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22 23: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亚锦赛
胡杨
偶遇参加亚锦赛的球友,闲聊其参赛情况,他感触颇多。
其一,他自责。因为他们的球队,小组未能出线。
我问他,你参加比赛是谁让你们去的?是谁替你们买单?他说,他们是自愿组合的球队,人民币从自己口袋掏。我安慰他,那就没必要自责了,你既不是国家队,也不是某个地区或单位的球队,没有肩负重任,你去参赛,估计想去澳门旅游的成分不少,不必因为输了球而影响情绪;即使是你有使命,但咱们的门球项目,太有“特色”了,它和其他竞技项目不同,强者不强、遍地黑马,已经举办了8届的中冠赛,没有一个蝉联冠军的,谁输谁赢都很正常,没有必要自责。如果哪位神仙因此而责怪你,那你就让他在在全国范围内挑选球星组队参赛,看看球星队能否保证拿冠军。
其二,他生气。因为日本人拿了冠军。
他生气的原因能理解,中日关系因为钓鱼岛问题而恶化,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让日本人抢了风头。
我不由得想笑,老弟呀,钓鱼岛的事我和你一样气愤,但亚锦赛不是钓鱼岛,它就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比赛,一个随便找个足球场、用布条了一围便当做比赛场地的门球比赛,这样的比赛没有任何政治色彩,它就是一个民间社团组织举办的比赛,牌子很大,亚锦赛,但参赛很随意,谁想去就去,谁有钱谁去。再说,在足球场上打门球,我们先天不足,击球的方式、技战术都不适应,我们输球、别人赢球不奇怪,不必耿耿于怀。
其三,他抱怨。因为中国门球不和国际接轨,所以才会惨败。
我首先更正他,中国参赛队未拿冠军,不能说是惨败,因为我们在前8名中占有多数。
其次和他一起分析,我说,你接轨的说法,理论上绝对正确,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和世界接轨。但亚锦赛未拿冠军,把原因归咎为不接轨,却有些偏激。
1、场地问题。国外打球,场地是自然草坪,那样的打球环境,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真正是一种享受,可是,那样的感受是立足“玩”,如果从竞赛的角度考虑,沙土场地、人造草坪场地更舒服、哪个更有利于技术水平的发挥,你是参赛者,应该感受比我深。如果我们以此“接轨”,非自然草坪不可,抱怨当初我们就不该建沙土场、不该发明人造草坪,不要说技战术水平提不高,试想中国还能有多少人能打门球?你们单位能建一个草坪场地吗?体育场内的足球场地、公共场所的草地能让你天天打门球吗?
2、规则问题。多年来中国门协对门球规则进行了很多修改,但是,这些修改也和我们的沙土场地、人造草坪场地一样,在日本人心目中那就是不合格产品,但这些修改却是立足于中国门球实际的举措,是立足于门球发展和提高的需求,更是提高门球观赏性把门球逐步推向市场化的必由之路。你好好想想,有哪一个体育项目其规则几十年一贯制?抱残守缺难道是一种进步?日本人掌控着世界门联,夜郎自大、老子天下第一,当初不同意我们另类的跨打击球方式,后续不让我们使用斜面槌头,难道我们也跟着他亦步亦趋,这就是接轨?如果这样接轨,我们不接也罢。
很多人不了解世界门联或亚门联,以为它就是一个什么很神圣的组织,其实,世界门联是一对“80后”的日本夫妇担任会长和秘书长,两位80多岁的老人,你能要求他们与时俱进、研究研究规则的修改吗?还有,国际级裁判员问题,我们考国际级,有年龄限制,考理论、考外语、还考体能,日本怎么考,基本上是报名交了钱,一切就 OK了。2012年之前,日本有300多位国际级,中国只有60 多位。这种情形,我们能和他们接轨吗?还有一种情形更能说明这一问题,日本国内,还有一个国际门球组织。随便找几个人,便可成立国际组织,各行其是,这就是世界门球组织。
3、比赛失利问题。我没有你幸运,能去参加亚锦赛,但我从网上看了几场比赛的视频,其中一场是冠亚军决赛。我的感觉是,中国多支球队失利的原因与规则八竿子打不着。
比如冠亚军决赛,第一轮,中国队1球守二门,日本队2球进一门后,竟然敢在一门跑道上为4球接杆,因为人家已经摸透了你,知道你3球会放弃,或者你进一门到不了位。果然,3球未进门,人家4球进一门后通过2球的策应打掉了1球。到了第三轮,中国队5球打出一杆好球,局势扭转,但接着被9球葬送了前程。9球先打7球,很自信地送7球靠近2球,但后续撞击1球,不到1米却未打中。结果是:9死、1死、7死,全军覆没。怪谁?怪9号球员吗?我不相信他1米球打不上。只因闪击后球体下陷,击球时跳了起来。为什么球会跳?我不说你知道。
这两种失利和规则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某一场球因为我们的球员猛冲猛打,过了一门过二门、过了二门过三门,结果被人家抓住撞了柱,最终因此而输球,那就是我们得分不封顶惹的祸,可是这样的情形有吗?我们的很多场比赛,都只有一门分,实在是让人郁闷。或者说,我们的球员只知道有两次双杆球,第三次就不摆了、不打了,结果输了球,那就是我们“限双”有问题,这种情形有吗?
反观其它几场比赛,给人的感觉是中国队都打得非常保守,不像现在的国内大赛,上场球队都是积极主动进攻,进了一门就冲二门,而是采取了多球放弃进一门的打法,但这种后发制人的战术常常因为击球不到位打不出任何效果,所以只是一种很消极地防守。和我们不同的是,日本队则是第一轮5个球全进一门,在二门和三门附近做文章,既控势又得分。半决赛那场球,我们的6球因为放弃和进不了一门,直到最后5分钟才进场;还有一场球,第一轮日本队的6球冲进二门后就打大胆地在二门后为2球摆双杆,我们的7球呢?放弃。9球呢?放弃。如果我们拿出国内比赛那样的打法,大胆冲二门,给他点颜色,量他日本队也不敢这么欺负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