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夏益民

秋末冬初如何养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11: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冬前谈养生


        

             还有十二天立冬,立冬季节如何养生?
            中医认为: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过少室温过低即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人体将会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冬要温补: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这里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东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是,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5 15: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益民 发表于 2018-10-25 06:01
衷心感谢好友第一时间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

不客气,应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7 05: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衷心感谢好友第一时间热情关注和真情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08: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养生四要素
      善良是心理养生营养素,

    宽容是心理养生调节阀,

    乐观是心理养生不老丹,

    淡泊是心理养生免疫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08: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进补需四忌,深秋谈养生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把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费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会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转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个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08: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8-11-3 08:17 编辑

一天有三个最佳养生时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主任医师   孙其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养生也要讲究时间段,可以遵循“早养胃,午养心,晚养百脉”的原则。

  辰时(早上7~9点),胃经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消化吸收最强,是营养输送到各个器官,滋养脏腑的最佳时刻。辰时也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气血流注于胃经,营养丰富的早餐能给胃提供丰富的原料,从而发挥“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素问·经脉别论》中记载:“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可见,养生要从养胃开始。

  辰时养胃要注意以下几点:1.早餐要吃热的食物。人体气血得热则行,遇寒则凝,摄入冰冷的食物会使气血不畅,从而“内伤脾胃,百病由生”。2.早餐搭配合理。要有干有稀,谷类食物吸收后能快速补充能量,另外可以吃些鸡蛋、豆制品、瘦肉等,适当吃点果蔬。3.避免太油腻。吃太多肉类或太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可选择各种粥、燕麦片、豆浆、芝麻糊等。

  午时(11~13点),心经当令。《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提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午时是人体阴阳交替、气血交换之时,《黄帝内经》中记载:“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午时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此时阴气初生,可以小睡一会儿,使身体平衡过渡。午睡醒来可以搓搓手,手心有一个心包经的大穴——劳宫穴,搓揉该穴能提神醒脑,下午不易疲劳。

  亥时(21~23点)三焦经当令。亥时入眠,百脉皆能得以濡养,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亥时安静入睡,百脉可以得到休养生息,三焦经气血充足,运气行水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人体各个部位都能分配到元气,第二天醒来才能精力充沛。

  睡前做3件事有助眠作用。1.以指当梳:中医推拿功法中有一招叫“拿五经”,晚上睡前可将十根手指当作梳子,梳头3分钟以上,可以疏通五经,改善头部血液循环。2.温水泡脚:人体的肾经起于足下,温水泡脚可以温养肾经,达到补肾作用。3.捶背:“晚捶背,好入睡”,睡前可请家人帮忙,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背部,速度以每分钟60~80次为宜,每次20分钟以内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09: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脚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脏”之称。

   历代医学家认为,脚部保健并对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涌泉穴。意思是说,肾经之精气犹如水井中泉水一样,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涌出,长期不断;经常以热水浸泡后搓此穴,既可以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平衡阴阳,又可以舒通心肾,滋生肾水,,抑制肾脏虚火,排泄体内毒素杂物;既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御寒暖体,缓解肌肉紧张,消除各种疲劳,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气,祛风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痢;同时,还能治疗头顶痛、疝气、肾炎、性功能衰退、小儿惊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咽喉肿痛、脚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几十种疾病。

   正因为如此,涌泉穴才被中外医学权威誉为“健身之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0: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描心绪(俗曲一首)老江湖 2018霜降日

长欢喜,
短惆怅,
有事无事浪一浪。

推奇门,
摆阵仗,
写完歪诗舞刀棒。

打门球,
斗麻将,
跑调小曲尽情唱。

执秃笔,
装模样,
横竖撇捺四不像。

香焚起,
茶满上,
一壶浊酒滚烫烫。

对亲朋,
常思量,
寒暑冷暖总不忘。

去无多,
但豪放,
神仙日子坦荡荡。

气不散,
意闲逛,
管它霜降不霜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5 17: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