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查看: 520|回复: 7

一颗古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 10: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多种。
                       有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颗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知觉"到这一颗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本商的心习,你所知道的只是一棵树做某事用植物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颗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画家朋友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颗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他,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画家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那一般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颗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会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反照。古松树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摘自10月16日《大同晚报》朱光潜  文)

点评

谢谢老师的《一颗古松》转摘报道,长知识了  发表于 2022-1-22 05:47
谢谢老师《一颗古松》的转摘报道!  发表于 2022-1-21 18:10
谢谢老师的《一颗古松》转摘报道,长知识了。  发表于 2022-1-21 17:37
发表于 2022-1-21 17: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一颗古松》转摘报道,长知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 18: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一颗古松》的转摘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 05: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一颗古松》转摘报道,长知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 06: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看问题,可能偏面,只有共同研究,才能得出比较完善的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9-5 00: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