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查看: 72|回复: 0

致青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苏州老应 于 2025-8-1 21:15 编辑

致青春
  每人都有青春,难忘的青春。
  我的青春献给了军营,从20岁到28岁,整整八年,我无私地在军营中度过。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纪念日,这次尤其感慨,回顾那段难忘的日子,忍不住要和大家分享,谨以此文作为给我们伟大军队的献礼。
  八年中,我的军旅生涯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兵连(1978.12-1979.2)
  严格地来说,我们虽然在1978年入伍,但只能算是79年的兵,因为那年3月份也征了一次兵,一年征两次兵的不多,因为大家都知道的特殊原因。我们那批兵更加特殊,是为了照顾下乡知青的出路,可以说是网开一面,所以我们那批兵的年龄普遍偏大,比78年兵大,甚至比77兵还大。
  那一年,我正好参加高考,考的很理想,在等通知。这时候征兵的来了,延征兵干部有我这么个人,要求也降低了,而我呢,一来急于解决出路,二来从来没奢望能当兵,这次机会来了,自然不会放过。我表态,服从分配,哪个通知先来就跟哪个通知的走,结果呢,入伍通知来了,我自然就屁颠颠的走了。
  我们出发日子是1978年12月17日,那一天中央召开一次决定中国命运的会议,所以我时常开玩笑说我们是到北京开会的。一到北京,我们就被军车,大棚遮得严严实实的,我们也在大棚里睡了过去,一觉醒来,新兵连驻地是到了,睁眼一看外面白茫茫的,一问,这是原来的林场,于是我回信告诉家里,我们到林海雪原了。
  我们的第一顿饭是窝窝头,傻乎乎的我们没见过这东西,大家抢啊,谁知一口咬下去,这哪是人吃的东西啊。当时北京粗粮细粮搭配,老兵们也不喜欢粗粮(就是玉米面,很粗的那种),于是把配额全给了新兵连。这东西吃一口可以,吃一只是要命的,新兵们不敢退货,只能把多余的扔到了院子围墙外面。
  当时的新兵连连长也奇怪,这些南方来的新兵怎么这么能吃?再一想不对,延围墙外面一看就火了,立即召集全连新兵训话。新兵连有许多故事,这故事我们下辈子也不会忘记。
  新兵连的任务就是要完成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蜕变,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当然是有依据的,解放军三大条令摆在那儿。两个月的训练艰苦而有效,对我们来说受益终生,至今我们走路仍然像一个军人,永远不会改变。
  对我来说,在新兵连最大的事情就是作出了一个决定,放弃上大学。到部队不久,大学通知书来了,母亲不敢告诉我,直接寄到了部队,新兵连也没见过这种事情,只能逐级上报,一直到北京空军军区批复,再逐级下发,这么一圈下来,一个多月过去了,新兵连指导员找我谈话,我当即表态放弃,指导员提醒我,真放弃的话服从分配,我说绝对服从。
  第二阶段:到二连当战士(1979.2-1980.9)
  我们许多城镇兵都进了机关,后来明白,他们入伍前已经做了工作,早已内定了去向,而我偏偏下了连队,我是有王牌的,那就是考上大学的。可能是我的那个表态起作用了,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机关出来的永远是趾高气昂的,连队出来的肯定是脚踏实地的,机关兵有种优越感,连队干部都不敢得罪他们。但现在想想,如果我在机关,肯定不会上军校,也不会上前线。我有种自信,不论是连队还是机关,我永远是块发光的金子。
  我在二连时间不长,得到连队首长的充分信任。开始的时候我是雷达二号手,临打靶时连队首长果断把我调任一号手,如果没有充分信任是不会这么做的。这里我要普及一下二号手和一号手,雷达号手有分工,二号手操纵雷达搜索、跟踪目标,一号手通过二号手的搜索发现、监视目标,一、二号手没有谁轻谁重之分,如果硬要分个高低,似乎一号手更为重要,因为火焰开火前的几秒种内,其指标就是靠一号手的监视,一号手监视精、操作稳了,火炮发射的精度就高。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的精力就是训练,傻乎乎的训练,几乎不问两耳不问窗外事,从来不关心连队发生了什么。历史是如此的相似,如果我打门球,也是一门心思的训练,但雷达号手的训练比门球的训练更加科学,有训练科目,不像打门球那么乱。
  我这人可能永远在为读书服务。新兵连是为大学通知书作选择,到二连却意外参与了军校考试。这里有个小插曲,本来我只想走个过场,不料临考时在考场外听到的一段话改变了我的主意。有几个上海兵在我身边议论,说有个江苏兵,牛得不得了,听说入伍前还考上了大学,这次我们给他点颜色看看。他们不认识我,却不知道我从小在上海长大,上海话是我的第一方言。他们的话彻底刺激了我,最后我以全师第二名的成绩出线,那几个上海兵全部落榜了。
于是,我意外地上了军校,成了整个城镇兵中唯一上了军校提了干的,也许这也是命吧。有人说,如果不上军校,我不会过得现在这么好,这也未必。如果不上军校,复员后我也会上大学,我的结果一定也不错的。
  第三阶段:上军校学习(1980.9-1982.2)
  我考上的是空军桂林炮校雷达技师专业,学制一年半,中专学历。
  在军校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依然是傻乎乎的读书,依然是不闻窗外事,当然不同的是我还多了一个追求,那就是要求入党。在连队的时候我也要求入党,但那时候入党有点难,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轮到你,军校就不一样了,军校出来是当干部的,不入党说不过去。
  也许说出来你不敢相信,为了入党,我先后找所有党员谈过几次心,态度端正的征求他们对我的意见,有什么不足,该怎么提高。应该说,现在极少有谁态度那么端正的,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新党员很少有我这种觉悟的。不是我看不起他们,现在的年轻党员都是入党像水到渠成一般,轮到你了,逃也逃不掉,有时要动员像你组织靠拢,好像要完不成任务一样。
  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在毕业前入了党,那一天,我收到了舅舅的来信,得知他评上了工程师职称。于是,我心里又多了一个想法,就是要努力当一个工程师。这个愿望在近二十年后也实现,我不但有了中级职称,还有了副高职称。对我来说,中级职称是必须实现的目标,而副高职称是超额的目标,但我做到了,否则我不会有现在的收入。
  在军校的学习,对我来说有点前紧后松的感觉,刚入校前,区队干部听说我考上过大学,对我格外重视,把我作为优秀学员的对象来培养。优秀学员的标准是所有成绩都是优秀,一旦当选优秀学员,不但可以立三等功,还可以提高一级。开始时我确实成绩也很好,但后来耐力就不够了,自从电工科目没有考好,成绩就一直不稳定,最尴尬的是雷达故障排队一科中差点不过关。
  1982年初,我顺利从军校毕业,几乎同时,部队下发了命令,任命我担任三连雷达技师。通俗的说,我提干了,从那时起,我成正排职干部,行政23级。
  第四阶段:到三连担任雷达技师(1982.2-1986.12)
  火车带着我和简单的行李,直接回到了原部队,只是我没有到二连,而是直接到了三连。记得当时团长当时还找我们谈话,询问我们的学习情况,听说我排除故障差点没过关时面露不悦,还说自己在军校读书时成绩如何如何的好等等。
  三连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连队,我唯一认识的是一批入伍的那些苏州籍战友,于是我一头扎进了他们的群里。当时他们中有两人负责大棚种菜,我也一起在大棚里,和他们喝酒聊天。后来连长找我谈话,说你现在是干部了,不能有老乡观念,要注意影响。
  我永远感激我们的老连长,他的话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从此我彻底端正了态度,形象顿时大变。
  前面我说了,排除故障不是我的强项,作为技师我甚至不如技工。好在我身边有个不错的技工,而我很快找到了我突破口,那就是我的写作特长和在军校学到的体育科目。当时正好流行广播体操,我就带着全连战士做广播体操,还把在军校学到的单杠、双杠科目教给大家,这一切深受战士们欢迎,连队干部见你乐意干,也求之不得,干脆全部交给你了。
  我这辈子就是这样,始终是个热心肠,只要自己会做的从来不知道保留,甚至恨不得把心掏给你看。在部队是如此,在图书馆是如此,退休后打了门球也是如此。其实许多事情不是人家不会,人家甚至还做得比你好,只是人家不屑于做,人家都知道“多做多错”的道理,我却不管那么多,有种撞了南墙也回头的样子。
  到三连不久,我当选了团支部副书记(书记是副指导员),部队到前线后,因副指导员留守驻地,我成团支部书记、党支部组织委员。于是在前线那段日子,我的主要精力全扑在青年工作上面了,我积极组织篮球、排球和羽毛球比赛,还开展各种科普活动,让我搞笑的是,我还经常教大家唱歌!我自学了简谱知识,带领大家唱革命歌曲,有一些流行歌曲,我自己哼了几句,就教大家唱了。不仅如此,如果几个连队在一起,我们还会和兄弟连队拉歌,把气氛搞得非常活跃。
  渐渐地,我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雷达技师,差点成了反而典型。我们在中越边境,越方的军机一有动作,我们部队立即进入一等战备。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比较,谁也发现目标,那时候没有打靶科目,发现目标的距离就成了各连队的硬实力了。不巧的是,我连一直是很落后的,一次,两次,N次,终于引起了上级指挥所的重视,要求追查原因。
  我们的雷达号手很有意思,他们异口同声的表示,雷达性能不好,这下矛头指向了我,上级指挥所一个命令,要求我连夜检修雷达,为此炊事班还为我准备了夜宵。可是我查来查去怎么也找不出原因,这时想到了一个办法。
  我是一号手出身,排长是二号手出身,第二天,我和排长商量,部队进入一等后,我俩上!
  这是一个赌博,如果我们上都不行,我真的就无地自容了。
  还是那句话,自信!我知道我和排长的操纵技术是不错的。果然,我们上机后不久就很快在全团率先发现了目标,接连几次都是这样。这下轮到我说话了,我把那几个雷达号手狠狠训了一顿(我从来没有这样训人,这是排长的工作),训他们的时候,我的后脊还冒着汗!这件事情告诉我,你当干部首先在技术过硬,在部队如此,在图书馆也是如此,我当副馆长期间,我的技术也是过硬,无论是图书排架、图书捆扎、图书分类都不输他人。
  我担任雷达技师将近五年,所以写的内容也长了一点,从前线回来不久,因为军队精简整编,我们部队解散了,我就成了五百万分之一,转业回家了。
  后记:八年得失
  八年,我把青春贡献给了部队。八年里,我的同龄人赶上了改革开放好时光,企业蒸蒸日上,奖金不断增长,每到节假日有拿到手酸的实物。八年里,我的同龄人纷纷结婚生育,生活在恩爱温馨的家庭里,不但有天伦之乐,也可以更好的照顾父母。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没有人能体会到在中越边境,不时收到越南特工队侵袭的消息是什么心情。那些岁月里,二姐一直在等我回家参加他们的婚礼,可是我又赶上了入桂轮战,似乎遥遥无期,无奈之下,二姐只能让父母的干儿子代表我。
  八年,部队真正锻炼了我。我从一个老百姓成为一名标准的军人,我参加了军队提干制度改革后第一次军校招生,并成为第一批从军校深造后提拔的干部。我执行入桂轮战任务来到前线,亲眼目睹了邻近导弹部队击伤敌机的那次战斗。我在前线荣立三等功,并受奖无数。回顾这八年,我充满了自豪感。
  一份付出自会有一份收获,如今我过着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这八年的付出,我现在的生活将大打折扣。
  致我的青春,值得我永远骄傲的青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