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刻,那些最走心的凡人金句-23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171.“需要什么,喊我就行,我一直都在!” ——22岁的王美惠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外三科工作。疫情发生后,她报名加入隔离病区护理团队,给病人送饭、为医务人员准备用品、打扫工作区域卫生、整理护理文书等都是她每天的工作。“需要什么,喊我就行,我一直都在!”这是王美惠在病区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172.“我们年纪大了,身体有病,行动不便,却始终记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国家有困难,只要活着一天,我们就要尽责!” ——2月3日,云南省玉溪市94岁高龄的老党员吴维舟和老伴苗竹云,委托孙子向党组织一次性交纳4000元的特殊党费,用于支援疫情防控。吴维舟有70年党龄,苗竹云党龄65年,吴老在便条上写道:“我们年纪大了,身体有病,行动不便,却始终记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国家有困难,只要活着一天,我们就要尽责!”(推荐人:云南省玉溪市老年大学朱文栋) 173.“这是作为一个火线入党的老党员应该做的,越是危险的时候、困难的时侯,才能彰显共产党员的本色,不说大话,做实事。” ——沈尊杰,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南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全科医生,是一名有着41年党龄的老党员。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沈尊杰日夜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入户排查摸底、每天两次上门消杀处置、健康教育宣传、测量监测体温、发放消毒物品口罩……他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党员应该做的,越是危险的时候、困难的时侯,才能彰显共产党员的本色,不说大话,做实事。” (推荐人: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南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胡建芳) 174.“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场上,好多工作人员都比我们还辛苦,我做的都是份内的事。” ——湖北郧西县城关镇,一位居民拍下这样一张照片:一名护士蹲在路边吃饭,她的丈夫也半蹲着,怀里抱着孩子,远远看着她。照片中的女主人公,名叫江世娥,是郧西县店子镇中心卫生院的护士。2月19日中午,她转送病人返程途中,刚好路过家门口。从正月初二上班以来,她已经25天没回家了,借这个间隙她想看看孩子。她电话联系丈夫将孩子抱下楼,时间紧,丈夫没换衣服,穿着睡衣,抱着孩子就下楼来。婆婆听说她到楼下了,立马给她煮了饺子送下来,说啥也要让她吃几口。因为一直在医院一线,她不能离家人太近,更不能抱抱才9个月大的孩子,便出现了照片中的感人一幕。江世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场上,好多工作人员都比我们还辛苦,我做的都是份内的事。” 175.“不管多麻烦,群众的需要都要满足。” ——岭顶村是浙江省诸暨市岭北镇的一个偏远山村,出村一趟开车至少需要半小时。疫情暴发后,为减少村民出村频次,从1月26日开始,村网格员陈彩仙每天都会电话联系村民,统计各家各户需要采购的物资,形成采购清单后交给志愿者周飞飞,由周飞飞在集镇统一购买后再交联村干部蔡乐涛带到村里,由陈彩仙逐一上门分发,此举受到了村民的普遍赞誉。陈彩仙说:“不管多麻烦,群众的需要都要满足。”(推荐人:浙江省诸暨市岭北镇政府赵一怡) 176. “现在终于轮到我帮助更多人了。” ——2月17日上午,重庆市血液中心,手握着压力球,眼看着自己的血液顺着输血管流入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的黄色血浆再被一点点采集,王齐(化名)慢慢放松了下来。这是康复后的王齐第一次捐献血浆。“我怕痛,以前也没献过血。住院治疗时医护人员帮我很多,现在终于轮到我帮助更多人了。”他有些腼腆地说。(来源:“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 177.“我是汶川人,‘5•12’地震那年,我12岁,是重灾区一名幸存者,受到全国人民的爱心帮助。12年后,我作为一名护士,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再苦再累再危险,我都一定要去的!” ——这是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直属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护士佘沙说的一段话。疫情发生后,她先后3次主动请缨,终于成为四川省第三批驰援武汉抗疫医疗队成员之一。(来源:中国机关后勤公众号) 178.“我的妈妈在水境(镜)庄社区工作,她从大年初一到现在一直在工作,我感觉她变成了很多眼睛、嘴巴、耳朵、手、脚的一只‘怪物’,但我很敬佩这样的妈妈。”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关镇水镜庄社区网格员王小庆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到家,打开房门悄悄走进屋,看见桌子上放着一幅儿子郭预仁的手抄报,让她瞬间湿润了眼眶。 179.“将来,我可以自豪地告诉我的孩子,妈妈曾经是一名战士,参加过战‘疫’。” ——河南省上蔡县洙湖镇苏庄村驻村干部苏欢欢,身怀六甲,本该休假的她主动要求去防疫一线。同事问她:“干嘛这么拼,你完全可以请假的。”她说:“村里的情况我最熟悉了。再说,将来我可以自豪地告诉我的孩子,妈妈曾经是一名战士,参加过战‘疫’。”(推荐人:河南省上蔡县洙湖镇宣传统战委员尹苏强) 180.“请组织安排我到社区、到基层去吧!作为一名青年,我有力量,我想为抗击疫情做点事儿!人员摸排、登记、劝导、宣传工作都可以。” ——重庆市沙坪坝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年轻干部张贵军向党组织请缨,自愿到有6名确诊病例的区公租房小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来源:中国机关后勤公众号) 181.“在家‘闭关’的日子,引发了灵魂叩问,那就是在重大灾难面前,每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都要为苍生大众笃行付出,保我山河无恙、人事皆安。” ——疫情期间,江西省政府驻京办事处办公室主任李卢峰,几经周折赶回单位,边医学观察边进入工作,主动请求承担驻京办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发出了上面的感慨。(来源:中国机关后勤公众号) 182.“上天开眼,妈妈平安。大战疫情,我们胜利。” ——陈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医务工作者,曾参加过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医疗队,在非洲抗击过疟疾、埃博拉病毒,在国内参加过抗击H7N9甲流等。作为一名有着重大军事医疗活动经验的老战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敏递交了“请战书”,成为第一批进入武汉火神山医院支援的医务工作者。2月2日凌晨3点,部队集结完毕,乘空军某部运输机前往武汉,进驻火神山医院。临出发前,女儿冰冰在她平时用的抹手油盒子上写下“上天开眼,妈妈平安;大战疫情,我们胜利。”(推荐人:上汽通用东岳动力总成有限公司职员王文举) 183.“轻伤不下火线,党员就应该冲在前!” ——浙江省仙居县机关服务中心主任王淑英接到抗疫指令后,第一时间承担起了办公区公共区域包括会议室、食堂、电梯等重点位置的防疫消毒工作,反复蹲起导致她膝盖肿痛,但她说:“轻伤不下火线,党员就应该冲在前!”(来源:中国机关后勤公众号) 184.“回家再赶过来又要花不少时间,把时间花在路上太不值当了。” ——疫情期间,江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卧龙路办公区服务中心的吴可强负责保障值守人员的用餐。大年初三,他把孩子送到父母家,便在办公室住下了,中心领导和科室同事让他换换班,回家休整一下,他认为把时间花在路上太不值得。(来源:中国机关后勤公众号) 185.“天天去一线,哪有什么怕和不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就是我的职责所在。” ——晚上6点下班后,江苏省无锡市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客车组组长荣雄主动带队冒雨前往江阴,一次运回5万个饭盒。工作中,他是调度员、是驾驶员,也是搬运工,尽心尽责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来源:中国机关后勤公众号) 186.“我就是尽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职责,只要有需要,我就要贡献出一份力量。” ——国管局国二招宾馆入党积极分子钟怡得知北京市索家坟小区要实行24小时监控,但是工作人员少且平均年龄大,便主动放弃休假,承担夜间值守工作。每天12小时的值守让她整个膝盖都是凉的。下班后,她还到居民楼和宿舍楼进行消毒作业,当同事们问她累不累时,她说了上面这段话。(来源:中国机关后勤公众号) 187.“现在大家都在为疫情防控出工出力,我们夫妻俩虽然年纪大了,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是可以的!”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源溪村70岁的党员程堂贵,就以一位“挑夫”的形象,穿梭于街头巷尾,为值班的同志送来了热腾腾的饭菜。“饭来了,这天冷,大家伙忙了一上午,赶紧趁热吃。”疫情发生以来,程堂贵老两口每天上午都准备一箩筐饭菜,用扁担挑着送到各个劝返点。村支书知道他家庭条件不太好,要给程老适当补助,但被他谢绝:“为了乡亲们的安全,你们24小时都坚守在这里,我能做的也就这么多,怎么能要钱呢?现在大家都在为疫情防控出工出力,我们夫妻俩虽然年纪大了,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是可以的!”(来源:“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 188.“我们送早餐来了,看看够不够,不够再来一份。明天我们还继续……” ——云南省丘北县组建了一支由青年志愿者组成的“爱心早餐”配送突击队,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各卡点工作人员配送爱心早餐。为让大家吃上热腾腾的包子,喝上新鲜的豆浆,志愿者们凌晨2点起床蒸包子、做豆浆,早晨7点将做好保温措施的爱心早餐送到各个防疫卡点,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一线抗“疫”工作人员的敬意。(推荐单位:“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189.“我病了,赶紧找人到卡点,卡点不能漏,千万守住啊!” ——2020年2月18日15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尚志市局国保大队二级警长、共产党员王志伟,在尚志市亚布力镇前进社区石头河子道口卡点执行防控任务时突发心脏疾病,经抢救无效牺牲,终年52岁。王志伟在医院治疗期间,还惦念着卡点,打电话给大队长李治国说:“我病了,赶紧找人到卡点,卡点不能漏,千万守住啊!”这是他生前最后的嘱托!(推荐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警务督察支队现场大队教导员马智林) 190.“一句再见,胜过万语千言。”“这样的道别没有离愁,只有对活着的喜悦,对生命的珍视,对爱与付出的感怀。” ——来武汉抗疫的半个多月里,山西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护理团队队长、重症护理专家张颖惠和同事负责护理的50名重症病人中,目前已有2人顺利出院,6-8人符合出院条件,正在办理离院手续。送别治愈的患者,成了张颖惠每天最期盼的事。“一句再见,胜过万语千言。”她说,“这样的道别没有离愁,只有对活着的喜悦,对生命的珍视,对爱与付出的感怀。” 191.“婚礼可以推迟,救人可不能等待。” ——江莉是海南省三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共青团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与未婚夫毫不犹豫推迟了婚期,各自报名参加抗“疫”,她说:“婚礼可以推迟,救人可不能等待。”海南省卫健委团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全省共计681名医务人员紧急驰援湖北,其中,35岁以下青年医护人员509名,占海南省援鄂医疗队总人数的74.7%。 192.“疫情一定会过去,而我们的国家,以及我们自己,在未来一定还会遇到其它也许形式不同、但复杂程度绝不亚于当前情况的各种挑战。今天我们的所学所思,就是为了当未来挑战来临时,不要再次留下悔恨。” ——2月17日上午,清华大学博士生课程“社会学Ⅱ”正式开课。主讲教师公管学院副教授蒙克通过“雨课堂+腾讯会议”的方式,与同学们就“社会学核心关注问题”展开讨论。蒙克说:“疫情一定会过去,而我们的国家,以及我们自己,在未来一定还会遇到其它也许形式不同、但复杂程度绝不亚于当前情况的各种挑战。今天我们的所学所思,就是为了当未来挑战来临时,不要再次留下悔恨。我想,这就是我们坚持直播授课的意义。”(推荐单位: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193.“现在是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我要带着大家一起战斗。作为母亲,我是不称职的,希望女儿长大后能理解我。” ——当听说大女儿每晚都是搂着妈妈的衣服或者攥着妈妈的照片睡觉;小女儿晚上总是哭闹不睡觉,后来检查发现,孩子中耳炎发作,脓水已经堵塞了耳道……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护士长刘晓华瞬间泪流满面。她说:“现在是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我要带着大家一起战斗。作为母亲,我是不称职的,希望女儿长大后能理解我。”(推荐人: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武岩) 194.“特殊时期,在机关食堂吃一口饭可不是小事,保证绝对卫生、安全,职工健康平安,就是我们对国家作了一份贡献!” ——从大年初一至今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后勤保障一线的住建部机关食堂主任李振起,在食堂职工疫情防控动员大会上说。(来源:中国机关后勤公众号) 195.“我睡在家里的床上,身体舒服,但心里不踏实。睡在办公室沙发上,身体不舒服,但心里踏实。”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龙飞山办事处恒锦社区党支部书记胡长宙,连续十几天没有回家,他白天在广场、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巡查、消毒、劝返,晚上就睡在办公室。他说:“我睡在家里的床上,身体舒服,但心里不踏实。睡在办公室沙发上,身体不舒服,但心里踏实。”(推荐人: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区直工委李红) 196.“麻疙瘩村过去是个贫困村,感谢党的好政策,如今我们脱贫了,应当为国家做点事情。” ——2月23日上午,一辆宁夏牌照厢式货车驶入宁夏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驻地,车里有牛羊肉、鸡肉、红葱、胡麻油、麻花和各类调味品。这辆车发自宁夏同心县石狮开发区麻疙瘩村,所载食材是全村党员群众和当地两家企业自发捐赠的。“看着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坚守一线,我们很心疼。”村党支部书记马如其说,“麻疙瘩村过去是个贫困村,感谢党的好政策,如今我们脱贫了,应当为国家做点事情。”(来源:“学习强国”宁夏学习平台) 197.“当好志愿者,就是我大学最美的寒假作业!” ——江西寻乌县刘玉琳是大连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二学生。寒假期间,当得知所在村防控一线工作人手紧缺时,她主动请缨加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她说:“新学期开学延迟了,但我可以在社会上学习。当好志愿者,就是我大学最美的寒假作业!”(推荐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用户服务中心<寻乌>林丽萍) 198.“叔叔阿姨,我要为你们设计一套‘神奇的防护服’,穿上它,你们就成为了安全、轻快的“蜜蜂战士”。 ——疫战牵动万众心。近日,广东省广州市东山培正小学的李静一小朋友,给南方医院驰援湖北洪湖医疗队写了一封信,表示要为医护人员设计一套“神奇的防护服”,让大家成为安全、轻快的“蜜蜂战士”。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医疗队队员们回复了这封信,点赞了孩子奇妙美好的创意,鼓励他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推荐:“学习强国”广州学习平台) 199.“春暖花开,微风拂面,人间无疾苦,你安好,我无恙,每一个人都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我知道这不是梦,这一天终究会到来。” ——河南省长垣县中医院援鄂护士王璞,瞒着家人支援武汉,出发前,她在口罩包装纸上写信给家人“春暖花开,微风拂面,人间无疾苦,你安好,我无恙,每一个人都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我知道这不是梦,这一天终究会到来。”母亲看到报道才知道女儿去了前线,她含泪说,“女儿很勇敢,这是应该做的,可是免不了替女儿担心,想起来就流眼泪。女儿啊,一定要平安。” 200.“危险的地方,总得有人去,危险的事情,总得有人做。我就是完成了党交给我的任务。” ——大年初四,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派出所民警张泽,和同事来到开发区集中医学留观点值第一班岗。张泽知道轮班会加大感染风险,但他们一直值守在留观点,连续坚守14天,每天工作近18个小时,直到8名密切接触人员全部解除隔离。张泽说:“危险的地方,总得有人去,危险的事情,总得有人做。我就是完成了党交给我的任务。”(来源:“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