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诸暨人老骆 于 2015-1-12 18:52 编辑
新年伊始,嵊州市人大门球队来到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的故居:嵊州市浦口街道。并与街道门球队进行了一次联谊赛,新年第一次见面,队员们各个兴致勃勃,又祝贺又问候,显得格外亲切热情。紧接着比赛开始,在连续进行了三场激战之后,已是正午时刻,我们都饥肠辘辘,于是来到了镇上的一家小吃店,在此聚欢。他们带来了自家刚刚酿制成的土烧(高粱烧),买了三碟小菜,弄了一袋狗肉,其乐融融的欢聚在一起。正要举杯畅饮,有一位老队员连忙发话,并亮出了底线,说:“花要半开,酒要半醉,醉酒驾车要受罚,酒后打球会出错,喝少了不够劲,喝多了会伤身,今日喝酒必须量力而行,不能喝醉!”(大家纷纷鼓起掌来)
酒过三巡之后,他乘着酒兴说起了酒文化,他说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时说不完道不尽,今日只讲讲饮酒的礼仪,讲讲酒德和酒礼。
如在家宴上,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酒),先要向长辈行礼祝福,然后入次席。晚辈向长辈敬酒,要离席站立,双手捧杯,待长辈饮完在自己饮,长辈不饮完,晚辈不能先喝完。
在客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做酬),客人回敬主人(叫做酢),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做行酒),敬酒时敬者与被敬者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之外,其他各族都是饮酒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喝酒必须遵守酒德,这是我国之所以没有因饮酒而造成社会公害的关键所在,老子主张“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说酒以不醉为度,每个人不论酒量大小,都以不醉为限,会饮酒的人可以饮,不会饮酒的人可以不饮,绝不能强灌,饮酒成欢,不生是非,喝酒时必须要文明雅俗,祝酒词和叻酒词不能庸俗……说着说着,只见桌子上的食物空空如也,看来酒的功能不仅是成欢会友,还能开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