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不拘泥于形式 明天是清明节。不少人因当下疫情严峻复杂不能踏上扫墓祭祖的归程,但缅怀追思先辈英烈的氛围仍日渐浓厚。 清明节又叫祭祖节、思亲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是二十四个节气之一。这一天,人们为怀念故去的先辈和亲人,要进行扫墓和祭祀活动,以寄托哀思。今年的清明节因为疫情的原因不同以往,或许我们不能出门扫墓祭祖,但只要我们心中有故人,那他们就没有被忘记。我们缅怀亲人,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因为“心祭”胜过“形祭”,让我们心怀感恩,带着思念前行吧! 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节日,也是一个重要节点,连接着过去与今天,标注着奉献与感恩。我们不能忘记:祖国的每寸河山,都被英烈的鲜血染红过;今天的静好岁月,都是英烈用生命换来的。然而,现在的青年人生长于远离战火硝烟的和平年代,对他们来说,革命先烈是不熟悉的“陌生人”。由此看来,如何让民众特别是青年人通过清明节活动与英烈建立起“生命的连接”,确实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课题。 对先烈的深切缅怀追思,使清明节成为彪炳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时刻。 “你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奋斗在你为之奋斗的事业中。” 清明的意义,不只在于感受先烈的崇高,更在于继承先烈的遗志、续写未竟的事业,“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