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涿州三青之声新闻快递)
杨容菡报道:
张三清唠嗑儿三部曲出版问世
由涿州电视台资深记者张三清编著的唠嗑儿三部曲《聊聊在外打拼的涿州人》《聊聊我身边的凡人轶事》《聊聊给我启迪的时代弄潮儿》,于2024年6、7月间出版问世。这对于我们写作团和《三青之声》众多粉丝来说,真乃一大幸事。
1996年张三清到人民大会堂采访
《聊聊在外打拼的涿州人》一书,共计讲述了涿州在外打拼的37个人的创业故事。其中有著名书画家,有歌王,有著名导演,有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有大学教授、大学校长,有博士生导师,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小有成就的小人物。他们在外打拼,他们小有成就,他们为涿州人民争了光,他们是涿州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古代涿州人杰地灵,今朝的涿州仍然是贤能辈出,值得自豪,给其点赞理所应当,给其著书立说,让他们的业绩流芳百世更是首功一件。
《聊聊我身边的凡人轶事》一书,30万字,同样是从身边人、身边事写起。不同的是这镜头下的36个人,看似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耀眼光环、英雄壮举,但他们也是行业精英,他们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为普通人著书立说,把凡人小事载入史册,这就是作者的独具匠心,这就是作者的大视野、大格局。每个人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是生活的主角,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他不仅仅给那些远近闻名的大人物大书特书,也为普通人泼墨挥毫。
《聊聊给我启迪的时代弄潮儿》一书,30万字,划分为三个板块:一、“老领导叱刹风云”,记录了14位老领导那些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二:在涿州打拼的外地人,记录了15位外地来涿州打拼的人的故事。这些人来涿州打拼,为涿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大美涿州的建设出力流汗做贡献,着实令人敬佩;三、同学情深似海,主人公是作者19位不同时期同窗好友,文章用详实的事例讲述了几十年的过往,透过那些看似是陈谷子烂芝麻的陈年往事,活画出一个个稚嫩的同桌的你。曾是曲终人,才解其中味。青涩的年华,朴实的感情,就这么娓娓道来,却别有韵味。
张三清,一名年近古稀的退休老人,从2020年开始,每天凌晨三四点钟起床,把自己40年的记者生涯,所经历的发人深省、寓意深长的人和事,在大脑里进行一次回放创作,当年出版了长达35万字的著作《追忆流逝的岁月》。2023年,他又出版了《那些年那些事儿》和《聊聊涿州名人一百单八将》,两本书65万字。从去年五月份到今年七月份,只一年多的时间,又出了三本书,90万字。这六本书加起来190万字。甭说他耗费了多长时间去创作,让我们大家一本一本地读,也是个浩大的工程。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是每日笔耕不辍,不是有坚强的毅力是无论如何完不成的。这样勤奋的老记者,这样锲而不舍、默默耕耘、甘于奉献的文化人,他将传承文化视为自己的责任,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或许这几本书的价值目前还不能凸显出来,但若干年后,我们的后多少代再读这几本书,就是非常难得的历史史料。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这便是张老师辛苦付出意义之所在。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创造历史,人民书写历史。弘扬正义,鞭笞糟粕,传递正能量,是作者的初衷。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张三清用实际行动,来诠释这句至理名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张三清用一己之力正在践行。
我们祝愿张三清老师在以后的日子里,再接再厉,为我们多多奉献一道道精神大餐。同时也请张老师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健康的体魄,文章越写越好,“众星三清写作团”越办越好。为宣传大美涿州再立新功!
注:这几年因为疫情和自己身体原因,很少出门了。即使是近在咫尺的北京,每年也是去那么有数的几次。在家里呆的时间长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就多了。比我小两岁的退休记者张三清,“无冕之王”,退而不休,笔耕不辍,老而弥坚,还组织了三青之声写作团,也就是组织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呗,我参与了,融入其中,乐在其中。这几年,跟着蜜蜂找花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不小心,也成了“坐家”了。是坐着的时间多了,还是在自己的家里,"坐家"一词也就顺口溜出来了。
三清以及三青之声,把《今日头条》玩得炉火纯青。本来我在《今日头条》一度也顺风顺水,实在是干不过他,于是,我转移了阵地,在中国老年体协的《深报APP》玩得挺好的,几乎每天都有新作。《今日头条》偶尔也上去逛一逛,有感觉时也会留下点什么。
(刘会军 8.2 涿州西戴河)