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社区广播台

查看: 2711|回复: 0

“减双”优于“双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9 10: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9《规则》的附则一、二条,分别对一门留球和双(多)杆球的使用,做了限制性规定。“限留”、“限双”,其目的是一个,就是要解决门球比赛“场上冷清,一边倒,没看头”的问题。应该说,此两项规定,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实施后效果是明显的。但问题是,执行的面不是很广,其原因,一是习惯势力的抵制;二是没写进《规则》正文,“名”还不是很“正”。你要求“试行”,我就可以“试”,也可以“不试”;三是规定本身,确实存在执行的难度,不便于执行,如“限双”规定。

因此,09规则颁布后,在限制一门留球和双(多)杆球的使用上,各地出现了不少新花样,如第四次(及以后)进一门,得分但无续击权,还有的规定得分且有续击权,但续击只能接应、站位,不得进门和撞击他球。至于限制和减少双杆球的办法,就更多了,真可谓是百花齐放,这里不再累述。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说是好事,说明大家对规则的关心、爱护,也为决策层修改规则提供了参考。

实践出真知。各地执行09规则附则一、二,和试行自行设计的“双限”、减双办法,都有很多经验,《门苑》、论坛多有介绍。笔者和一些朋友,半年多来,也曾认真实践附则一、二的规定和各地“限留”、“限双”、减双的一些做法。也有一些体会,觉得《规则》如作出减少双杆的规定,能一举两得,不仅双杆球少了,一门留球的数量、轮次也会随之减少。减少双杆的具体办法,我们试验最多的,是取消角度双杆,保留进门双杆,已试行月余,现在还在试行中。觉得此办法能起到减少双杆次数和一门留球的数量、轮次,但不足的是,一旦一方被清场,另一方仍可连续造打双杆。也就是说,觉得“减”的力度还不够大,不如论坛上介绍的,不论角度还是进门,撞击了多个球(或进门撞击),其中有对方球的,才有两次续击权,否则,只有一次续击权,这样连续造打双杆球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减少双杆球,为什么能同时减少一门留球呢。这就和中西医,对同一疾病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样。比如治疗烧心,西医用小苏打,中和已分泌的胃酸,治标;而中医是调整、平衡器官功能,抑制胃酸分泌数量,治本。撞击两个以上本方球,只有一次续击权的规定, 必然使原来的战术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使连续多个一门留球,在战术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这就是抑制“胃酸分泌过多”的治本之法,比“硬限”,要稳妥。举例说,以现在普遍使用的二门战术为例,红方1球进一门后,占据二门一号位,白方2球留球,过去3球一般是留球,不进一门。其作用有二,一是下一轮接应5球,加大5球攻击力,二是防止下一轮2球用102两球为4球造双杆,因为这种双杆比较容易造打,不敢不加防范。现在,没有了下一轮4球双杆的后顾之忧,再权衡3球留与进的利与弊,恐怕是进,利大一些。如3球去四角附近,与1球隔门结组,下轮1球打3球,准王牌,白方后续球,安全、理想的去处不多,一门连续留球,除了消极的自保,又没有了积极的战术意义。所以,4球唯一的去处,是冒着被派送3球的危险,抢占二门二号位。(红方直接派送3球攻击4球,有被2球打掉的危险,可视4球位置,派送到二门一号位,或在四线中段靠边制角,窥视二门方向)如果4球不进一门,继续留球,红方5球进一门后或抢占二门二号位,或找3球结组,白方后续球更没处可去。上周在一次比赛的复赛阶段,我们执红先攻,采用多进少留,抢占要隘的打法,结果大比分战胜了实力比我们强得多的队。第一轮我们只留一个7球。1球占二门一号位,35球占“弧顶”接应1球,9球占二门二号位。白方只进10号一个球。不能片面的认为,进多留少,风险大。要知道,进场的球不光是被动挨打的,它同时也打“人”。且近距离1球为3球制角,要比2球进一门,十米以上的距离,自找落点制擦角,要容易得多。我们那场球,就是3球擦1球到二门前,进二门后,打掉了冲二门未果,停在二门后的2球,才取得场上主动权,并保持到终场的。

一个减双措施,不必再“限双”、“限留”,就可解决比赛场上冷清,一边倒,没看头的问题。所以说,减双优于“双限”。同时,这一规定,还会促使战术更加复杂多变,防止本方球“被俘掳”和利用对方球,在整个战术结构中的地位将会加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