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懂又问:记得几年前去成都参加全省在彭山举办的全省老年门球赛时,有三、四家推销门球器材。我们几位球友又买又带购了不少傢什。两百元一支的“指挥棒”,球棒几百一根。计时钟又是两三百。大家需要也没想太多。细想这些产品究竟成本几何?偶然一次看见一小孩玩的满天星小电筒,取掉前头一个锣帽,就是我们买的指挥棒,一问是网上买的60元一支。我们每支多出140元,算是交了“学费”。不知现在还有几家门球器材厂在卖“指挥棒”?现在的门球棒价格一路飚升,上千元一根。新产品门球鞋子也天天看漲。于是又有不懂的想问:一、全国门协审定门球器材标准可不可以公开,让更多企业家参与竞争,让门球人获益?二、审核权能否交给国家技朮质量监督促局履行,既可以有更多精力于发展门球这动,又可避免遭来群众组织行驶行政权力的非议?三、现有的门球器材𠂆家像不像凭借某种特权在进行垄断经营的专卖公司?敬候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