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查看: 871|回复: 2

贤母的标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3 14: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辙之母程式无论德行、才能,还是见识,皆无愧于贤母这个美誉。
  东汉时期的名臣范滂就是她为孩子们树立的人生标杆。范滂敦厚朴实,为官清正,学识、才干都出类拔萃。只因为拒绝与恶势力同流合污而遭到诬陷。临刑之前,范滂安慰母亲不要过分悲伤,其母慨然言道:“你既要留下清正的美名,又要长命百岁,这怎么可能呢?”程氐对苏轼兄弟表示:如果你们能像范滂那样为正道舍生取义,我也会像范母那样大义凛然,无忧无戚。日后,苏氏兄弟能够迥异于人,始终不失独立的人格精神,皆于此时埋下种子。
    程氏十分重视对孩子心灵的塑造。当时,苏家的院子里,杂花生树,竹影婆娑,数不清的鸟雀栖息于其间。鸟巢把树枝都压弯了,巢里的幼鸟简直触手可及。程氏特别嘱咐众人,绝不许伤害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尤其教导苏氏兄弟,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鸟雀虽小,却是天地间活脱脱的生命,若能爱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那这个世界也同样会含笑拥抱你们,因为“德不孤,必有邻”。
   苏轼在《记先夫人不发宿藏》中记述了令他终生难忘的一件事。某日,他家的两个婢女熨帛时,突然陷足地下,塌陷之处埋有一瓮,瓮口盖一块乌木板。众人皆认为其中必是金银财宝,个个惊喜异常。程氏却下令将瓮重新埋好,并教育众人说,君子爱财,取之其道,凡非分之财,一分一文也不能妄取,这是做人的准则。这个东西是前人埋下的,不属于苏家,因此谁也不准挖取。这件事影响了苏轼的一生,他感悟道。“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摘自12月2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马军/文)
发表于 2018-1-15 13: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精彩报道!

点评

谢谢老师关注,只要你有收获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发表于 2018-1-19 1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9-12 05: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