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门球小雷 于 2014-1-2 20:46 编辑
过去我对赛场上末比赛的队员不要佩带号码站入比赛线;非教练员不要站在限制区指挥;呼到号的击球员要大声回答“到”;其他的队员不要大声喧哗等注意事项不重视、不理解、更不知其因。反而认为这些要求和规律与我无关紧要。因此,往往在比赛时会随心所欲的靠近正在场上比赛的队员说话,或者站立在限制区和比赛线上观看。实际上有时不光是我们新队员不知情犯规,有些老队员、老前辈有时也可能会忘记,当然肯定为数不多。要知道门球运动员的主体是老年人,老年人记忆时好时坏我有亲身体会,面对老人要多原谅、多说服,老调重弹,使这些新老队员彻底改之,养成好习惯,好作风利己利人。今天,经过执裁实练主裁使我感触很深,亲身的验证了隔行如隔山的哲理性名言,终于体会到赛场上的这些要求及纪律的规定和意义。 本月7、8两日是杨村桥的邀请赛,共有29个队参加,在溪头球场上比赛。裁判长抓着这难得好时机,特为我们这批新手上场进行执裁实练。我在第一天上午,第一场实练记录员,第二场实练副裁;第二天的第三场担当主裁。开始对第一轮和第二轮在开球区和进一门的呼号觉得正常。当到了第四轮呼号时感觉眼花缭乱,因为眼前显示两个佩带着同样号码的队员,一个站在三线,另一个站在四线,没人答应,接着我只好呼第二遍,一边用耳听,一边想要快速找到击球员,此刻我顿开茅塞,觉察到了击球员及队员的素质和素养给裁判人员带来的关系和影响是直接的,势必多占用和浪费裁判用时,相对而言比赛用时就少了。就在这一刹那,急中生智,我想手上无槌子的一定不是比赛的队员,便马上转身回头朝着手持槌棒的人喊。 比赛结束时,我对裁判长叶萱樟道出了我的体会:尚若我无身临其境,恐怕无论今天还是明天,现在还是将来一定还会存在如上所说的不良现象,永远不清楚为什么要立定此些纪律和规则?原来如此,她说对!对!更不会意识到这些小动作会给裁判工作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和错觉。只有“实践出真知”,这是伟人说的千真万确的真理。 晚上,我开始动脑筋总结和思考今后做主裁呼号的思路。认为求人不如求己,试想只限于别人遵守执行仅此单方面是不够的,我们不仅要宽容他人,而且要学会排除这些干扰,找准找出自己的有利时机,较快地认准人和呼出号。比如在检录时,就是一个很好的认记机遇;另外,在进一门时,我认为也是最大化一个认清的机会。只要用心抓紧充分利用这两次相认的时机,在比赛执裁时准能快速找到击球员,不折不扣地严格要求自己,使裁判水平裁判形象有新起色。(黄满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