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106|回复: 2

【球人诗会】34期/ 历史揭秘之十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1 22: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歌@ 于 2024-7-12 08:44 编辑

【球人诗会】34期/ 历史揭秘之十三·3篇 /总795首
中国历法的起源
历法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最初是因为农业的生产的需要而创制的。
中国古代历法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
大致说来包括推算朔望、二十四节气、安置闰月以及日月食和行星位置的计算等。
当然,这些内容是随着天文学的发展逐步充实到历法中去的,而且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中国古代历法的产生时间,有明确记载的,大约是在夏、商、周时期,
如商代甲骨文反映出商代历法,《夏小正》被认为保存了夏代历法的资讯。
根据一些传说资料,我们可以将古代天文观测
或最初的历法的产生时间上溯至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2000—4000年间),
如传说中的帝尧命羲和“历象日月晨辰,
敬授民时”(《尚书.尧典》)、颛顼“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
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国语.楚语》),炎帝、黄帝乃至伏羲均曾创制过历法。
根据考古发掘材料,将中国古代天文观测
及早期历法的创制时间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是没有问题的,
粮食的出土可以证明这一点,因为农业生产离不开历法。
那么,出土的粮食遗存情况是怎样的呢?
举粮食遗存为例,如河姆渡文化中发现有距今7000年前的大量的稻谷,
河北磁山遗址发现距今7000多年的腐朽食物的遗存,
长江中游彭头山文化发现距今8000多年的人工栽种稻谷的遗存,
河南贾湖遗址发现距今约9000年前栽种稻谷的遗存。
此外,还有河北南庄头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
江西万年吊桶环和仙人洞遗址等,都发现有种植的资讯,其年代都在距今约1万年前。
这些考古发现可以说明,伏羲时代已开始进行天文观测甚至创制了最初的历法的传说,
基本上可以得到证实,因为种植农业的起源和出现,
必然伴随着原始人对年度周期和四季的认识以及早期天文观测活动的存在。
那么,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主要靠狩猎和从事采集植物活动来维持生存、生命,
他们是否需要知道季节、时令的变化以及进行最初级的比较简略的天文观测活动呢?
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采集和狩猎(攫取性经济或称掠夺性经济)要受天然资源的限制,
人类要获得食物就必须经常迁徙。
这种迁徙有两种类型:季节性迁徙和区域性迁徙。
前者是指因季节不同,人们需要改变生活区域;
后者是指人们为了获得食物而要变更采集和狩猎的区域。
季节性迁徙与季节认识有关,
区域性迁徙与方向认识有关,
二者都离不开对天象的认识以及粗略的天文观测活动。
姜子牙72岁出山,被誉为中国兵家鼻祖


姜子牙,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统军大将,
被后世誉为中国兵家之鼻祖。
姜子牙在72岁时,被求贤若渴的周文王拜为“太师”,
所以他也被称为姜太公,后又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
姜子牙即辅佐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又亲手缔造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
同时,历代都公认他为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的鼻祖,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年轻时,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酒。
可以说,蹇运伴随了他的大半生。
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无论是宰牛还是做生意,
他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
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有一天能一展才华。
可是直到他70岁时,仍是一事无成。
姜子牙在他72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了当时还是西伯侯的姬昌。
姬昌每次在外出打猎之前都会占卜一卦,
而此次的卦辞却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姬昌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
姬昌去世之后,武王姬发即位,此时,商纣王已荒淫暴虐到了极点,
姜子牙见时机已经成熟,就向姬发提出伐纣灭商。
姜子牙精选了兵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组成了伐纣大军。
在伐纣大军的誓师大会上,
姜子牙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说道:“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隻,迟者斩首”。
此时,武王姬发现所占卜的龟兆不吉,
随后,行军途中又遭遇了狂风大雨。
因此,武王姬发和众臣的决心一度动摇,又是姜子牙力排众议,坚定了姬发伐纣的信心。
当伐纣大军到达商都朝歌郊外七十里处的牧野时,
其他各诸侯也率兵车四千乘与姜子牙会合。
此时,商纣王也集结了17万兵马,赶至牧野,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由此爆发。
此战,姜子牙亲率精锐为先锋,在前面挑战,
姬发率领大军从两翼包抄商纣王的军队。
商纣王的军队虽人多势众,但士卒与商纣王离心离德。
因此,士卒阵前纷纷倒戈,商纣王见大势已去,急忙逃回国都朝歌,登上鹿台之后,自焚而死,
姜子牙随后诏告天下,商朝灭亡。
在伐纣灭商之后,由于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功勳卓著,
被首封于齐地营丘(即今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
公元前1045年,姜子牙正式建立起了齐国,
但他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周朝中央辅佐周成王,
或运筹帷幄,或领兵亲征,曾经平定了管叔、蔡叔、霍叔的“三监之乱”
和淮夷、徐夷的“五侯反周”。
姜子牙作为中国军事家的鼻祖,
他所留下的兵法《六韬》,一直受到后世兵家所崇拜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墓葬出土了《六韬》的残简)。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被后世列为《武经七书》之一,
为历代兵家的必读之书,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六韬》在十六世纪传入了日本,
十八世纪又传入了欧洲,如今已被翻译成了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清代皇位继承制度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第一个是元朝),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覆亡。
清军趁势入关,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逐步占领中国。
然后历经康雍干三朝而发展到顶峰。使多民族的国家得到巩固。
在中国封建王朝立储制(皇位继承制度)发展演变的历程中,
清朝相对特殊。清朝皇位继承制度所具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皇位继承形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方面。
清朝皇位的继承形态,主要有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4种模式。
在汗位推选制下,八王(诸贝勒)以贤能与否作为唯一标准,在八王范围内推选汗位继承人。
康熙帝实施嫡长子皇位继承制时,以皇子是否具有嫡长子身分,作为择选皇位继承人的惟一标准。
在秘密建储制下,皇帝是从选贤的标准出发,择定皇位继承人,但优先考虑具有嫡长子身分的皇子。
在上述三种皇位继承形态中,
择嗣标准出现了由贤能到嫡长,又到二者兼顾,既择贤而立,
又重视嫡长的变化,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轨迹。
懿旨(慈禧皇太后的旨意)是清代最后一种皇位的继承制度。
在懿旨确立嗣君的皇位继承形态下,血缘关系与年龄因素,
是慈禧所考虑的主要方面,即在去世皇帝无子情况下的嗣君人选,
除去是近支宗室成员外,还要具有叶赫纳拉氏的血缘,同时必须是幼龄。
这些制度,都不同于前代,是颇为奇特的现象。
与其他封建大一统的中央王朝相比较,清朝皇位继承形态虽然复杂多样,
但是,其皇位传承却相对平稳。
清朝在将近300年的历史中,累计完成11次皇位交接。
少数情况下,皇位争夺也很激烈,如皇太极去世后曾出现的继统危机,
康熙后期诸皇子角逐储位,以致雍正帝侥幸继位后大规模清洗政敌。
但是,虽然最高统治层内部出现激烈纷争,却皆未酿成内乱,
11次皇位传承,大都比较平稳。
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两次重大变革(从汗位推选制到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又到秘密建储制),
都出现在康、雍、干时期,三帝在清朝皇位继承制度演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其他清帝所不及。
康、雍、干三帝均处于清朝的上升时期,
他们都具备较为深厚的满汉两种文化素养,
因而能够多视角地考虑如何促进皇权集中、强化与改革皇位继承制度问题。
—2024.7.11




点评

为老师的【球人诗会】34期/ 历史揭秘之十三佳作点赞!  发表于 2024-7-13 20:24
发表于 2024-7-13 20: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师的【球人诗会】34期/ 历史揭秘之十三佳作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7-13 08: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