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5-22 06: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总在我国搞门球、中式槌球、捶丸的热情干劲很大,但我总觉得,类似一种的运动与规则不适宜多搞,就比如说门球有国际规则了,中国门球协会也就不适宜再“另立炉灶”,制订出与国际规则不同的很多打法来。(当然,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创造与发明的,)但这与国际交流、发展是不利的,比如我们经常与港、澳、台交流比赛,上海门球之春带大队去澳门交流比赛时,就面对着两种不同规则的不平衡比赛了,谁获得了冠军,合理吗?
根据以上这些,我建议刘总在北京、或某地成立一个少年儿童门训练基地为中国培养门球接班人,六十年以后这些少年儿童还在打球呢!(中山明)
门球狂人 答:
美好的理想往往在践行中会有一些变化或者说革新。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儿需要坚持,值得去做。
我从十年前的2010年,涉足中式门球的研究,在全国很多地方的赛事中推介一些新的举措;2018年开始,在我的“一亩三分地”里有选择地推行“涿州中式门球”,已搞了三次实验赛。现有“4条、256个字”的规则。
在2018年,通过美籍华人开始了对槌球的研究,在2020年9月10日,于北京香山某军干所搞起了中式槌球。槌球运动在欧美搞了几百年了,辈分比门球要大,历史上也曾有三次到过中国(燕京大学、晋绥边区、庐山)但没有落地和发展。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没有槌球项目的开展。在中国开展槌球很有必要。值得一提的是,槌球有九种玩法,我们没有照搬照抄,在门球场上开展槌球,故可称之为第十种玩法。但最终会和国际接轨的。这方面,已有网站和“16条,849个字”的规则
关于捶丸,这是中华体育的珍宝,是“弓箭、围棋、捶丸、蹴鞠”四项之一,挖掘梳理弘扬国粹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儿,这个领域是一张白纸。《丸经》一书,很多人是读不懂的。
老兄的“在我国搞门球、中式槌球、捶丸的热情干劲很大,”对我是一种鼓励,但我做的只是基础性的工作。一个明显的差别是:我们在对待和认知这些事情上,已不在一个频道上了。
您的“建议刘总在北京、或某地成立一个少年儿童门训练基地为中国培养门球接班人,六十年以后这些少年儿童还在打球呢!”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我不是做这个的。在涿州,我曾经对少儿门球下过功夫,但没有成功。对如何做好少儿门球,我远不如您以及有关人员和机构去做这样的事情。
无论如何,我本是门球人,”三球“在中国的推介,都是在现有的门球场上,这个意义很大。尽管有向足球场、高尔夫球场推广的计划,对门球场这一块是不会放弃的。
可以把”三球“理解为是门球的一种玩法,也可认为它脱离了门球原有的模式或者说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看哪个更有生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