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638|回复: 6

“四菜一汤”与“09限双” (第二部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9 10: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aoyushu 于 2010-3-9 10:32 编辑

    “四菜一汤”与“09限双”  (第二部分)

      

“四菜一汤”与“09限双”

                ——也谈门球比赛中的双杆与限双


                            (第二部分)

  第三、多种限法——权衡利弊,慎重抉择


          限制双杆球,重点在遏制它的攻击(杀伤)力。攻击这个词的含义非常宽泛。在门球比赛中,任何一方的任何一个细微举动都可能对对方构成一种直接或间接、显象或隐象的攻击性效应。双杆球的攻击杀伤力强大,是因为它有着多次不可剥夺的闪击权和续击权。我个人认为:限制双杆球应当采取“掐头去尾”的办法。即:源头设卡——让你难以形成双杆;末尾遏制——强行剥夺你的续击权和攻击性。

   ★限——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限量:规定每场比赛使用双杆球的次数,多了不予承认(全限或部分限)。

       二是限艺:包括①指令;②制造;③击打;④类型。为什么要把①教练员下达指令——划在“限艺”范围呢?因为教练员的造双指令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限内,对时、势、地、型、人、技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考量、迅速决断。说它是一种高超的技艺恐不为过。②前号队员制造和③后号队员击打,就更是对战术意识、基本技能和临场心态等整体素质、综合技艺的严峻考验了。④双杆球的类(造)型,如:球门双杆,平地双杆,角度双杆,眼镜双杆,擦顶双杆,折射双杆,调位双杆,自助双杆,纯对双杆(被撞击的他球必须全部是对方球)……等,这些双杆球的制造与击打都离不开击球员的娴熟技艺。可视情选择某一项(类型)做为限制双杆球(源头)的一种手段。限艺的目的是要落实“言必行,行必果”——教练员说了就得算数,下达一次指令就给你计为一次双杆。前号队员必须按要求制造成功(特别是限制双杆球类型时),后号队员必须打成双杆。项项都是硬任务硬指标,决不含糊、凑合、折中。

     三是限权:限制双杆球的续击、攻击权,可分为全面限制和部分限制。全面限制就是超过规定数量的双杆球,只有一次续击权,且不准以任何形式、任何方法直接或间接攻击(触及、触动)对方球。部分限制就是:①限制续击次数,不遏制攻击性;②不限制续击权而遏制攻击性;③不限制续击权也不遏制间接和变相的攻击性(即09限双采用的办法)。

  在确定了限什么、怎么限、限到什么程度之后,可供选择的限双办法(措施)有很多种,下面试列举几种:

    1叫双限量法。当需要且必须造打双杆球时,教练员必须使用“规范的口令”(如:“为X号球造双杆!”),“规范的手势”(如:高举手臂,掌心向前,食指和中指伸直呈V字型,其余各指自然屈握。与裁判员呼叫“2号”的动作基本相同)向击球员发出明确清晰的指令——为一次叫双。指令一旦出口,无论双杆球能否造成都做为一次双杆球记录在案。并规定一场比赛允许“叫双”的次数。这种限双法侧重的是:言必行——说话算数;行必果——造双必成。

    2地双限量法。必须是在平地造打的双杆球,与球门、终点柱有任何关系的双杆球均无效,并规定一场比赛中允许地双的次数。

    3门双限量法。必须是在杆队员击打自球通过球门同时形成双杆球。并规定门双次数。

    4地双限型不限量法。如:难度比较大且不经常使用的擦顶再撞(第二个他球)双杆,既不限量也不限用。

    5门双限型不限量法。如:折射双杆(自球先撞门柱,折射过门再撞门后他球)和擦顶双杆(自球在门前打擦顶球并过门)。同样不限量,不限用。

    6纯对双无限法。这是“新概念门球”采用的办法。即:在一次击球中,所有被撞击的他球全部是对方球形成的双杆,享有双杆球相应的权利。被撞击的他球中只要有一个己方球,且无论被撞顺序先后,则只有一次续击权。

    7双杆限量法。这是一种最简易的限双办法。如:每场比赛只允许使用两次双杆球,从第三次双杆球起,只有一次续击权。

    8双杆限量限攻法。与第7种办法基本一样,只是规定第三次以后的每个双杆仅有的一次续击权,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方法直接或间接攻击(触及、触动)对方球。

   这里涉及到如何界定“使用”一词的问题。09限双好象是以“续击”为准——打成双杆,闪击成功,开始续击(挥杆击自球)即为使用。我个人的看法是:应以双杆球打成为准——以获得相应权利为时限,视“打成”为“使用”。因为闪击权和续击权都是一种可操作性很强并带有攻击性的权利(优势)。一旦双杆球打成,所应享有的权利便立即生效。在使用这些权利的过程中若发生各种犯规行为,只能咎由自取。特别是在遏制双杆球攻击杀伤力的情况下,如果不加以严格界定,而以“续击”做为使用双杆球的标志,那么在“续击”之前我就完全可以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利用我所获得的“闪击权”对对方施以(有时是致命的)合法攻击。

   当然,每一种限法都各有利弊。如果只是简单而笼统的限量,不附加任何先决条件,任其肆意攻击,久而久之就有可能造成人们对双杆球重视程度的减弱,导致不再刻苦练习基本功,使造打双杆的技艺萎缩。如果一味强调限艺,特别是在造打双杆球的类型上苛刻要求,则有可能削弱其他类型双杆球的生存力。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叫双限量法”和“纯对双无限法”。这两种限制双杆球的办法特别突出强调的是:①造双必成——对指挥员、击球员都是一次性的硬指标、硬任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没有回旋余地。②控势为先——使用对方球造打双杆的前提条件是要握局控势,占据主动;其次是要敢于善于使用对方球;再就是技艺一定要娴熟老练,心态平和。这两种限双办法又完全符合“三简”、“三不”的原则,更便于基层接受使用。虽然“纯对双无限法”对击球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但确恰好可以促使大家苦练真练,扎扎实实提高基本功。

    门球竞技中的任何一项技术战术,都有无穷潜力可供发掘,都可以放飞思想,大胆创新。就拿限制双杆球来说,将来在训练有素的球队,高水平的竞技中甚至可以试行①“无双法”——彻底取消双杆球,凡有意无意打出的双杆球都只有一次续击权。②“全双法”——每一杆球都必须打成双杆,一旦打未成,立即就地停杆。若怕打不成,可以不打。但不得以任何形式、方法触及、触动所有他球。只能把自球击到你认为应该去、可以去的地方。当然,这些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总之,限制双杆球是一件比较难摆平的事。有的限法听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挺复杂。有的限法说起来比较复杂,可操作起来极易掌握。也有的限法是听着就绕脖子,具体操作时就更蹩脚。

   第四、09限双——恰似“四菜一汤”


          《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2009》已于去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并在全国执行。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对于限双问题的议论一直没有平息。时至今日,在许多门球人,尤其是广大基层门球爱好者的头脑中,仍有许多迷团、顾虑难以化解、消除。09限双规定在基层能否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恐怕还要画上一个不小的问号!

  一、出炉过于匆忙


           关于双杆球该不该限,怎么限,限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近几年一直是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尚未基本达成比较统一的认识。修规之前,中国门协对此重大问题并没有真正大张旗鼓地发动群众,深入细致地进行讨论,听取各方(特别是基层)意见,取其精华,集思广益。然后经过专家论证,试点检验,反复推敲,拿出初步方案发到网上,发到基层门协再议、再提、再修改、补充、完善。而是匆忙着手,匆忙定案,匆忙抛出。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许多新法规、新政策大都提前半年甚至一、两年将草案公之于众,广泛征求意见,然后才拿到人大,经反复讨论修改后定案通过颁布。难道一个限制双杆球的游戏规则问题就那么心急火燎,再等一段时间就不行了吗?这和政绩、形象工程恐怕不能轻易挂钩吧!

   修改《规则》对门球运动来说,毕竟是一件大事,应当慎之又慎,扎实稳妥。否则因此而带来的混乱与迷茫是要用比修规更大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平息、消除的!要知道:中国门球经不起这么折腾!

    二、违背“三简”、“三不”原则


            本来《门球竞赛规则·裁判法》就已经非常庞杂繁琐,条条框框太多。这个犯规,那个犯规数不胜数。使参赛者如入雷区,如履薄冰,前堵后截,左右围攻,稍有不慎就会“触雷”犯规,被罚下场。多年来,简化规则,精简条文,减少框框,降低门槛为中老年门球爱好者创造宽松环境的呼声从未间断过。

    这次09限双规定的出台,无疑是火上浇油,乱中添乱。尚未正式执行,张三一种说法,李四一个解释,王五独特见解……,既有官方的,又有民间的,既有网站的,又有球场的……早已把门球人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关键的关键在于这种限双办法不简明,太晦涩;不简易,太复杂;不简便,太繁琐。场上的同一个情况,可能有多种看法和解释,各有道理,各执一词,而到《规则》中又找不到明明白白、直截了当的理论依据,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特别是层出不穷、蜂拥而至的各种破规、顶规、解规、绕规的所谓“战术”,早已把限双规定搞得面目全非,等同虚设了。我个人认为:针对一项严肃正规、严谨庄重的法律、制度、规定所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办法、技巧、窍门”等,充其量只能称之为“雕虫小技”,若冠以“战术”头衔,似乎是对战术一词的滥用、贬低以致亵渎。

   三、基层难以执行


            让我们先看看几位网友针对09限双问题发表在中国门协官方网站〈〈门球论坛〉〉上的顺口溜:

  ▲ 繁琐的限双,多余的麻烦,裁判的苦脑,


          队员的难题,实施的混乱,争吵的赛场。

  ▲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规则没有说, 谁的是真理?

  ▲ 糊涂规则糊涂帐, 脑袋搞得直发涨,


          希望大家别慌张, 等待专家把嘴张。

  ▲ “限双规定”夹生饭,权威解释又添乱;


           平静门球起风浪,  质疑四起令人叹。


           权威人士权在手,  敢冒风雨往前走;


        “南昌中冠”来冲刺, 突破平民众防守。


           门球平民五百万,  痛心疾首心不安;


           试问为何遭此难,  历史定会来评判。

  ▲  附则限双忽悠人,  无限双杆照通行,


           空杆后面闯红灯,  犯规冲击是捷径。

      限与不限一个样,  何苦费力又伤神。


           设计限双不透明,  文理不清就放行。


           次数杆数难记清,  苦了老年门球人。


           牵强附会圆其说,  勉强贯彻难执行。


           文理不清何时改,  中国门协有责任。

  ▲
            看罢诗帖有感叹,  争执限双惹人烦;


            左思右想悟过来,  菩提无树不为然。


            廊坊编写规则完,  限双成文漏一半;


            专家凭空来解读,  纷至沓来培训班。


            基层门球规则翻,  看破书本说扯蛋;


            垫打摸炸找不到,  红灯雷区也不沾。


            老汉已过五十三,  球场宣扬权威谈;


            众人奚落要凭据,  急眼老人把我赶。


            羊肉未吃一身膻,  至今回忆心胆寒,


            从此不说附则二,  论坛看看不再传。


            门球人口五百万,  编写规则把好关;


            民主集中议规则,  门球运动大发展。

  ▲ 我也于去年11月份写了一段:


            打门球者皆凡人,  并非个个都如神;


            如此限双太蹩脚,  故意捉弄门球人。


           打球先学“绕口令”,“顺口溜”要牢记心;


            马家合子李家庄,  好似鬼子进了村。


          “限双”不是海洛因,确见食者多头晕;


            二十余载门球史,  最大败笔“限双门”!


  不是我瞧不起甚或低估了广大基层门球教练、队员和裁判员的水准,如果把09限双规定拿到基层去,不要说那些偏远山区、市县或这项活动开展得尚不算太好的地方,就是拿到已获称号、正式命名的“门球之乡”,如此混乱的理论,繁琐的程序,蹩脚的操作,就足以把他(她)们搞得晕头转向,五迷三道了。

  总之一句话:09限双灵不灵,关键是要看基层。

  四、希望尽早修改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秘书长会议上,中国门协裁判委员会表态:“‘ 限双’规定是一种尝试,目前很多质疑也只是停留在理论上。从三次全国比赛执行情况看,所反映的问题并非那样凸显。……“限双”必须还要经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如“限双”确实存在“判断难,操作难”的问题,那就必须对新规附则进行修改,但这需要建立在一个统一思想和按程序办事的基层上”。为支持这一官方论点,今年《门球之苑》第1期在《发展与争鸣》栏目专门刊发了一篇《听“三大战役”来说话》的长文,共有9位同志发表了见解。回忆自去年8月新规颁布以来的情景,细读《门球之苑》第1期的相关文章,使人不得不顿生诸多联想:

  ★  09限双规定出台,有关专家便利用各种舆论工具频发讲话、文稿,连篇累牍地追忆修规过程,介绍细节,并马不停蹄地四出办班,宣讲、解读、释疑,现场示范,归纳要领。结果是说的多了现出了纰漏,讲的越深矛盾越众,专家相互之间,口头与本本之间便出现了相互矛盾,口径不一的问题。冷静看待这种忙忙碌碌、热火朝天的表象,我总感到:专家们说的再多,也未必真的就把自己“心中的话语”如实表达出来了!闻话之声、字里行间总给人一种——欲言又止,言而未尽,话中有话,无可奈何的感觉。直言不讳地说吧,我揣摩:这09限双规定是否是专家们的真正本意和一致观点?是否有着某种主观臆断、长官意志在起决定作用?往年修规之后专家们也发表释疑解惑文章,这次09限双新规出台,专家们更是四出宣讲,疲于奔命,忙得四脚朝天,不亦乐乎。某种程度上真不亚于“城管大队”、“110特警”。如此无奈何、陷尴尬,究竟是什么原因?根子又在哪里?

  ★  好一个《发展与争鸣》! 3个全国大赛的总裁判长,2个副总裁判长,1个裁判组长,2个裁判,对1个赛事亲历者。从版面设计到排兵布阵,从指导思想到具体运作,这种8 :1的阵式哪里是什么《发展与争鸣》,分明是《拍板与声明》——09限双没什么问题,不要总是吹毛求疵地找问题,有点小问题也算不了什么问题,今后谁也别再提什么问题!

  ★  说“目前很多质疑也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恐有不当。众多门球爱好者是在试用中碰了钉子、撞了南墙才对09限双的作法提出质疑的。这些肺腑之言,无奈之语是实践者的亲身感悟,基层门球人的心声。就算是一种初级、低俗的理论层面上的质疑,请问中国门协,各有关委员会,专家学者们能据理以驳,据实以展,令人心服口服地化解消除这些疑团迷雾吗?要说质疑,我看首先应当质疑的是09限双规定的理论基层。正是因为你的理无据,论无序,出尔反尔,自相矛盾,自我拆台,自找没趣,才经不起琢磨推敲,经不住刨根问底!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硬着头皮推销,强令贯彻执行——在这里,让我们再一次隐隐约约地看到了“门协秘书处”的身影,再一次领略了她的作派和霸气!

  ★ “从三次全国比赛执行情况看,所反映的问题并非那样凸显”,这样说未免过于主观武断、以偏盖全,而且首先应当看看做此结论者的立足点站在哪里?三次大赛必竟是全国性的,这种赛事与广大基层门球人的赛事有着质的不同,它的代表性、普遍性很有限。全国性大赛是各路门球精英相对集中的场所,有领导亲临,有专家坐镇,亲自辅导,现场指挥。如果在这种场合执行09限双规定都很困难、很蹩脚,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但通过比赛毕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暴露了09限双的软肋。做为中国门球运动的领导决策机构,应当实事求是地正视问题,而不能遮遮掩掩,避重就轻,更不应以势压人或息事宁人。全国秘书长会议上的报告,无形中暴露了某些权威人士的神经过于敏感,反应有悖常理。

  ★  大家都知道,每次修改规则都是为了门球事业的发展与提高,大方向没有错,主流也是肯定的。但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所有热爱门球运动、投身门球事业的门球人都是肉身凡胎的普通人。出发点再好,用心再良苦,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正如我们的门球比赛一样,所有参与者,包括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以及组织领导者,有谁能拍着胸脯说:“我敢担保万无一失,十全十美,滴水不漏,叮点不差!”不能在肯定大方向的同时极力掩饰局部的毛病和硬伤。谁也没有责难谁、追究谁。专家们也确实付出了心血,承受了不应有的冤屈和尴尬。在这种时刻,中国门协就应当站出来承担责任,正视现实,带领大家继续大胆探索,摸着石头过河。

  ★  任何一项政策法规的颁布,任何一项措施规定的出台,任何一个总结报告的出炉,任何一种观点见解的坦述,如果其受众的反应都是一个腔调、一种声音——非常及时,非常英明,非常正确,坚决拥护,认真贯彻,继之顶礼膜拜,山呼万岁……。我看不一定是一种好现象。要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不管你怎么看,怎么想,说“众口难调”也好,说“林子大了……”也罢,但是要敢于善于让人家讲话,并让人家把话讲完。因为——天塌不下来!否则就会变成:我说行就行,不行也行!我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  要尽量减少《规则》中的“霸王条款”。一部《规则》是一个清晰完善的整体,从头到尾,自始至终都体现并贯穿一个指导思想,一个宗旨,一个原则,一个精神。如果出现前后不一,自我拆台,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往往是在症结处凸显了某种形式的霸王条款。如:09限双规定中(见44页)说:“从第二次续击起,不得直接撞击对方的球,否则为“击双杆球犯规”,取消该队员以后的权利,场上形成的局面有效”。①双杆球早已击完(即打成双杆球的时候应称为“击双杆球”),怎么到这里又出来一个“击双杆球”而且还“犯规”呢?②为什么犯了规,场上形成的局面还有效呢?这与《规则》中“无效移动”的有关条款是明摆着的分庭抗理,相互矛盾。如果不顾情理,无视《规则》的总体原则、宗旨,把这种有悖常识、蛮不讲理的霸王条款强行贯彻,只能降低《规则》的威信,动摇《规则》的根基。仔细研究《规则》,还可找出类似的地方以及不尽合理、过于极端、强加于人的相关条文。

  现在回过头来说说本帖的标题,“四菜一汤”是前些年一些地方为治理官员们公款大吃大喝想出来的一计“高招儿”。政策一出,立即生出许多五花八门、无其不有的“四菜一汤”变种新花样。结果是照吃照喝不误,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再看看09限双以来的情形,也就无庸赘述了。

  最后,我个人认为:09限双规定必然要改,必须得改,肯定会改。当然是在进一步认识和实践之后。正如全国秘书长会议上说的:“需要建立在一个统一思想和按程序办事的基础上”。但我们希望这个时间过程尽量短,这个办事程序尽量简。看看基层就会知道,如此限双,有使“新人”望而却步,“老人”被赶出球场——直接影响门球事业发展的风险。

  以上就是我对双杆和限双问题的观点阐述,一家之言,一孔之见,肯定有视野局限,极端片面之嫌。敬请各位专家、老师、网友批评指正!



发表于 2010-3-9 15: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往下看越想看,赤子之心,可敬可佩!
发表于 2010-3-9 17: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赵老师对限双问题钻研得这么深,令人敬佩,也看到了一个门球人的赤心。
    我是一个基层的裁判员、教练员、队员兼场地管理员。我觉得规则应该简单明确,便于掌握。这样才能使该项运动得到普及推广。规则的规定我们坚决执行。但09规则对限双的规定却出现了自相矛盾、用词不当、含混不清的情况,叫人无所适从。而赛场上出现多次双杆的事又非常多,因限双引起的纠分是避不可免的,这又是规则造成的,难于解决。急盼中国门协有个说法,一个简单明确、便于掌握的说法。
发表于 2010-4-5 22: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uigenwu 于 2010-4-5 22:23 编辑

中国门协为了避免门球运动“一边倒”而缺乏“观赏性”为出发点,修订规则“初衷狠是难能可贵的”。就是没想到    “限双”     抬出后这么复杂、头疼!
       我精读了赵老师的全文,赵老师怎是有心的门球人哪!可敬可佩。
       如果让我挑选最佳方案,就选“第三个双杆起,取消两次续击法,即限须续击一次” 如何?
发表于 2010-4-6 07: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cuigenwu


    等着规则修改吧!
发表于 2011-12-27 15: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赵老师的文章,心得很多,今天不在赘述,只是想谢谢赵老师!
发表于 2011-12-29 23: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soso_e163:}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