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查看: 912|回复: 13

好的教育,父母都要会“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6 08: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的教育,父母都要会“装” 原创 2017-09-15 洞见出品 洞见


IMG_8036.JPG
作者: 洞见YoYo
装作完美的父母,塑造的孩子也就趋向于完美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为人父母,要学会的第一课就是“装”。
装作完美的父母,塑造的孩子才趋向完美。
装作天真的孩童,才会产生共情,做真正的朋友。
“装”是在塑造美好的成长环境,“装”更是一种鼓励和期盼。
好的教育,父母都要会“装”。
IMG_8037.JPG
01
装作完美,趋向完美
姑姑是中学教师,教龄10多年,多次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但却是表弟口中“最不受欢迎的妈妈”。
表弟刚上五年级,还未到叛逆期,母子俩就经常爆发矛盾。
前天,我去姑姑家做客,就见识到了母子俩的水火不相容。
下午5点,表弟放学,一到家就掏出作业开始写。写着写着,遇到个疑惑,就打开电脑查了查,查着查着,就玩起了游戏。
这时,姑姑推门进来了。一看到表弟在玩电脑,火气蹭地一下就上来了,开始数落表弟不听话。
就这么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母子俩的心越拉越远。
其实姑姑一直就是个暴脾气,但在学校面对学生的时候,会收敛很多,反倒是对待表弟,所有的脾气都会出来了。
这个毛病,很多家长也会犯。他们习惯于在外伪装,把和善谦逊给了外人,一回到家卸下心理防线,却把恶语冷脸给了孩子。
有一次看《圆桌派》,香港文化名人马家辉先生就谈到他的育儿问题。马先生说在跟其他年轻人交流答疑的时候,他总是能够耐心倾听,给出合理的建议。
但一回到家,状态放松了,说话随意了,对于女儿的很多幼稚的想法,他都不认可。父女之间就产生了隔阂。
后来他领悟到了,好的教育,父母都必须要“装一装”。
这世界上没有满分的父母,也没有满分的孩子。
但你装作完美的父母,塑造的孩子也就趋向于完美了。
IMG_8038.JPG
02
装成孩子,达到共情
莫言曾说过:“很多农村父母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儿女,因为在教育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态度决定了下一代的幸福感和价值感,而不是他们的认知水平。”
很多家长现在都是抱着“跟孩子做朋友”的态度,但仍旧是以成年人的理智思维去跟孩子相处,这样的结果收效甚微。
好的教育,父母需要把自己“装”成个孩子,这样才能跟子女产生共情。
70时代红透半边天的香港歌手陈美龄最近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
这一次不是因为她个人的音乐成就,而是因为她优异的教育成绩。
众所周知,斯坦福大学是超越了哈佛大学的全美竞争度最高、录取率最低的大学,而她却在几年间,相继把三个儿子送进了这所名校。
在陈美龄的教育理念中,“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把自己装作孩子的同龄人,跟孩子真正地做朋友,一起去发现探索世界的奥秘。
所以对于儿子的疑问她总是兴致盎然。
做菜的时候,儿子来问妈妈天为什么是蓝的,她会立刻把火关掉,跟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
下雨天,会带着孩子一起思考为什么会下雨;
大儿子读高中想去美国留学,选了一所No.7的学校,因为这所学校给每个学生会养一匹马,孩子认为这很有趣。
她其实内心更希望孩子去Top 2 的学校,但她装作认同,赞许儿子的选择。
父母装作无知,孩子才会求知;
父母装作天真,孩子才会烂漫;
父母装作兴趣盎然,孩子才会保有好奇心。
IMG_8039.JPG
03
会装的父母,功德无量
朋友薇跟我说,她是没有想象力的。
小时候学画画,她想把天空画成五颜六色的,但妈妈告诉她,天空就是蓝色的;
她想把草地画成紫色的,妈妈说草地就是绿色的。
她试着反驳了几次,每次都会被妈妈纠正。
薇说:“我现在看什么都只是一个样,再也想不到它还有什么变化。妈妈的真实杀死了我的想象力。”
成年人之间相互打交道,装是一个贬义词。但作为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装,功德无量。
有这么一个世界级的“伪装者”,有一次他去一所学校随意选了十几个学生,告诉所有的老师同学,这些孩子是天才。
大家都是半信半疑。但过了8个月之后,这些孩子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真的成为了“天才”。
这个“伪装者”叫罗森塔尔,这个故事衍生了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期待效应”。
赏识使孩子成功,抱怨使孩子失败。禁止意味着是引诱,压抑反而是强化。
心理学家提出人的行为塑造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定为,二是装为,三是变为。
装是核心。装,是对孩子的雕琢。
装着赞同,也就会真的赞同了;装着认可,也就真的认可了。
国外曾经流传着这么一首《育儿歌》: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
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斗争;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
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英国作家萨克雷也曾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好的教育,父母要做“伪装者”,学会睁只眼闭只眼。
睁眼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和潜力;闭眼理解孩子的缺点、不足和问题再改造。
没有谁天生就是成功的父母,但成功的父母都擅长学习。
做优秀的父母,从会装开始。




点评

好的教育,父母要会“装”。装,是对孩子的雕琢;装,功德无量!装,就要学会睁只眼闭只眼:睁眼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和潜力;闭眼理解孩子的缺点、不足和问题再改造。由“共情”达到“期待效应”。  发表于 2017-9-18 15:27
如何教育好孩子,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发表于 2017-9-18 15:15
谢谢老师的转载。  发表于 2017-9-18 01:30
说得好  发表于 2017-9-16 21:36
为人父母,要学会的第一课要宽容、鼓励、自信与鼓励!谢谢老师的关注支持!  发表于 2017-9-16 20:22
赞一个  发表于 2017-9-16 18:06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钱 +10 收起 理由
天下豪杰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9-17 09: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孩子沉迷于电视,网络游戏,不爱学习,也装作看不见

点评

谢谢老师透彻点评与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7 19: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7 19: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球麟 发表于 2017-9-17 09:42
现在很多孩子沉迷于电视,网络游戏,不爱学习,也装作看不见

谢谢老师透彻点评与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8 01: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堂深动的教育课——做优秀的父母,从“装”开始。

点评

不客气。  发表于 2017-9-18 18:04
装是核心是赞同,也就会真的赞同了谢谢歌声嘹亮老师的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8 1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13: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歌声嘹亮 发表于 2017-9-18 01:33
一堂深动的教育课——做优秀的父母,从“装”开始。

装是核心是赞同,也就会真的赞同了谢谢歌声嘹亮老师的关注!

点评

不客气。  发表于 2017-9-18 18: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8 15: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下豪杰 于 2017-9-18 15:33 编辑

   如何教育好孩子,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好的教育,父母要会“装”。装,是对孩子的雕琢;装,功德无量!装,就要学会睁只眼闭只眼:睁眼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和潜力;闭眼理解孩子的缺点、不足和问题再改造。由“共情”达到“期待效应”。
   版主提出的这一课题,是全社会普遍关心、亟待解决好的一个课题。
   衷心感谢版主的转摘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9-10 11: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