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好四只筐,东西往里装
2024年8月28日,我做了一个决定:要编四只筐,把属于自己写的东西装进去。
这个决定的起因是,在自己人生七十岁的时候,也就是2024年开始的时候,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当做了自己的座右铭,还请本城同宗的本家老兵哥刘书元(退休空军大校)给刻了一枚闲章,现在我的微信头像和在自己管理的网站发帖就是这枚章子的图示和字迹。
经过多半年的践行,觉得适应了,于是也就开始系统化,开始编筐了。
筐,装东西用的。我小时候,筐里装过野菜、榆芊、槐花等,家里人吃。装过草,喂家里的兔子、羊、猪。现在人老了,生活也好了,也学会并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了,可以妄想了,也就可以做过去不敢想的事儿了。
拉了一个目录,是关于在文化自信的几个领域,也可以说是四个筐,准备装东西的:
1、红色革命文化。将分几个板块,其中的“照片、文字、英文翻译、附一首打油”十多篇已完成了。转到筐里,备用。也可单独成册。还有几个科目的资料,有的写过了,有的已有谋划。
2、历史文化。这是我自己较为专长的领域,也比较宽泛,可写可装的东西很多。
3、地域文化。以我居住的河北涿州为原点,先把涿州的一些事儿捋一捋,有的已写过了,比如:涿州的七种主要文化;古代八位名人;近代八位名人;当代八位名人。也可以扩大一点半径画圆,涉及一些有意义的事。
4、专业文化(三球)。我自己有近四十年的门球经历,这几年开始研发中式三球。出了一本书《中国门球风云录》,一本专业小册子《漫话捶丸》、合作编纂了一本《2022现代捶丸规则》。计划中再完成《漫话中式门球》、《漫话中式槌球》。
刘禹锡有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曹孟德有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坡有词“老夫聊发少年狂”,不能忘,要装筐,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以飱读者。
刘会军
202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