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州港概述 2001年交通部以(2001)58号文件批准台州市港口统一更名为台州港,实现“一城一港”、港城同名的发展格局。建立全港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的港航新体制。台州港拥有生产性泊位12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泊位(码头线)总长7886米,集装箱专用泊位2个,泊位(码头线)总长为 244 米,年通过能力为 5万标准箱;拥有公务执法,车客渡,工作船,军用等泊位 42 个,泊位(码头线)长度为 2164 米。2009年,台州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4178.5万吨,同比增长7.2%,集装箱吞吐量达90877标箱,同比增长42.47%。
台州撤地建市后,台州市委市政府对港口工作十分重视,明确把建设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作为台州城市的三大目标定位之一,全面推进台州港“一港六区”开发建设,规划和重点建设六大港区岸线后方临港区域的临港工业和物流园区。至“十一五”期末,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万标箱。2005年,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打造三张城市名片,即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2007年2月,省政府批复《台州港总体规划》,明确台州港是浙江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台州港由大麦屿、临海、海门、黄岩、温岭、健跳六港区组成。台州港立足于台州实际,注重发展特色港口,台州港的基本定位是“一型三化”,即腹地立足内源型、港区功能差异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源整合一体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