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620|回复: 15

不一样的“一边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9 11: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 一 样 的 “ 一 边 倒 ”

      任何运动比赛项目,由于技战术水平的差异,都会出现“一边倒”现象。这是客观事实,不容任何置疑。
      比如:
      足球比赛,虽然一方11人尽力拼搏、仍然阻止不了对方强有力的进攻;而己方的进攻则始终突破不了对方严密的防线,球场上出现“一边倒”局面,最后败下阵来,怨不得任何人。
      篮球比赛双方各队五人积极组织进攻与防守,有来有往十分紧张、激烈。能够有效突破对方的防守、投篮命中得分多者一定获胜。如果一方组织进攻得分能力弱,“一边倒”的败下阵来,也应该输在情理之中。无人会为之鸣不平。
      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网球都是隔网互相对决。单人对决则靠个人的技术水平、战术技巧进行互相博弈;团体则依靠团体的技战术水平、团体的巧妙配合互相来回进行制约。技战术水平略胜一筹、或相差无几,始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攻击对方弱处者,获胜的概率就高。弱势方如果不能摆脱困境,比赛场上出现“一边倒”的局面,人们已经见之不怪、习以为常了。
      人们关心的斯洛克台球赛,一杆清台的现象、比比皆是。
      但是斯洛克台球,这样类型的“一边倒”是建立在运动员高超的击球技术上。
      按照规则的规定,运动员必须具备敏锐的头脑、高超的击球技术,在选择击球进洞的同时,必须具有玄妙的母球到位技术,才能顺利完成一杆一杆击球、达到最后一杆清台的目的。
      稍有不慎、或疏忽,球台上的局面将会是另一种模样。
      斯洛克台球的一杆清台,完全是技术水平圆满、高超造成的。
      门球运动的“一边倒”现象呢?
      完全依靠对方球一次、一次被击打出界,甚至是清场,政策规定又毫无任何战斗力,才导致门球运动中的“一边倒”现象,被门球人一致怨声载道,认为有瑕疵、不合理。

      “一边倒”现象,许多运动均是“技战术”型;唯独门球运动的“一边倒”具有浓厚的先天不足的“政策导向型”。



点评

同意楼主的分析。  发表于 2016-10-9 14:41
发表于 2016-10-9 11: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比赛的一边倒现象的特殊性。门球比赛“一边倒”现象,从成因上分有两种:一种是其他球类运动共有的技术因素形成的;另一种是独特的、其他任何体育项目都不存在的“非技术性”因素造成的(因为是规则的原因,我们且称其为“政策性”因素)。其表现也和技术因素形成“一边倒”截然不同。技术性因素的一边倒的形成,是双方一对一招,因出招质量高低,使局势逐渐“倒”向优势一方;而政策性“一边倒”则是以一方连续多次出招,而另一方没有还招的权力(界外球没有任何权利)为特点,而不再是出招、还招质量的高低、效益大小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已经不再起任何作用,就是有天大的本事,超人的技术,也没有用武之地,只有当观众。   

点评

一语中的。  发表于 2016-10-9 14: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12: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硒都门球 于 2016-10-9 12:07 编辑

        楼主的观点:       任何运动比赛项目,由于技战术水平的差异,都会出现“一边倒”现象。这是客观事实,不容任何置疑。
      足球
、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网球比赛,虽然双方尽力拼搏,但有一方仍然阻止不了对方强有力的进攻;而己方的进攻则始终突破不了对方严密的防线,球场上出现“一边倒”局面,最后败下阵来,怨不得任何人。
      比赛双方各队五人积极组织进攻与防守,有来有往十分紧张、激烈。能够有效突破对方的防守、投篮命中得分多者一定获胜。如果一方组织进攻得分能力弱,“一边倒”的败下阵来,也应该输在情理之中。无人会为之鸣不平。
      斯洛克台球赛,一杆清台的现象、比比皆是。“一边倒”是建立在运动员高超的击球技术上。
      

    谈点不同意见,供楼主指正。
     上述体育运动项目,无一没有规则,都是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的。出现“一边倒”,为什么不怪规则?
      
      唯有门球运动的“一边倒”现象,为什么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总是怪规则呢?
   
      门球运动出现“一边倒”现象,难道门球不是“技战术”型吗?

            门球运动三、两分、一分之差定胜负,单球高分胜、点球之战决胜负现象,不是经常出现吗,难道这些现象是不正常的吗!这不应该是先天不足的“政策导向型”吧。

       我想说的是:门球,技(技战术)不如人,才是“一边倒”的主要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14: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各位各持己见,莫衷一是。门球比赛一边倒的现象的确降低了此项运动的观赏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16: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比赛一边倒的现象的确降低了此项运动的观赏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20: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说的是:门球,技(技战术)不如人,才是“一边倒”的主要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20: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崔根武 于 2016-10-9 20:55 编辑

  我同意板凳的理论:所有的竞赛,双方各种条件(场地、器材、气候、规则)都同等,只有技战术水平和运气之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07: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智慧养心 于 2016-10-10 07:54 编辑

萤火虫和军旗老师分析得有理,门球的一面倒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技战术差异一面倒,一种是政策性(规则性)的一面倒。前者无可非议,但后者确实值得探究了,一场赛时只有半小时,一般只打到五轮,把对方球打出去,就让他靠边站非要等下轮才进场,再等下一轮才能攻击,时差已两轮。如遇清场,即全部靠边站,下一轮进场,再下一轮反击。如此一来,势必一面倒,让观众倒胃口,你是看客,你看得还有劲吧,看得有劲的只能是一种情况,你是优势方的场外队员或本单位。。。所以从门球的观赏性角度分析,此问题确实值得全体门球人静心思考和探究,就如同15新规将原来的球球双杆、球门双杆,且双杆数不限,改为只准球门双杆,且只有一次。也是防止一面倒,提高门球的观赏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09: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硒都门球 发表于 2016-10-9 12:05
楼主的观点:        任何运动比赛项目,由于技战术水平的差异,都会出现“一边倒”现象。这是客观 ...

如此说来,门球运动中有趣、许多难打的双杆球根本就不应该限制!大家同意吗?

点评

您的主题是门球出现一边倒,属规则问题,其他项目的一边倒是理所当然的。中国足球进不了世界强队,不可能要求国际足联修改成适宜中国球队的国际足球规则。 门球规则对谁都是一样的,谁能修改出一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0 21: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16: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同硒都门球的观点,一边倒是竞技体育不可避免的现象,门球也难以用认为的努力改变这一客观规律。所以,防止一边倒只是一厢情愿,而且也实现不了。

点评

门球比赛“一边倒”的特殊性及解决办法(一)一边倒是多数球类比赛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其表现是双方一对一招,只是因为技术高低的差别,出招的效果不同,优势倒向一方,而另一方明显处于劣势。这种技术因素形成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0 18: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18: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球场轻风 发表于 2016-10-10 16:12
我赞同硒都门球的观点,一边倒是竞技体育不可避免的现象,门球也难以用认为的努力改变这一客观规律。所 ...

门球比赛“一边倒”的特殊性及解决办法
(一)一边倒是多数球类比赛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其表现是双方一对一招,只是因为技术高低的差别,出招的效果不同,优势倒向一方,而另一方明显处于劣势。这种技术因素形成的“一边倒”是正常现象,无需去评论其存在的优劣利害,它不是“病”,无需治疗,也无法治疗。谁能保证比赛双方的技术水平一定旗鼓相当呢。即使双方都是经过资格赛选拔出来的球队,还有临场发挥好坏之分,所以,只有任其存在,这是没办法的事。(二) 门球比赛的一边倒现象的特殊性。门球比赛“一边倒”现象,从成因上分有两种:一种是其他球类运动共有的技术因素形成的;另一种是独特的、其他任何体育项目都不存在的“非技术性”因素造成的(因为是规则的原因,我们且称其为“政策性”因素)。这种一边倒现象,是门球比赛一边倒的主体,其表现也和技术因素形成“一边倒”截然不同。技术性因素的一边倒的形成,是双方一对一招,因出招质量高低,使局势逐渐“倒”向优势一方;而政策性“一边倒”则是以一方连续多次出招,而另一方没有还招的权力(界外球没有任何权利)为特点,而不再是出招、还招质量的高低、效益大小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已经不再起任何作用,就是有天大的本事,超人的技术,也没有用武之地,只有当观众。                  (三)“政策性”一边倒,对比赛的负面影响极大,涉及面广且深远,严重阻碍门球运动的发展与提高。首先是观赏性差,比赛经常出现这种政策性“一边倒”、一方打另一方看的局面,这样的比赛,谁愿意看呢。观赏性差就没有观众,而观众的多少,是比赛能否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先决条件,迄今为止单纯赞助门球比赛的商家(涉门球企业除外),有“回头客”吗,多(都)是一次性的吧,为什么,我们不该从门球运动自身找找原因吗;第二,双方都不敢轻易主动进攻,一门留球数量过多、时间过久,最典型的例子是,2011年,在某俱乐部举办的精英赛决赛中,一场比赛打了24个轮次,比赛的前25分钟,场地内只有1号一个球,其余9个球,一律反复放弃进一门,这叫比赛吗,这样的规则值得我们这样“崇敬”吗。随着场地平整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击球命中率大增,为了不被“消灭”,出现了留球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网上有报道说,1号球前三轮不进一门的“新战术”已经形成,并屡屡得手创佳绩。第三,经常出现时间尚有五六分钟被清场,就举手投降的令人难堪的局面出现,因为全队都没有击球机会了,不投降则只能当观众。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是不好的,让比赛“很没面子”,也让组织者很难堪,但根源在规则,“罚款”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四,由于双方几乎是全场“争”的重点是“势”,而不是得分,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必然导致技术不能完全主导比赛胜负,使战术和偶然性对胜负的贡献率,占比超过技术,(其他球类比赛战术、偶然性也起作用,但占比小得多),使比赛“黑马”多,常胜将军少。同时,这也是门球技术长期在低位徘徊,不能提高和战术复杂深奥,民众看不懂、门球难以普及的深层次原因。(四) “非技术性”一边倒现象的文化渊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笔者作为“草野”门球人,深感作为门球比赛之“政”的现行规则严重有失。“政失”之处,不是表现在某个版本的某些条款,而是深深隐藏在其灵魂——设计理念之中。如不对规则进行深入的剖析,只看字面上的条款,是很难发现的。这种“没有条款的规定”,主要有两个。一是没有明确红白球的关系,二是双方轮换上场活动,而时间却是三方(双方及裁判员)共用的运行机制。其中,第一个问题的存在,必然导致经常出现大量的界外球,这就是政策性一边倒产生的根源。那么,规则中为什么没有限制产生大量界外球的规定呢。这就要探寻现行门球规则产生的文化渊源。
门球运动的特点是多球制,且分成对立的红白两组。明确界定红白球的关系,即撞击对方球后怎么处置,应该是规则非常重要的内容。可是,规则中没有相关条款予以规范,却只规定了界外球没有得分和撞击他球的权利。这是疏忽吗,不是。这是设计者骨子里的战争理念使然。大家知道,现在的门球规则,产生于上世纪40年代末的日本,是铃木和伸等几个二战退伍老兵,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改造槌球运动而成。他们满脑子侵略意识,根本不懂体育,他们熟悉的是二战战场,而不是体育竞技场。当时,他们是在既有对战争初期胜利喜悦的回顾,又有对战败后的懊恼和成为“不正常国家”的不甘心的极为复杂的心态指导下,模拟二战战场设计的“战争游戏办法”。他们希望用这项运动,来教育日本的孩子,使日本从战败后的黑暗时代挽回光明的希望(后文部省发文,要求中小学体育必须开设门球课)。使用日本规则的门球比赛,就是整个二战战场的缩影:大到场地设置、球队构成、运作方式,小到裁判员的手势,都能和二战时期的战场挂上钩。槌球原是6个门,改为3个门,因为二战时期,军队设防都是三道防线;槌球没有终柱,增设了终柱,这是旗杆,代表敌方大本营;冲破敌一、二、三道防线(进了一、二、三门),再冲进敌大本营(撞柱),功劳大,记双份;平分多柱、三门、二门者胜,也来源于此,五个球就是五支部队,打进敌大本营的部队,当然比只突破第三道防线的功劳大;打住对方球,就是俘获了“敌军”,怎么处置,还用得着规定吗?这就是规则没有界定红白球关系、放纵大量界外球产生的原因。战争中打死多少敌人,当然是越多越好,没有限制的必要。时间三方共有、共用的设计,则是符合侵略者(强者)掠夺对方资源用于打击对方的需要。然而,这种把对方“消灭”、很长时段没有对手、掠夺对方比赛时间为己所用的作法(政策),在体育竞赛中,却是不允许存在的。
规则允许界外球进场压边自保,等待再次复活的规定,是一个特例,和二战战场上日军的作法不同。门球和中国象棋都是模拟战争设计的游戏办法,中国象棋的规则规定,一方的棋子被对方吃掉,这一局这个棋子就不能再次上场了。为什么门球规则规定,被对方打出界外已经“死”掉的球,可以进场压边自保,再次复活呢。这是规则设计者当时思想的体现,和日本右翼思想相契合,他们不承认二战的彻底失败,不愿意永远做为不正常的国家。而是想暂屈人下,韬光养晦,待时机成熟,伺机反扑,卷土重来。70年后的今天,日本人期盼的情况,由于美国战略的转变,果真出现了。
(五)规“定将对方球打出界外为犯规行为”,是解决政策性“一边倒”问题的唯一途径。我国门球规则虽经多次修改,但走了很多弯路甚至回头路。不是只改其皮毛,就是紧跟所谓“国际”,要不就是紧紧围绕“如何执行好”现规则中,“不可能执行好”的规定打转转。直至近次修规,仍未能触及其灵魂——战争设计理念这一要害处,致使由它造成的界外球过多等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过去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试图消减、弱化它所带来的的负面影响。如曾经上了规则的“限三”、“限双”、定点再进一门等。未上规则,但见诸报刊的如设立界外球“复活圈”(从界外击进入圈内,就有续击权)、 界外球突然变性成界内球,(每场一方限一次或两次)、后半场“界外球全部变界内球(出界后放回界内)”等。这些“改革”措施,目的是增加界内球数量,降低界外球过多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观赏性,增加玩者的兴趣,应该说初衷是好的。但是,就像医生看病,确诊是对的,但病因没找准,治疗方法是不对症的。本来是制度(规则)的问题,却总是从技术层面(执行者)找原因,(因为多数球类比赛一边倒是技术因素,因此,极易错误地相互比对,造成“误诊”)。这些措施,近似车祸轧死了人,埋怨车轮子,乎格冤案被错杀,定行刑者的罪,故意把行船捅个窟窿,然后再想办法往外淘水。我们认真思考一下,界外球过多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本方失误(技术因素)出界才占多大比例,绝大部分不都是(政策因素)被对方打出去的吗?有机会得分却不得,而反复留球为什么,还不是怕“死”吗。实践证明挂上“免死牌”,就没有一个还故意留球的傻子了,还用得着“限三”(三次不进一门,取消该球比赛资格)吗。“限双”真的减少了一边倒吗?得分不封顶真的加剧了一边倒吗?都没有。这都是凭主观想象提出的。再说,造打双杆、撞柱球再进一门,远射、擦边,这些都属于技术范畴,即便是它们真的减少了或者加剧了“一边倒”,正如前边讲过的,那也都是正常的,不必也不可能进行干预的。所以,以上这些措,施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再说比赛中途“投降”,大老远的来参赛,谁愿意半路“投降”呢,是“投降”的名声好听,还是有什么利益呢,都不是吧。多数是在剩余时间内,不仅是取胜无望,而是已经没有本方起杆的机会了,实际是没有击球权了,全队已集体沦为观众了,再坚持下去还有什么的意义呢,所以“投降”是被迫的。这种行为当然是不对的,(多数是)只考虑了自己的感受,缺乏全局观念,规则设立相关条款予以规范无可厚非。但仅仅以“违体”责罚投降者了事,而不考虑解决其产生的原因,从规则制定的角度看,则是不全面的。是规则“违规”(违背体育竞赛规律),按照战争理念创造出这种比赛运行机制,逼他们“投降”的。除极少数有以“投降”干扰他队胜负的目的外,多数不是体育道德问题,他们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宁可“投降”也不当观众。而规则的制定者,为了保护规则的“面子”,让比赛“像样”,就强迫运动员老老实实当观众,否则,就得接受“违体”的重责,这是不是有失公允。践证明,如果规则增加“不得将对方球打出界外,否则为犯规”的条款,包括平时玩球,都基本杜绝了“投降”现象。而按现规则平时玩球,80%以上的场次,都是半路投降的。这种新玩法,我们试验了已经几千场了,试验证明这样的规定,是符合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且能使比赛实现技术主导胜负的正常运行机制,是门球发展的正确方向。紧跟日本门,我国球运动不会有出路。

点评

谢谢军旗老师的认真研究。  发表于 2016-10-11 14: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21: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萤火虫 发表于 2016-10-10 09:47
如此说来,门球运动中有趣、许多难打的双杆球根本就不应该限制!大家同意吗?

       您的主题是门球出现一边倒,属规则问题,其他项目的一边倒是理所当然的。中国足球进不了世界强队,不可能要求国际足联修改成适宜中国球队的国际足球规则。
       门球规则对谁都是一样的,谁能修改出一部无一边倒的门球规则。
       无界外球,就能消灭一边倒了!未必吧。

点评

可以没有政策性一边倒,技术性的当然不可能消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6: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1 16: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硒都门球 发表于 2016-10-10 21:36
您的主题是门球出现一边倒,属规则问题,其他项目的一边倒是理所当然的。中国足球进不了世界强队 ...

可以没有政策性一边倒,技术性的当然不可能消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