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出国探亲回来的女士告诉我发生在挪威公交站台的故事。等车的有十几个人,人们很自觉地排起了队。排在她前面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有些口渴了,就跑到路边买了一瓶饮料,一会就回来了。又来了几个人,那小男孩回来后站到队伍最后边去了。女士她看见了,就招呼他排在她前面来。小孩笑着,不啦,我刚才脱离了队伍,如果再排在那里,是不符合规则的。这位女士感慨地说,一个小孩子在他脑海里,规则意识已根深蒂固。这种自觉行动,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在季羨林的散文集《留德十年》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二战后期,苏联红军对德国柏林实施包围,德国百姓食物短缺,燃料匮乏。由于德国冬季非常寒冷,为了生存,一些居民开始进山砍伐树木,当作燃料取䐘用。当时的德国行政管理名存实亡,一切都处于无政府状态。战争结束了,人们惊讶地发现,全徳国没有发生一起居民乱砍滥伐事件,他们全部忠实地执行了规定:只砍枯藤朽木。季老由衷地感叹,任何时候都不会破坏规则,已经深入到德国人的骨子里,即使处于无政府状态中,也不会改变。
敬畏规则,才会有公平正义。敬畏规则,其实就是敬畏我们人类自己。 (摘自3月22日《今晚报》李良旭/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