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蒲县情况介绍; 2、临汾市旅游景点介绍 壶口景区简介: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是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距蒲县大约3、4个小时车程;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落差9米,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壶口瀑布则被誉为“黄河之心,民族之魂”。她雄奇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 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大瀑布,是国内唯一的潜伏式、侵蚀型瀑布,也是世界上唯一的金黄色大瀑布。站在壶口岸边,目睹巨浪翻滚,耳闻涛声如雷,人们方能领悟到黄河在奔腾、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的浩大气势。它的雄浑,它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由于季节的更替和水流的变化,壶口四季景色各异:孟春,冰河解冻,成群冰块顺流而下,势若千军布阵、万马奔腾;盛夏,艳阳高照,瀑布落差陡增,但见浪花激溅、龙潭生烟;金秋,天高云淡,千沟万壑之水汇集,只闻洪波怒号、如雷滚滚;隆冬,万里冰封,金瀑在银装素裹中奔流,宛如琼楼玉宇、仙子凌波。 壶口瀑布以其汹涌澎湃、雄伟壮观的气势,成为华夏儿女拜谒母亲河、感受民族精神内涵的人文胜地。 二、隰县小西天景区简介 小西天位于山西省隰县城西的凤凰山巅。创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距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原名千佛庵,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应了佛教西天胜境的法意,而改名为小西天。 小西天以明代的彩色悬塑艺术而闻名,其精华保存于大雄宝殿。殿内彩塑满布,除佛坛上的五尊主佛外,墙壁、檩柱、屋椽上都塑着数以千计的彩塑。这些彩塑造型生动、姿态各异,多而不乱、繁而不杂、高者达3米多。小者仅有拇指大小。全堂彩塑是我国少见的彩塑艺术群塑,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著名国画家潘洁兹教授游览完小西天后发出“朱明陈迹尚如新,入眼平生叹未有”的感叹。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可以这样说:在小西天之前无满堂悬塑,小西天之后无悬塑满堂。它填补了中国佛教彩塑艺术史上的空白,它堪称是中国悬塑艺术博物馆。 蒲县东岳庙景区简介: 东岳庙位于蒲县城东2公里的柏山之巅,是传说中的东岳大帝黄飞虎的行宫,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修葺。主庙与附属建筑有30余处,房舍数百间。主体建筑为黄飞虎行宫大殿,位于东岳庙中心。木制神龛阔大壮观,宫内龛壁悬塑飞龙、人物、飞云,悬塑精彩、逼真、色泽艳丽。殿内木雕暖阁,壁上悬塑东岳大帝黄飞虎坐像,长须垂胸、神态端庄、仪表非凡。献殿是为东岳大帝供祭品、进行祭祀活动的地方。东岳行富后是寝宫,寝宫神龛里的塑像为黄飞虎夫人。东岳庙最深处为地狱,由入口向下,第一层是阴曹,分东曹、西曹,周围廊下面的梁上绘有《封神演义》。 由15孔窑洞组成的“十八层地狱”,内塑五岳大帝、十殿阎罗和六曹判官等,塑像高度与其人相等,庞大完整的地狱造型,是我国现存寺庙中稀有的明代泥塑佳作。 东岳庙相传为东岳大帝黄飞虎的行宫,位于蒲县县城东2公里处的柏山之巅。全庙以行宫大殿为中心,主次分明,左右对称,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庙外有绵延数公里的苍松翠柏,与东岳庙的红墙碧瓦相互掩映,景色十分壮美。庙内的泥塑内容虽属荒诞,充满封建迷信色彩,但从艺术角度来讲,价值很高,是中国稀有的一组明代泥塑佳作。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庙大帝诞辰日,八方香客络绎不绝,历代沿袭,形成广有影响的大规模传统庙会。 三、临汾华门景区简介
临汾市尧都区的华门,是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山西南部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发祥地,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明之门就是由尧舜开启的,而华门就是为纪念帝尧统一华夏、开启文明之功、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源远而建设的。当地人认为,华门代表和体现的是中国最久远的历史文化,堪称文化上的“天下第一门”。 华门由基座、主门及门楼三部分构成,主体工程包括大台阶、裙房、主门、阁楼4部分,地下二层,地上7层,总高50米。正面三门矗立,象征尧、舜、禹三帝。主门高达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门,主门以刚刚开启的形式,象征尧帝开启中华文明之门。华门内部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 华门主门正前方长达25米的瀑布墙,代表着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水高悬而下,华夏文明由此渊源;中间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21个彩球,代表着尧舜之后夏、商、周、秦、汉等21个历史朝代,生动地展现着中华5000年文明从尧舜开始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进入华门所经过的56级黄褐色的台阶则代表着56个民族,寓意中华文明由各民族历经5000年共同创造。景区中的尧天舜日,由位于顶部门中央的巨型水晶太阳和周围8个火焰星球构成“九日同辉”,九道蓝色光环围绕太阳递次向外扩伸构成“九重天体”,南北两道拱型灯饰犹如两道彩虹,百余盏顶灯与太阳天体相互映衬,给人以动变深隧、宽远无限之感,这是根据尧舜时期“羿射九日”的传说和人类先祖对“九重天”的古朴认识而设计的。 华门龙柱高达14米,为青铜铸造,是目前中国最高的龙柱,其塑造了中国最古老的立体龙形,无角无爪,简洁质朴,蕴含着一切变化的生机,龙体不是四足支撑盘绕石柱,而是腾悬飘浮,呼之欲动。 临汾尧庙景区简介 尧庙,位于临汾市以南约4公里处,在的边上。相传临汾是上古贤君尧的都城,后人为祭祀尧王的功绩,于是在这里修建了尧庙等建筑。尧庙始建于晋代,后经历代重修增建,如今游客在景区内看到主要建筑,大多是近年来重建的。当你进了尧庙,首先看到的是秀丽的五凤楼。五凤楼的楼顶上有直立陶人三十余个,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登楼远眺,而当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的后面有尧井亭,亭子为六角高檐楼阁形式,小巧玲珑,非常别致。亭中水井据说是尧王亲手所… 尧庙,位于临汾市以南约4公里处,在华门景区的边上。相传临汾是上古贤君尧的都城,后人为祭祀尧王的功绩,于是在这里修建了尧庙等建筑。尧庙始建于晋代,后经历代重修增建,如今游客在景区内看到主要建筑,大多是近年来重建的。 当你进了尧庙,首先看到的是秀丽的五凤楼。五凤楼的楼顶上有直立陶人三十余个,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登楼远眺,而当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的后面有尧井亭,亭子为六角高檐楼阁形式,小巧玲珑,非常别致。亭中水井据说是尧王亲手所掘。 尧庙中的广运殿,也成为“尧宫”,是尧召见众臣共商国是的地方,也是庙内的主体建筑。殿内四十二根立柱,柱下石基座雕刻精细,狮子、麒麟栩栩如生。在大殿龛内,有高达二米八的尧王像,两边站立着尧王的四位大臣。广运殿后是寝宫,宫殿内塑有尧王和其夫人的像。庙内处处可以见高达十几米的古柏。 对于喜欢历史的游客,建议游览尧庙时聘请一位讲解人员,这样能够听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背后的故事。每年的十月份这里还会举办热闹的庙会 洪洞大槐树景区简介 大槐树旅游区位于洪洞县城古槐北路公园街,西临大运高速公路,东依南同蒲铁路和霍侯一级公路,南距临汾市30公里,北距太原市246公里,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绿地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洪洞大槐树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洪洞大槐树移民以范围最广、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被称为“世界移民之最”,其对研究中国移民史、家谱、族谱、根祖文化乃至华夏文明史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多少年来,大槐树被当作“家”、被称作“祖”、被看作“根”,成为亿万古槐后裔寻根祭祖、探本溯源的圣地。 据文献记载:从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的时间内,明朝政府在大槐树下广济寺院设局驻员,编排队伍,发放“凭照川资”,先后18次大规模移民于京、冀、豫、鲁、皖、苏、鄂、秦、陇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市。这对于当时医治战争创伤,巩固明政府统治地位,恢复战后经济及促进民族融合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历经600多年的沧桑岁月,古槐后裔繁衍生息,现已遍布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也就成为海内外流传千古的民谣和槐乡后裔追根溯源的指南。洪洞大槐树也因此名扬四海。 近年来,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江泽民、乔石、李铁映、肖扬、宋平、万国权、谷牧、张震、姜春云、布赫、孙孚凌、陈锦华等以及张玉凤、陈大洛、贾平凹、李讷、孟伟哉、黄宗英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曾亲临参观视察,并挥毫泼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不少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港、澳、台的古槐后裔也前来寻根;还有美国、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外国游客前来观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外出旅游观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大槐树景区认祖归宗、探本溯源已成为古槐后裔的亲情网络。为顺应潮流,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1991年起每年的公历4月1日至10日,洪洞县政府都要在次举行大型的寻根祭祖节和物资文化交流大会,到现在已成功举办了12届。独具特色的寻根祭祖活动,使大槐树景区在全国旅游景区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位置。1997年洪洞县委、县政府又出台了古槐迁民遗址的开发方案,决定在现古槐迁民遗址的基础上,向西、向北扩建一座占地20万平方米的寻根祭祖园。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大槐树景区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96年被确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省旅游局评为“旅游景区(点)管理先进单位”;1999年被省旅游协会评为“山西省五大著名特色旅游景区”;同年12月,被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省级文明景区(点)”;2000年档案管理达省一级机关档案管理标准;同年被省委、省政府确立为“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游”的中心;2001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