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中国门球网 返回首页

花甲子的个人空间 http://www.menqiu.com/?13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读书笔记4-3(五)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热度 4已有 584 次阅读2023-5-5 04:29

读书笔记4-3

(说明:这部分内容太多,故分成四次发出)

(五)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种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互换位置。注意: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了。例如: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双照泪痕干!

“遥怜”和“何时”,应该用“平平平仄仄”,改用了“平平仄平”。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如毛主席的诗:

送瘟神

毛泽东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六)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一种,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

现在再谈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下面三种情况比较常见:

①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个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七言则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②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了“仄,仄平”。七言则成为“仄,仄平”。这是对句相救。

③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上面二种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由此看来,律诗一般总是合律,其实是用了救拗,仍旧合律。这种拗救的做法,以唐诗较常见。宋代以后,讲究音律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我们今天当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是有帮助的。


路过

鸡蛋
3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海兰 2023-5-5 06:25
点赞老师的读书笔记4-3(五)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回复 海兰 2023-5-5 06:25
向花甲子老师学习!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4-4-28 22: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8-2015 Design: Comiis.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