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戈壁梭梭2 于 2013-1-26 10:52 编辑
让城镇门球重新热起来,全国的门球才会大发展。
古桥秘书长在全国秘书长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对农村门球大联动活动给与了很高的评价,他明确指出:在大联动活动的推动下,许多农村发展了新队员、组建了新球队、修建了新球场、组织了多种多样的门球比赛。截至目前,全国农村门球大联动活动正在朝着“百城、千村、百万人次”的目标推进。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就出现了这样好的形势,确实令人振奋。但是必须看到,与此同时,城镇门球尽管有些单位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但是总体状况是降温、下滑,甚至有不少单位下滑得很严重,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要使全国门球持续长久的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继续下功夫抓好城镇门球,让城镇门球重新热起来,否则人口翻翻、突破千万就是一句空话。
一、首先要摆正城镇发展和农村发展的关系。
我国门球首先在大中城市和诸多个城镇发展起来,而且很快,在短短的三十年间就发展到数百万,这是大家都已看到的事实。但是我国是个农村人口居多的人口大国,如果农村的门球开展不起来,就称不上是普及和大众化。因此在城镇门球已经热了几十年的基础上,及时的引导门球向广大的农村拓展,开展农村门球大联动活动是完全正确的。不过必须要明确,我国门球的发展是城市带动农村,而农村门球的兴起反过来又会促进城镇门球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循环返复的带动和反促作用的有机结合才是我国门球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大抓农村门球的同时不能忽视城镇门球降温下滑的问题,必须做到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二、认真总结我国门球运动的实践经验,找出目前城镇门球下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不少人认为,当年门球引进我国时,正好是一大批老干部、老工人退休的高峰期,恰好门球又是最适合中老年人的体育项目,所以一下就盛行起来这是必然的;而现在这一条件发生了变化,出现降温下滑的趋势也是必然的。我基本赞同这一看法,但必须加以补充:那就是还要找一找主观方面的原因。门球一被引进我国,人们就对它产生了这“只是老年体育”的一种误识;而管理门球的又都是涉老部门,下面的体育部门是不怎么过问的;当门球热到一定程度没有因势利导及时的把门球拓展到中青少儿群体(起码是力度不够),事实上是把门球运动禁锢在离退休老年人这个框框里,所有这些就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些方面的问题,目前的门球就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后继无人的问题。可见城镇门球的降温下滑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有针对性地解决好方方面面的问题,止住下滑,促其继续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