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得多,看得少。
它不像足、兰、排、乒、羽、网,一两个人或一、二拾个人在场上打球,场外有成千上万甚至几万人观看,即使全国的大型比赛也没有。有时看似围观的人也不少,其实基本都是参赛的队员,不打球专门来看球赛的人并不多,甚至就没有。但是,门球人口并不少,现在号称500万,12五期间要翻番,那就是1000万,这是其它球类运动少有的。什么原因?
一、它和我的帖子:《门球的特点(一)》所说的“不入门不认可。入了门就着迷”这一特点不无关系。看不懂就觉得不好看,不好看就不看,所以看的人就少。但是,门球确实很有魅力,一旦入了门就会爱上他、迷上他,特别是退了休的人,一旦涉足门球,就会让门球陪伴终生,所以门球人的队伍是庞大的。
二、它的“寿命“最长,时限性不强。其它球类运动,就竞技性的比赛而言,时限性很强,它的“寿命”充其量就是一、二拾年,20岁至40岁。不足20不成熟,过了40就会被淘汰。而门球则不同,即使竞技性的比赛,也可以从十几岁打到七、八拾岁,而且他们之间的差别性不太大。三、四拾岁的青、壮年人,不一定打得过十几岁的少年人,也不一定能胜过七、八岁的老年人。他的适应性特别广泛,所以人口必然多。特别是退了休的人,没有几个人去玩足球、篮球、排球。就是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也是偶尔去玩一玩。门球就不同,退了休,一旦迷上门球,就会长年累月天天都是整天泡在门球场上。和不退休一样,吃了饭就“上班”,不到“下班”时间不离门球场。这么一大批退休人员的门球队伍(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实际上是一支庞大的非职业性的专业门球运动员。而且这些人中,已有不少人把玩门球看做也是一种消费,不但在本地玩,而且还到全国各地玩,把打门球和旅游结合起来,舍得花钱买高兴,买娱乐,买健康。
门球也和其它球类运动一样,它的发展方向,是要逐步走向商业化、职业化。门球“玩得多,看得少,专打门球的队伍很庞大,不打门球的观众很少”这一特点,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门球商业运作的市场在哪里?我的看法是从事打门球的门球人,而不是不打门球的普通观众。像足、兰、排那样,搞全国联赛,靠门票和广告来运营是不行的。起码在目前或几十年之内还不行,。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怎么样,不敢预测。
虽然它离商业化、职业化的路途还很遥远,但是苗头已经出现,现在就应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探索这个问题了。尤其已经出现的那些门球专业公司、带有商业运营型性的门球俱乐部,更应引起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