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志在千里 于 2016-3-14 16:05 编辑
关于西餐最早的文字记载,始见于晚清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一书,书中对于西餐做了较详尽的介绍。书中写道:“国人食西式之飯,曰西餐。” 界定西餐是对中餐来说的。番菜即西餐,清末小说《文明小史》写道,几个花花公子聚众“来到江南屯要吃番菜。” 这里的番菜,就是西餐正餐。早年的中国人将一切的洋人都看作是生番,“番”字,带有歧视色彩,西人交往多了,就把“番”字用“西”字代替了。《清稗类钞》记载:西餐席具刀、叉、瓢三事,不设箸。光绪朝,都会商埠已有之。至宣统时,尤为流行。
《清稗类钞》还记载着用餐人的座位排列顺序、与用中餐的区别丶进餐礼仪等。
西餐先进汤,及进酒,主人执杯起立,客亦执杯,相让而饮。继进肴。终之以点心或米饭,点心与飯抑或同用。
(根据《现代快报》林希/文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