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重视家,忠于国,家国情怀自古便扎根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中国象形文字是表意的,每个文字都讲述着一个故事。今天,我们从"家、国"二字说起,感受中国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家,甲骨文字形就像是一只猪居于屋舍之中。上半部分是房屋的象形,古代的猪舍与房屋相似,下半部分则是"豕",即猪。
什么是家?家就是上有屋遮顶,屋下养头猪。在中国人心中,家就是这么一个稳定的住所,可以容身,有产业可以生存。因为稳定,所以有依恋,有温馨。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中国的节日,向来和家有关。比如春节团圆,过节回家,以家门团聚作为一年的终点和新一年的起点;中秋节,更直接被称为"团圆节"一一一家人围坐一堂,吃月饼赏月,这样的幸福,古今皆然。
再看"国"字。国,始见于西周金文,左边是一个方框,表示一片土地,右边是戈,表示以兵戈来保卫这片土地;后在表示"国土"的"口"外边加了"国界",仍表达以"戈"卫"国"的意思。到了小篆时期,在"或"之外又加了一个方框,以表示国界、疆域。
历史上,经历了太多战乱和灾害的中国人深知保家卫国、捍卫疆土的重要性。"国"的字形演变,说的是国家有疆界,需要防卫力量,在边界线上,有战士守卫,国家才能安定,敌人才不敢进犯一一对于古人而言,国,就是需要用生命守护的那一片土地。
由己而家,由家而国,是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将个人、家庭与国家、天下联系起来,从一个更广大的角度去思考立家立国的根本。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既重视亲情更心怀天下,既讲究孝悌更倡导尽忠,于是有了烙印在岳飞骨上的"精忠报国",有了杨家将一门忠烈。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与家教传承。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摘自10月18日中新网)《老年文摘》2019·10·31·也有登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