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快乐人生w 于 2017-10-23 18:29 编辑
一、霜降养生“四大名补”
冬补不如霜降补!首选传统四大名“补” 霜降之时,在五行中属土,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此时与长夏同属土,所以应以淡补为原则,并且要补血气以养胃。
1、柿子 柿子含有大量纤维、矿物质和石炭酸(一种抗氧化剂),这些都是阻止心脏动脉硬化的要素。
柿子的纤维含量比苹果多1倍;石炭酸和钾、镁、钙、铁、锰等元素的含量均比苹果高许多。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非柿子莫属。
2、栗子 中医认为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尤其适用于因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腰脚不遂,小便频多及脾肾虚寒的人。
栗子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因此老年人常吃栗子,可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3、鲜枣 鲜枣富含多种营养素,如钾、镁、铁、锌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维生素C,鲜枣是维生素C大补丸。
维生素C是人体需求量最大的营养素之一,能够抗氧化,增加人体免疫力,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等。维生素C还可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改善血脂、降胆固醇、降血压。
4、山楂 山楂中含有的山楂酸,具有降血压和胆固醇的作用、促进胃肠消化的作用;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老年性心脏病也有益处。
虽然山楂营养价值较高,但是长期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还有孕晚期孕妇要少吃,否则易造成流产或早产,提醒大家,山楂虽然吃着酸,但含糖量很高,糖尿病人也不适宜多吃。
二、霜降“五防”
霜降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也越来越干燥,所以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防秋燥 霜降节气虽已时至深秋,但“秋燥”并未完全消退。肺喜润而恶燥,可以从饮食上加强调节:一是减少辛辣刺激物的摄入,二是尽量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南瓜等。
屋内放置一些绿色的植物,每晚睡前在卧室的暖气片下面放一盆清水,可以让空气变得温润,避免晨起后口鼻干燥。
2、防秋郁 入秋之后,人脑底部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容易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且,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
要避免抑郁情绪的出现,建议多到户外运动,约上三五好友登登山,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的感受也有助于舒缓心情。
3、防感冒
换季天气变化,感冒、咳嗽等疾病高发,日常应注意防寒保暖,早晚出门避免着凉。所以,要注意适时添衣,尤其是注意脚部保暖,脚部受凉易使抵抗力下降,病邪就会趁虚而入。秋令气温多变,应多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
已患感冒的人应静养家中,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一些疾病患者,比如肠胃疾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硬化的患者需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减少外出。
4、防哮喘 霜降过后,气温的降低,会引发哮喘。所以,应当非常注意在这个时节关注天气的变化,当有冷空气过境时,要提早预防,做到有备无患。
5、防痛风 深秋天气转冷,若多食肥甘厚味,则体内血尿酸产生过多,容易发生痛风。在当前季节,应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出,防止结石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