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炮击金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1958年的'8·23’金门炮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郜耿豪说,“其实,在这之前,炮击金门发生过多次,尤以1954年第一次炮击金门规模最大。”
当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担心美丶台已经签订和即将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有可能把台湾海湾两岸分裂的局面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为用有限的军事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解放台湾的立场和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金门炮战。
1954年,炮击行动前,福建前线最高指挥员叶飞亲自到厦门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进行战斗动员,对炮击行动作了具体部署,全体参战人员以高昂的战斗姿态投入到紧张的战前准备。为保障炮击行动能准确地击中目标,侦察部门基本掌握了射击目标和位置,弄清了金门防卫部队的基本情况和作息时间。
9月3日,人民解放军数百门火炮全部开火,数千发炮弹从不同角度呼啸着,准确地落到大小金门島的国民党军阵地和停泊在金门港内的舰艇上。
“9·3”炮战一直持续到9月22日,人民解放军地炮群共作战18次,击沉国民党舰艇3艘,击伤4艘,摧毁炮兵阵地11处,仓库6座,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气焰。
郜耿豪介绍,此后,人民解放军又进行了多次炮击金门的行动,尤其1958年的“8·23”炮战震惊了世界。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驻守金门的国民党军发动了榴弹炮突击,在44天内,向金门射击炮弹数十万发。
1960年,人民解放军又发动较小“6·17”炮战、“6·19”炮战,尔后采取“单打双不打”的方式陆续鸣炮,1961年12月中旬起只在单日以宣传弹进行射击,直至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为止。(据新华社 梅世雄 刘昌宝/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