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门球活动的调查报告 花甲子 舆论都在说,中国门球人500万,门球人老龄化后继无人,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带着这个想法,我设计了这次《关于参加门球活动的调查》,历经一个月的时间,参与调查问卷的110人,所反映出的可能是冰山一角,但也能从中看到中国门球的发展和现状。 一、从受访对象分析,地市县级的门球人最多,达到85%,但这不能表示省级以上城市的门球人就少。以我知道的某省会城市,门球的活跃程度远远不如地市县级,甚至至今连个全市的门球协会的牌子都很难立起来。从受访的人群看,乡村打门球的人数较少,大约占4.5%。以上基本上反映出了中国门球人的分布现状。 二、门球人的年龄结构呈现尜形结构。80岁以上的只占9%;60至80岁的占68%,目前仍然是门球的主力;60岁一下24人,占总人数的22%。这也说明门球队伍中年轻人的比例在增加,尽管49岁以下的只有3人,也能看得出门球人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三、平时的门球活动更多的时间是当地球友在一起练球,一般都是十人以上百人甚至再多一点,这主要是由场地、人员、赛事安排诸多因素决定的,只有在举办大型赛事时才有可能集聚起几百人乃至几千人的门球人。一般来讲,在我国赛事举办是有规律可循的,冬季在南方,以海南、深圳的候鸟最活跃;夏季在东北,避暑兼打球其乐融融;扛着球杆走天下,天下门球是一家,已经成为中国门球人的座右铭。 四、每天在球场活动的时间,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是每天活动2--4小时,再加上4--8小时的35人,就是说有84%的门球人是每天都活跃在门球场上。和在职一样,每天上班下班,“门球场是我家”成了大多数门球人的共识。 五、门球场地建设在全国已经取得很好地成绩,据受访者提供的信息,有80%的门球人每天在人工草坪场地打球,沙土场地的比例已经降到20%。受访者没有在天然草场地练球的,这是我们的国情决定的,因此要参加国际比赛,很有必要选择天然草场地集中训练。 六、从平时练球的情况看,临时五人组队打球的占80%还要多一些,能够坚持自己练球的也能占到66%,有教练指导练球的只占19%,这也就说明门球人中多数人平时的练球实际上还是以玩为主,真正下功夫,在教练指导下练球者仍然是少数。这种情况对以健身为目的者,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要提升技战术水平,则需要教练的培训。 七、参加门球活动的资历看,30年以上的现在很少了,这主要是年龄的因素,30年以上,按60岁退休,应该是90岁以上了,这些老的门球人年事已高,基本上已经退出门球场地,但他们对门球依然情有独钟。而5年至20年的占了60%,目前在门球场上这些人是主要成员。一个有意思的现象1--5年的居然有20人,占18%,就可以看出年轻一点的门球人在门球场上正在增加,这是中国门球的未来和希望。 八、为什么喜欢门球?这是每个门球人心中已经有了的答案,在问卷的5个提问中,居第一位的是“锻炼身体”103人,占受访人数的94%,就是说门球人中主要就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来到门球场,喜欢上门球的。同时表示“充实退休生活”的83人,占75%。还有在乎“多交朋友”的74人,占67%。“积极准备参加大赛”的34人,占30%,这部分人中年轻一点的是主力军,他们喜欢参加各地的门球大赛。 从以上受访者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对中国门球队伍的现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门球人中退休的老年人依然是主体,80岁以上的老同志正在陆续退出门球队伍,又有一批年轻一些的人加入到门球队伍中,但是随着福利门球的消失,补充的新生力量远远抵消不了退出的人数,但不管怎样,青黄不接的问题已经有了接班人。 第二、门球人主要的目的是锻炼身体,多交朋友,因而康乐门球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竞技门球的兴起与门球人的年龄结构有正相关的关系,年轻人主要倾向于竞技门球,他们是竞技门球的主力军。 第三、我国的人工草坪场地建设已经在全国铺开,草坪商家大有兴起发达之势。人们已经习惯了人造草坪场地,改造沙土场地也就成了各地门球组织的重要工作。草坪场地的完善与中式门球的发展互为推手,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国门球的发展,并逐步走向世界。 以上结论,一家之言,不确之处,欢迎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