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岁在乙巳,生肖为蛇。蛇文化伴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发端与进展,以琳琅满目,交相生辉的文化面相遍布世界各地。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象征意义。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纷纷推出蛇年主题文物展,讲述蛇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的角色。
蛇,作为一种往来倏忽,长于爬行的动物,拥有吉祥、富贵、长寿、重生等寓意,无论是早期先民的创世神话、图腾崇拜、祭祀活动,还是后世社会中的殿堂壁画、小说戏曲等,皆以绚丽多姿的蛇文化述说着中华民族的深层观念信仰和集体文化记忆。
蛇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六,配属十二地支中的“巳”,“巳”字内涵丰富,《说文解字》中记载:“巳也。四月,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凡巳之属皆从巳。” 这里的“巳”字,象征着自然界中阴阳二气周而复始的更替和变换,也是对蛇具有蜕变更新、长寿永生寓意的形象表达。
以伏羲、女娲、盘古为代表的创世人物,皆与“蛇”有着紧密的关联。如《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谓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楚辞章句》中说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体如此,谁所制匠而图之乎?”《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载夸父:“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蛇与上古时期的创世人物融合为一,在人蛇、人神的文化合流中构建起始祖文化至高无上的精神内涵,开启了华夏文明诞生和发展的脉络。
蛇,作为一种极具灵性的动物,能跃能游,能屈能伸,明智勇敢,充满力量,融结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物质结晶中。它,或是神话传说中调节雨旱,平衡气候的神灵;或是祭祀仪式中超越生死界限,沟通祖先的中介;或是图腾崇拜中龙图腾的基本构成;又或是民俗遗风中知恩图报,正直善良的化身,等等。蛇所蕴含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文学、民俗、艺术等方面,人们借此辟除凶恶,寓意吉祥,祈愿安康。
灵 蛇 献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