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依附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后因关羽被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223年,病逝于白帝城,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于惠陵。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出自《遗诏敕後主》,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这句话是刘备临终前对儿子刘禅说的话。意思是只有贤德的人,才能使众人信服。此书作者为西晋史学家陈寿。刘备是贤德文化的践行者。
原文: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释义:其实啊,父亲这病最开始没什么,但是因为转变成了其他病症,现在是没得治了。不过,我已经活到六十几岁了,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只是牵挂你们几个兄弟罢了。射援过来跟我说,丞相说你聪明,能力提升很快,倘若真是这样,我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儿子,你要加油啊!另外,不要因为恶小而为之,也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要知道,只有贤德的人才能让别人信服。父亲没有什么伟大的贤德,没什么好参考的,你要多向古人和有识之士学习。最后,要多读书,可多看看《汉书》《礼记》,有空的时候再读读《六韬》《商君书》。听说丞相刚写了一遍《申》《韩》《管子》《六韬》,你有时间就多看看,可以提高自己。
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病情恶化,从成都招来丞相诸葛亮,以后事、刘禅、江山嘱托。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故于白帝城,享年63岁。
此篇是刘备死前告诫其子刘禅的遗诏,其言辞恳切,令人莫不动容。有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临终前所说的话常至诚恳切。而这临终的谆谆诲勉,也表达了刘备对于其子的爱护之心。
刘备以仁义为心,德行示人,对待百姓,慷慨解囊;对待贤士,则知人善任,礼遇有加。如此做法,不仅深得民心,更吸引了众多贤才的投奔。
刘备得知隆中乡下的诸葛亮是个雄才大略的谋士,三顾茅庐请其出山。诸葛亮出山之后,深感刘备的知遇之恩,于是他全心全意地辅佐刘备,不仅为他出谋划策,还精准分析时局走向,成为了刘备身边不可或缺的智囊。
此后,刘备的麾下汇聚了诸葛亮、庞统和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等,最终形成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分天下。
流传千年的涿州桃园三结义乃至以后的发展,做老大的刘备崇尚贤德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刘先主遗训“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德贤文化,在涿州历史人物刘备身上得以完美体现,值得挖掘梳理传承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