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三气"人自爽
也来说说我们退休以后……
和许多的老朋友交谈,探讨退休后怎样才能活得充实、快乐,有幸福的晚年,逐步形成了去掉三气(暮气、骄气和怨气)人自爽的共识。
首先是要去掉暮气,因为,去掉暮气自振奋。一般说来,人过了一个甲子,就要退休了,再过几年就进入古稀之年了,真的是老年人了,“夕阳西下了”。唐代诗人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还有“日暮途穷”“日薄西山”之说。所以,想到岁数大了,身体差了,病多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到"了,活不长了,易多愁善感而暮气沉沉,很正常。怎样才能去掉暮气、焕发精神呢?
要坚定自信。记住毛主席的话,“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振奋起来!读苏东坡,“谁道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把信心树立起来!象叶帅那样,看“满目青山夕照明”而“喜作黄昏颂”,力求老有所学、所为、所乐!要相信,現在生活条件好了,医疗水平提高了,人的平均寿命长得多了。五十、六十岁是老青年,年过七十已不再稀奇了。象姜太公年过八十、庆“杖朝寿”时,遇“文王”而大有作为者,比比皆是,当今百岁老人也多的是了,就不要再去想还能活久的事情了!
要看淡生死。老婆死了,庄子“鼓盆而歌",认为是死亡一种超脱,值得庆祝。人总是要死的,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但要死得其所。要记住文天祥的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要学革命先烈,为人民而死,为革命献身,面对死亡“放声大笑",象刘胡兰那样做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更应该是每一个人的追求!所以在重病和死亡面前,要做强者,决不要被它吓倒;要乐观,决不要愁眉苦脸,要从精神上压倒它。愁,真能愁死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愁死的。事实证明,心态的良好,精神的愉悦,其力量和作用往往超岀想象,有时还真的胜过灵丹妙药!
要不虚度时日。《三字经》中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到了老年他更是名声大震,还培养出两个杰出的儿子,父子三人都走进了唐宋八大家行列,千古流芳!苏东坡当知州,“微鬓霜,又何妨”“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囯学家季羡林提倡老年人要来个“人生第二次冲刺”焕发第二春!胡耀帮认为,人退休后到八十岁的二十年间,每天读书一小时,可读两个大学本科。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年近八十,还到英国牛津大学去读研。今天我们的许多长者,有的读老年大学,重新拿起笔和相机,写诗作文绘画搞摄影,成了行家里手;有的加入老年委、参加关工委,当顾问做参谋,余热生辉再立新功;有的组成驴友团,畅游祖国大好河山,兴致勃勃,活得轻松自在,充实无比,令人忍俊不禁而翘首称赞、羡慕无比……
事实证明,想开了,看淡了,充实了,乐观自信了,就一定能振奋起来,不再暮气沉沉、萎靡不振而青春焕发、朝气蓬勃!
其次要去掉骄气。因为“骄傲使人落后”,去掉骄气自谦恭。人谦虚了,才能知已之不足增加自知之明,才能自觉拜人为师,甘当学生求上进不断进步。一般说来,老年人经历的事情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较丰富厚实,容易以老自居而倚老卖老。总认为自己见多识广,吃过的盐比年轻人吃过的米多,跨过的桥比年轻人走的路多,总是停留在以往,守旧固执,这也看不惯,那也想不通,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唯一的解决的办法是,加强学习,反骄破满,不当睁眼瞎,实现与时俱进。
要睁大眼睛看世界,认清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新时代,新的理念、知识、发明、技术呈几何级数增长。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知道的、掌握的东西很有限,不懂的东西更多,是新的文盲,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要跟上新时代,就得努力学习,否则连走出大门都困难,真的是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了。知道这些,就会不再盲目骄傲而谦虚起来,不再不可一世而对人恭敬起来!
要深刻反省以往。老同志喜欢侈谈以往,摆英雄谱,夸耀起昔日“过五关斩六将"的不平凡,眉飞色舞,引以为傲。要知道认真找出差距、看到不足、查出原因,才是十分重要而必须和无比宝贵的,意义更大,作用更多。这有利于吸取教训,更好地做好工作!所以要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向自己“开炮",既严于解剖自我,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又乐于听取批评而闻过则喜,更能知错即改!做到这些,就不会沾沾自喜、牛气冲天、目空一切了,骄气也就自然就掉了。
要摆正位置。退休了,就要来个“一退三二五",要退得彻底,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公民。不要还把自己当作官,总是以为只有自己行,习惯于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要知道后生可畏,长江后浪推前浪。因为是共产党员,应该奋斗终身。可以按照党章要求,充分行使权利,尽好义务,但要注意身份,不要越疽代疱,要只当参谋不带长,提出的意见只供参考,不盲目、不随心所欲,就一定会做得很好。
谦虚谨慎了,傲气去掉了,不再唯我独尊孤芳自赏了,就能和人和睦相处,朋友多多,心情愉悦;就能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虚怀若谷,恭恭敬敬地仰视他人,老老实实地学习他人,必日日新,好好学习而天天向上!
再次要去掉怨气。因为,气伤身。周喻怨苍天“既生喻、何生亮”气量狭小,英年早逝的故亊我们都耳熟能详,说明有了怨气心情难舒畅、必损寿。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人,有一个相当的适应(或转型为普通百姓)过程,怨气较普通百姓多且大。十多年前,我熟悉的一位乡镇领导跟我讲,退休了,权没了,钱少了,再也没有人请他去钓鱼、吃饭、打牌了,用公家电话与朋友谈心也不行了……还理直气壮地埋怨政策有问题、规定不合理,认为自己吃亏太大了,世态真的炎凉了。他的一肚子的怨气和满腹的牢骚很有代表性。
怎么样才能去掉怨气不发牢骚呢?要读毛主席“牢骚太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诗,知道不该发牢骚,因为发牢骚危害很大,心胸要宽,肚量要大,眼光要长远。还要读苏东坡的词:“何事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要知道:怨天尤人很不应该,因为没有道理,也沒有作用。所以,“不应有恨”!
埋怨生不逢时退休退早了,更不应该。道理很简单。一定年龄退休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不是针对你一个人的。你能决定得了自己该何时投胎?更不能怨父母生你生早了。合法合情且已成现实无法改变的东西,只能老老实实接受,怎么埋怨都站不住脚也沒有用!
埋怨怀才不遇和命不好,真的特好笑。扪心自问,你有多高的才学和多大的本领?该当多大的官才能称心如意?其实是缺少自知之明所致,是你不懂得“成事在天,谋事在人”的道理。明朝思想家袁了凡说得好“我命在我不在天"。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所以怨不得别人,只能怨自己不自量、太自负,夜郎自大太麻木,不清醒,是真的糊涂!
至于埋怨退下来了,权力没有了,说话不灵了,钱也拿少了,办事没有那么方便了,许多人对自己也是另眼相看了……都是捧不上台盘,张不开口的话,一点都不在理。弄清了权力是谁给的,是用来做什么的,你就知道白己错了,就不会埋怨了。要人11对你刮目相看、很尊重,不是你在不在位,手中有没有权,而在你做人做得怎么样,值不值得人尊重。人不尊重你,是你没有做好,得好好检讨自己,就不会埋怨世态炎凉对你不公了。至于说收入低了,那更不值一提。你连这个最起码的问题都沒厘清,说明你已经钻到钱眼里去了,太贪心了,根本原因是捞不到外块了,断了财路不甘心,所以怨恨在心,你的觉悟、境界、问题暴露无遗了,应该受到大众的痛斥,良心的谴责而腋下出汗,无地自容……
总之,这暮骄怨“三气"是“退休综合症”,对人伤害极大,要下猛药用重典治本除根。因为振作了,不用扬鞭自奋蹄;谦虚了,老有所学自上进;而心平气和人长寿而万事顺。因为气生百病,所以去掉“三气"人自爽。让我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