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夕韵风采 于 2012-1-18 20:42 编辑
试作门球刊物读者群爱好分析 新年伊始,正值中央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际,如何用文化建设引领门球的持续发展,是各级门协和门球报刊杂志的首要任务。也是各种门球刊物在总结过去、听取广大受众意见的基础上,紧扣任务,将其办成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专业性刊物。
笔者孤陋寡闻,已知的有关门球方面的报刊杂志不多,包括《门球之苑》在内,充其量也不过三五几家。然而,门球在我国正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加之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力助推,于门球刊物的采编者、包括我等业余撰稿人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蕴藏量极丰的“富矿”。
但是,若办刊的决策者、采编者,对当前其读者群的爱好、味口没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办出来的刊物“货不对路”,其结果必不言而喻。这里,笔者斗胆试作一下分析,以供同行诸位参考参考。
首先,作读者群类型分类。
门球发展到现在,已基本定格为竞技和康乐(休闲)两种类型。那么,读者群必然也分属于这两种类型。
其次,再作这两种类型读者群量的分析。
从当前我国门球人口总体结构来看,肯定以康乐型人口为主,占绝大多数,大大超过竞技型人口。当然,不可否认,这个比例在地区间有着不平衡性。如在门球起步早、竟技氛围浓、中青少发展态势好的地方,竞技型人口的比重要比落后地区大一些。但是,在读者群中,总体上康乐型读者的数量要占绝大多数,这是勿庸置疑的。
就以重庆市开县为例,在众多老字号群体组织中,门球是组织最庞大、机构最健全、设施最完善、管理最规范、活动最丰富的群体组织。在我国西南地区,可能乃至全国,开县门球的发展也是较快的。不足的是人员老化,中青年少,后继乏人。近几年,订阅或受赠门球刊物的数量还不少。但具体分析起来,在这些读者群中属竞技型的却甚少。我想,在门球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这种现象是有代表性的。
最后,我再作这两种类型的读者群,对门球刊物内容爱好的分析。
仍以开县为例,我地康乐型读者(特别是门协领导层)普遍反映,门球刊物竞技方面打教裁的内容过多,每期的页面总量都在一半以上,都认为可读性不强,兴趣逐步下降。希望能增加反映各地门球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经验交流、先进典型、好人好事、心得体会乃至于琴棋书画、保健养生方面的内容。事实上,开县2012年的订阅数量大幅下降,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我再举个笔者亲历的事例。去年9月,我县成功举办了庆祝门协成立10周年川鄂渝大型邀请赛活动。为制作宣传展板,我查阅了门协大量历史资料,展出后县内外获得好评。受其启发,我精心制作系列帖子上网发布,反映开县门球发展历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观注度极高。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也并不是由于开县门球发展的经验有多好,因为,这有其特殊性因素(有个网友唯他例外,说了似不大中听的大实话。他说,开县如打不好球,对不住这样好的场地!)。除了地方重视,特殊在还有个千载难逢的三峡大移民机遇。可能有人又会问,那为什么库区淹没有20来个区县,咋唯独开县一枝独秀?所以特殊又特殊的是——地皮差异所致呀!举个例,沿江有个县的2连片门球场地皮,是一个金融部门花了200多万的代价保坎造出来的,后嫌小择地另建,县里才协调给了门协。那些沿江区县都是就地后靠,坡坡城市地皮金贵;而唯独开县老城海拔不足170m,一条小江支流令它淹没而全迁。新城选址开扩又炸平了大小几个山头,等于一张白纸描图。县里又重视门球,要划拨点土地财政挤点钱,不就成了?!
所以,那些起步晚、多种原因致门球发展困难重重的地方,他们在门球竞技与康乐并举之时,所急于求索的是外地好的经验,而不是急于去钻研竞技!
以上分析,其论据也许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仅供参考。不过,任何事业都是发展的,门球也一样。谨望门球刊物的决策人紧扣时代脉搏,把握读者多数人的所思所想去指导办刊,才会越办越兴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