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灵魂飞翔
民间有云,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当然还有其他种种说法,意思大同小异。)也许是因为少看红楼容易迷恋,老看三国容易不静。但时代变了,老了也还是有权胡思乱想的。老了,就身体而言,固然应该清心寡欲,静而无为;但若从思想而言,时日渐少,似乎更可以也更应该神思飞越一点,方对得起来人间走一遭吧。
可以不乱走却不妨碍乱想,可以不受外面世界的诱惑或不因外面世界的不安全而蜗居一处却不妨碍可以于斗室之中而思接千载精骛八极。
看电视,不喜哭哭啼啼的情感剧而喜武侠神魔奇幻之剧,近日在看之《花千骨》及刚刚看完之《仙侠剑》便是二例。《仙侠剑》42集,三天便看完。特别喜欢花弄影率直之爱,也喜欢邓九公顽劣之爱,甚至喜欢兰虹虹叛逆之爱。《花千骨》属于新播,每周四集,54集已播完50集,下周就可见到大结局了。并不喜欢白子画“正派”,反而喜欢杀阡陌“真魔”。爱看俊男靓女形象,更爱看离奇曲折情节,人努力追求的梦想于中可以得到最好的实现。
看书,正儿八经的名著看看会睡着,而魔幻神侠之作看个大半夜也无倦意。最近以每天一本的速度看完了路非的八大本的《凤逆苍穹》,金庸古龙之伦见之路非,在想像力上也得甘拜下风。凰北月,风连翼,凰战野,均离,魇,墨莲……一个个性格鲜明武功超群情感复杂的人活灵活现,胜过电视画面。文本的细腻其实是画面难以充分表现的。就像当年玩仙剑看仙剑两味融合才能真正体会其真味。
玩游戏,也喜欢类似的,有一段时间金盆洗手了,但后来熬不住寂寞,还是重出江湖,玩起了诛仙。明知人不能凌空却喜在游戏里御剑而行,当驾飞剑在仙界遨游,那感觉真像自个儿飞上天去了,好不惬意。
常见一些老人,无聊之余便坐在门口,或路边,或桥上,有的手捧着茶杯点上一支烟,瞧着过路人的红红绿绿的衣服,数着过路人的高高低低的鞋脚,一小时一小时的过去了,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一年一年的过去了……有的甚至就这样干坐着,翻着昏黄的老眼,木然地对着天空,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直如一尊活的木乃伊。看着那样子,我的心便发紧,这难道就是我的不久之后的样子吗?
老了,一要身体好。吃得落睡得着拉得出,无灾无病,无痴无呆。目前情况尚佳,但以后呢?谁能预测十年二十年后怎么样?二要有点生活质量。看书写字作文,打牌下棋游戏,骑车打球游泳,一年之中也外出旅游一二次。散步是每天的必修课,下厨房秀一把也很开心,微信与QQ与年轻人只差半拍。
退休养老,我对这个“养”字特别反感。养是国家的事,子女都无已不必养老了,还多谈什么养。对老人而言,在养不成问题的时候,只需要想个“乐”字,什么快乐做什么。
艺文之乐,娱戏之乐,锻炼之乐,美食之乐,出行之乐,天伦之乐,交友之乐,劳作之乐,八乐具备,身乐心乐。
有一首《十乐歌》,引在下面:
一乐攀登书山,悬崖峭壁寻宝,二乐畅游书报,剪取百科资料,
三乐千字短文,扬清激浊字稿,四乐诗词民谣,推敲文学宝岛,
五乐练习书法,写画行书隶草,六乐学画国画,作点山水花鸟,
七乐奇联妙对,活跃一下头脑,八乐数码傻瓜,找点美景拍照,
九乐长骑单车,郊外景点转跑,十乐温暖家庭,天伦之乐真好,
乐趣贵在自找,十乐妙趣不少,潇洒安度晚年,身心永远不老。
此《十乐歌》,其重点在心乐,心乐则身修,身修则老不至矣。
所谓心乐,最最重要的是,思想不能落伍,思想的创造力不能生锈。
老的标志是什么,脏器的退行老化是自然法则,无法抗拒,这称不上是标志。精气神的丧失与否才是衡量的标志。
精神矍烁,思想敏锐,神采奕奕。眼虽黄而不昏,依然精光毕露;脑虽迟而不钝,依然逻辑清晰;思虽缓而不木,依然想像丰富。这个样子,即使腿脚不甚便,身体有几高,也不至于真成了“行尸走肉”。
人与动物之差异,唯在思想也。
而要保持思想的灵敏度与丰富性,看书写作当然是极好的锻炼方法。
看什么书?现在比较喜欢的书有哲学的,其中包括了老庄之学,还有美学的,其中包括了摄影书法,还有幽默杂感的,养生方面的也偶尔涉及,生活知识类也翻翻。除此之外,军事类的,武侠魔幻类的,则寄之于一种特殊的情愫。不使之消沉不让其呆木,也许是出自内心深处的一种考量吧,虽然这种考量是下意识的,但分析起来,却是相当有意思的事。我为什么被人称之为老顽童,这也许是一个重要原因。
童山濯濯,苍颜斑驳,精光仍露,心野如昔。
梦想和幻想不是少年人的专利,梦想和幻想同样属于老年人。老年人而仍有梦想和幻想,仍能想或做少年人才能做的事,这长寿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要使人青春不老,就要放手让思想腾越,让灵魂飞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