乐逍遥健体派: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强身健体,健康是福。
谢老师关注和点评!
回复 乐逍遥健体派 2014-1-18 20:13
张口笑: 谢老师关注和点评!
不用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4-4-29 05: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8-2015 Design: Comiis.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